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海燕 《科教文汇》2007,(9X):199-199
生态批评或称生态文学研究是伴随着生态运动而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自然之声——论生态批评的浪漫主义渊源”一文主要阐述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英国的浪漫主义是响应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一场反启蒙运动;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也带来了生态遭到人类毁坏的悲剧。其次,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笔下的自然观,他们讴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向造成人与自然分离的理性王国和毁坏自然的工业革命发出攻击。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颂歌在理性和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公认为是他天才最自然、最高超的表达,是他本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学最明白无误的袒露.其内心深处交织的矛盾观念在其四首著名的颂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启蒙与百科     
<正>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弘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与宗教特权。启蒙运动的高潮与中心在18世纪的法国,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们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重要贡献是《百科全书》的编纂,因此他们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颂歌在理性和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被公认为是他天才最自然、最高超的表达, 是他本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学最明白无误的袒露。其内心深处交织的矛盾观念在其四首著名的颂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王金平 《科教文汇》2007,(3S):165-166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颂歌在理性和艺术上取得了显着的成就,被公认为是他天才最自然、最高超的表达,是他本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学最明白无误的袒露。其内心深处交织的矛盾观念在其四首着名的颂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卢梭与启蒙运动的关系颇为复杂。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被启蒙思想家们神化了的科学理性所隐含的危机,并基于自然的理念对文明展开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卢梭认为理性启蒙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扼杀了人的天性致使道德沦丧,因而必须对启蒙理性本身进行启蒙。在卢梭看来,人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保持他原有的自然本性,因而主张"回归自然",通过"自然教育"来培养道德的人、自由的人,从而最终实现启蒙理想。  相似文献   

8.
李树松  袁文科 《科教文汇》2009,(16):229-230
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尽管短暂,它却和英国文学史上的其他时期一样,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之一在于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以抒情见长。八宝德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中那些依然有生命力的创作理念在八宝德的诗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它们也是大部分抒情诗歌必备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9.
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理性是道德理性的进一步扩充,是一种人类从生态伦理学意义上选择行为模式的理性。文章试图通过对生态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以显示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重大转向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进步、文明。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1、“大自然观”———人类与自然同生共进中的整体论思维;2、“大生产观”———人类与自然物质变换中的最优论思维;3、“大社会观”———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中的双赢论思维。从构建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入手,必然导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规范和价值取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历史现象叫“回归”,回归了才有进步,才有健康的持续的进步。 文艺复兴是提倡古希腊罗马文化,提出人本主义思想体系,使人性回归。启蒙运动是批判蒙昧主义,使人的理性回归。中国唐朝的古文运动是提倡恢复先秦和两汉文化传统.使文风和社会风气回归。  相似文献   

11.
沈君阳 《今日科苑》2010,(14):112-113
欧洲历史发展到十九世纪,随着政治浪潮的涨与落,音乐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场疾风骤雨的革命运动结束了启蒙思想寻求解放的过程。十八世纪贵族的亲密气氛连同它们的宫廷和沙龙,被国会、国家同盟、联盟等这些大型的集体组织所取代。因此,相对启蒙运动的分化和限制思想产生了另一种社会意识——联系与结合。这就是浪漫主义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使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巫魅到祛魅的演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科技理性支配下,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方法论乃至实践过程都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必然导致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文明视域下,应对科技理性、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反思,推动科技形态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并促成一种"亲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还魅于自然。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发韧于17世纪末的英国,牛顿力学革命作为英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18世纪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基础。为了批判宗教、政治和形而上学,法国启蒙运动把牛顿的方法移植到人文社会领域,同时也导致了对牛顿思想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赵媛琴 《今日科苑》2010,(18):217-218
20世纪中国的女权理性是五四启蒙运动传统理性与现代理性的激烈交锋中诞生的,它是现代理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伴随着时代、政治、文学思潮的变迁而不断变化,随之给女性文学带来了多样的价值评判力量。运用女权主义的视点,对《雷雨》中蘩漪形象和《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作一个新的描述,能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发现过去未曾察觉到的许多成分。从而从更深层内涵上呼吁"女性特质"和自然母性的回归,实现女性的真正个性解放,极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自然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4 - 18世纪出现的三大思想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艺复兴”宣传了人文主义、个性解放、“宗教改革”提出了“因信得救论”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信仰。“启蒙运动”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斗争。肯定追求个人幸福、享受和利益符合人的自然天性 ,而且也是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从人性出发 ,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反封建斗争的口号。在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教育改革者。代表人物为近代教学论的开创者 ,近代学校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及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等。夸美纽斯 (15 90 - 16 70年 )提倡“泛智论”呼吁学习者学习广博知识 ,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是遵循自然规律 ,强调“让一切自由运行 ,永远消除压制”,并提出遵循心理学规律。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 ,不应是恐怖的地方 ,不是屠宰场 ,为自然主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洛克 (16 32 - 170 4年 )批叛天赋观念论 ,论证了认识来源于感觉的经验论原则 ,提出了著名的“日权论”。洛克的主要教育思...  相似文献   

16.
周思源 《科教文汇》2009,(10):237-237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威廉·华兹华斯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之一,文学史上曾有人将华兹华斯定位为消极的浪漫主义作家。本文就华兹华斯诗歌书写的两大主题阐发他既是积极出世,激情于大自然的“自然诗人”;又是积极入世,观察世间百态的社会学家。不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体现了华兹华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他的诗歌题材以及文学上的独创性对英国文学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勇 《大众科技》2011,(9):231-233
从人类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艺术生态批评介入全球性生态运动,倡导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人类精神生态,构建生态文化,营造和谐的生态社会。从艺术批评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审视,艺术生态批评在本国萌芽诞生、开花结果,散发着浓厚的本土气息,为中国艺术理论界平等参与全球对话夯实了基础。艺术生态批评拓宽学科视野,增添新的批评尺度,具有阐释一切艺术文本的功能,参与价值重建,使批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文学史上,东西方文坛先后出现了两位特立独行的诗人,一位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早年处于仕途,后来弃官归隐于浔阳南村,同周续之、刘遗民称"浔阳三隐"。另一位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山水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同柯尔律治、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的理解与其自然观紧密相关.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建构的"自然"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上对自然的理解包含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和人对自然的统治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认同.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人是有机的整体,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解构所有压迫性的概念框架,并重构更加可行的社会和政治形式,实现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中人与兽的角逐,论述了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一方面他热爱、赞美自然,对遭到破坏的自然予以同情和关注,表观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另一方面他又爱好通过血腥残杀动物体验快感,表观出渴望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反映出人类过度的物质欲望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