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同学们做操。小林站在左起第7行,右起第13行;从前边数是第8个,从后边数是第14个。每行的人数同样多。做操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教材第六册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同学们做操。小林站在左起第7行,右起第13行;从前边数是第8个,从后边数是第14个,每行的人数同样多。做操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请同学们观察下图:你能很快计算出上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五角星吗?有的同学可能根据由上到下的排列这样计算:1+2+3+4+5+4+3+2+1=25(个)。有的同学可能根据上下对应的个数这样计算:1×2+2×2+3×2+4×2+5=25(个)。其实,上面的计算都复杂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图形,也就是斜着看,每行有5个五角星,一共有5行,所以一共有5×5=25(个)五角星。这样,问题就更简单。  相似文献   

4.
有些题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容易出错。例1同学们排成3行,每行人数相同。小华在中间一行。从前面数起,他是第三个;从后面数起,他是第四个。一共有同学多少人?小虎是这样算的:(3+4)×3=21(人)。对不对呢?我们只要画一示意图就明白了。从右图看出:小华所在的一行有3+4-1=6(人),所以一共有同学(3+4-1)×3=18人。而小虎把小华这一行算成了3+4=7(人)。他错在算人数时,把小华算了两次。如果小虎先画示意图,把题中各数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不会出错了。例2小兰家将4盆菊花送给阿芳家,这时小兰家的菊花还比阿芳家多2盆。小兰家原来比阿芳家多多少…  相似文献   

5.
一、引发兴趣灵活思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此,我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来引发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连加应用题”。我出示例题:“同学们做操,小明前面站3个同学,后面站5个同学,这队一共站几个同学做操?”先让学生根据题意上台,边听“健康歌”边表演,以下学生边看边数,每人轮流,明确答案。接着让学生画图列式计算:小明画○,前面站3人画△,后面站5人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照图写数列式:3+1+5=9(个)。最后提问:“1…  相似文献   

6.
大象老师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解答。题目:二年一班有32个学生,二班有3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来7个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的人数相等?二组组长小鹿发言:“我组同学的意见是先算出学生总数,再算出每班平均人数,原来各班人数与平均数的差就是要求的数,列式如下:32+35+7=74(人),74÷2=37(人),37-32=5(人),37-35=2(人)。所以一班分5人,二班分2人。”一组组长小羊发言:“①两班相差人数是35-32=3(人)②分给二班人数是(7-3)÷2=2(人)③分给一班人数是3+2=5(人)”三组组长小熊发言:“①二班比一班多几人?35-32=3(人)②一共会多多少人?7+3=10(…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道例题:“小学生排队做操,每行8人,可以排9行。如果每行站6人,可以排成几行?”学生读题后,教师组织了以下的师生活动。师: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甲:先求出总人数(8×9=72),再除以每行6人,就得到所求的行数(72÷6=12)。师:除了这种解法外,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生乙:可以列式为8×9÷6=12(行)。生丙:也可看成每列9人,排了8列,这样就有9×8÷6=12(行)。生丁:一行是两个半行,一行8人,半行4人,于是有4×2×9=72(人),72÷6=12(行)。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发言踊跃,很快找到4种解法,课后大家有兴趣,还可找出更多的解法。在这里,教师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发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求得多解,而是把同种解法的不同列式看成不同解法,即在同一层次上进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堂简介(一)复习:9+4=9+3=8+5=7+4=6+5=8+9=5+7=(二)新课:1.打出有两排学生的幻灯片,问:一共有多少人?生1:前排7人加上后排8人,7+8=15人。生2:也可以把后排的8人当作第一个加数。师:不管谁在前,都要把7分成2和5,把8凑成10。生:谁在前在后不管事,结果都一样。2.师:大家看第97页,就"前排加后排"一种方法吗?生3: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加起来也是15人。  相似文献   

9.
别忘了自己     
老师给小虎和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虎前面有9个同学,后面有5个同学,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小虎不假思索(suǒ)地列出9+5=14(个)。老师看了他解的题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一天,连猪妈妈在内共5只猪到草地上去玩。可是到了那里,猪妈妈一数,叫了起来:‘不好,怎么丢了一只小猪!’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5只猪怎么会变成4只了呢?”同学们听后都笑了起来:“猪妈妈可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听了这个故事,小虎明白了刚才的题是把自己给忘了,应该再加上自己“1”才对。所以这一队共有同学9+5+1=15(人)。 …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人数问题) 1.人数问题. 师:第一批去春游的同学到底有多少人呢?校长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课件演示)有3个方阵,每个方陈有8行,5列. 师:他们排成了3个整齐的方阵,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阵.这3个方阵到底有多少人呢?  相似文献   

