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90年代失落·分化·多元阅读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全新的阶段。 1992年春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判断姓“社”、姓“资”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此为思想和理论基础,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所有制结构由国家(集体)所有制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种  相似文献   

2.
早在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就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郑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几年来,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即将与国际全面接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1992年10月——2002年10月) (接上期)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时期,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开始朝着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型。  相似文献   

4.
一、出版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10月胜利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措施,使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就新在要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变革原有的经济体制;新就新在要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1994年,注定会成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痕的年头。 原因,可能在1992年就存在了——这一年秋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任务;为新体制构筑具体蓝图的工作注定要在1993年加紧进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样,1994年,中国顺理成章地迈入了全面推进改革的阶段。 按《决定》提出的思路,我国的计划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等,都要作出重大的改革。这是与全国人民都有着重大关系的改革。这是中国近些年里最大的经济政治大事。 1994年的改革内容里,充满了常人看不懂的新鲜概念。也许正是从这个特征上,我们可以说,这一年里,中国人要做的是一项前无古人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报道面临新领域和新格局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市场”和“经济”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此种背景下,中国传媒沿袭多年的经济报道领域和格局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笔者初步归纳,大致呈以下几种特点:(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相互交融。如电子产业、信息  相似文献   

7.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可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上作重点转移为起点,到十六大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为标志,其间走过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过程。体现在国有经济和国企改革的层面上,经历了承包经营、放权让利、政企分开、公司制改造、现代企业制度、资产重组、产权改革等层面的改革阶段。自去年4月16日起新西兰等不少国家政府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开  相似文献   

8.
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之巨变的回忆和重述,即使从公共关系这样一个“小学科”、“小行业”切入,亦存在“太近”和“太远”的双重困境:1992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至今仍然乘坐在自90年代飞驰而来的财富列车上——太快太近太明亮,以致于一开口、一提笔就错过了:经济建设既是国家的重要议程也是大众的生活路线,人们放下80年代的启蒙理想、激进主义和更为久远的传统价值,而放大功利主义、工具主义和价值上的相对主义,精神世界幻灭,二十年来往事如烟、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是中国当代史上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时间段。这一时间段的跨度已有26年,即从1976年10月至今。其中,人们又习惯于把开始确立市场经济模式的1992年作为“后新时期”的开端。“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这是所有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所谓“媒介大战”是指近两年来国内大众传播媒介竞争蜂起的局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成为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纷纷介入激烈竞争的宏观背景。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是惊人的。首先是大众传播界的媒介新成员迅速增多。据统计,1978年,我国拥有报纸总数为186种;1992年底,我国拥有的报纸总数为1775种,发行量已达1.7亿份。其中,1992年上半年全国报纸总数比1991年同期增长7.3%,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种新报诞生。1979年,我国仅有广播电台93座。到1991年,全国已有666座广播电台。92年到93年初各地各种专业电台,如“经济台”、“交通台”、“新闻台”、“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交通广播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标志的社会变革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深刻变化,也为广播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20世纪80年代的“珠江模式”改变了中国广播的“语态”——使广播从“报纸有声版”的文字传播模式中走出来,适应社会变革,以直播节目形式发挥声音传播的规律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走向市场的中国报业沈莉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作为新闻业一部分的中国报业,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自身也要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走向市场,成为中国报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十四年来理论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影响意义深远,对新闻理论界、教育界亦产生了强大冲击波。如何正确对待这一历史性转折,成了人们争相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在岁末辞旧迎新之际举行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新闻事业”研讨会,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一、重新审视原先的新闻理论与观点博士生导师宁树藩教授在研讨会上说: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志,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4.
(一) 我国改革开放17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为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活动家的大舞台”。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更加促使我们从事经济报道的同志要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报道模式”,站在时代高度,发挥各自的聪明才干,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吃透的“上头”,就是要真正学懂弄通党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是完全依赖于单纯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发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优势,计划性仍然是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今后将会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更加配套和强化。这是因为,市场虽然能在资源配置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并非万能,也有其弱点和不足的方面。所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在尊重和利用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超前地建立起能够有效防止“市场失灵”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正确的导向和监控,以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5.
经济宣传报道要清除“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宣传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着力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经济宣传和政治、文化宣传一样,不仅要防右,而更要防“左”,可以说防“左”比防右更重要。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必将推动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图书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图书出版业追随其他行业,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图书市场.本文着重论述的就是这一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决定性意义。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体制的改革中,出  相似文献   

18.
18年来,我国的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经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进入起步阶段,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兴办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4年10月改革进入展开阶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并进一步对外开放。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拉开了改革全面推进阶段的序幕。当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1995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建议,这都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改革从微观领域进入宏观领域,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和难度都超过以往任何阶段。对外开放也由沿海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纵深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关于“珠江模式”内涵的思考──珠江经济电台成立十周年有感曹璐当前的中国已进入新的历史转变时期:“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体现在当前深化广播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20.
当1993年降临之际,中国的亿万受众发现,他们熟悉的报纸一下子“膨胀”起来.同时又冒出了许多新面孔。这些更有新意,更有魅力的报纸杂志,似乎带有明显的“新世纪”标记,更有竞争力。眼下的这股“办报热”,显然与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有关,与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有关,更与经济加速、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