11.
案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第1课时教学片断——字母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 出示题目:同学们排队做操,每排x人,正好排了x排,做操的一共有( )人。  相似文献   

12.
.1,(1)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5个人,右边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 (2)i2个向学排队做操,雄亡的左边有5个人,小红的右边有几个人?(第一册练习二十八第n题)解析.这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出的思考题。解答此题(1)时,学生往往只将左右两边相加,解答此题(2)时,学生往往只将总人数减去一边人数得另一边人数。因此解答时,要启发学生不要忘记“小红”本人。正确算式是:①5 1 6=12,而不是5十6=11;②12一1一5“6,而不是12一5二7。 2.小明和小华看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8页,小华看了11页,谁剩下的多全(第~册总复习第19题)…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人数问题) 1.人数问题。 师:第一批去春游的同学到底有多少人呢?校长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课件演示)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5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小灵通所在的班级人数比美术小组多26人,并且班级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3倍少14人。小灵通所在的班级有多少人?(参考答案见第9页)“小灵通乐园”参考答案(26+14)÷(3-1)+26=46(人),小灵通所在的班级有46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二元一次方程为背景设计了许多立意新颖的创新型试题,现以2005年中考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补全题设条件例1(南通市)某校九年级(2)班40名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共捐款100元.捐款情况如下表:表格中捐款2元和3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看不清楚.若设捐款2元的有x名同学,捐款3元的有y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A.x+y=272x+3y=6$6B.x+2y=272x+6y=10$0C.x+y=273x+2y=6$6D.x+y=273x+2y=10$0分析:由于该班的人数为40名,所以捐款2元和3元的人数有40-(6+7)=27(人),共捐款100元,则捐款2元和3元的总金额为100-(1×6+4×7)=66(元).这样…  相似文献   

16.
三、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一年级一、口算:数: 12 19 13 16 11.js 14 15 20 10 172+8=7+3=8一2=0+9二14一10=5一1一4=理十1十2-3+7+8=8一1一1-5+3十2=5十3=10一2=8一7一5一3“9一8=4十5二7一O二19一9二 5一卜1一卜14二 10一5一4= 9一2一6=1十9+4=7十1+1=四、比大小:15比12__11比12_12比16_13比1 0 18比1获__17比18五,填空:14里面有()十,()个一。」_O里面有()一。一个十和九个一组少如均数是()。一个十和五个一组成的数是()。六、找出课本的第。页、第13页、第20‘。…】按顺序填数:页。…13……1{17………20}日{5{开一…二…}训 il…  相似文献   

17.
1、“漏掉名数”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 道应用题: 同学们做操,每排占7人,6排有多少人? 学生××上台板演: 7×6=42 答:6排有42人。 教师问:“同学们看,××同学解答得对吗?”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他解答得不完整,少写一个“名数”。教师随手在42后面写上“个”字。 少写名数,我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这是错误地  相似文献   

18.
例1(盈不足术)今有人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思考(借贷补缺)"每人出8个钱多出3个,每人出7个钱少了4个钱",若每人出8个钱多出3个钱,再借(贷)4个钱,这时每人可少出1个钱(出7个钱),4+3=7,人数为7,当然钱数7×7+4=7×8-3=53(个).评注1)上面问题的解决得力于借贷4  相似文献   

19.
例1 某厂共有男、女职工1840人,男职工人数的2/3与女职工人数的3/7相等,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用化相同分子法解:因为2/3=6/9,3/7=6/14,可见男、女职工中的“6份”人数相等,只是男职工共有9份,女职工共有14份.容易看出,男、女职工一共有(9 14)= 23(份),23份与1840人相对应.这样,我们便可以首先求出1份有多少人;然后,再分别求出9份(男:职工)和14份(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就很方便了.  相似文献   

20.
张学万 《云南教育》2003,(31):41-41
小学数学课本中安排了一些思考题,在教学中可启发学有余力的学生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十一册第84页的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用以下七种不同的方法求解。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解法一:设所需饭碗个数为“1”,则所需菜碗个数为“12”,所需汤碗个数为“13”。一共需碗1+12+13=116,于是,饭碗个数为55÷116=30(个)。因为一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