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开发性的动态系统特别体现在词汇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查阅杂志、浏览网页,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现在较之前发生变化的词汇。"给力"这一词汇,作为2010年最火爆的流行语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影响,就连在《人民日报》这样权威的报纸上都会头版头条标题出现《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样让人意外的标题。流行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种种表现,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本文以"给力"为例,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就"给力"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给力"这一新词的词汇搭配范式与语法搭配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人民网作为语料来源基础,建立了一个"给力"小语料库,并使用Michael Barlow研发的语料分析工具MonoConc Pro和collocate对语料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分析"给力"一词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范式,发现"给力"主要作为形容词被使用,多与"很"、"最"、"太"、"真"、"更"、"够"、"超"以及"不"、"的"、"啊"等词共现。通过三词和四词词频表可以看出,"给力"的最高频语法范式是"副词+形容词(+助词)"。"给力"一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副词来使用,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其作为形容词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头版给力网络新词"给力""给力"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首度公开使用该词的是2010年5月网络上的一段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随后,2011年6月至7月举行的南非足球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4.
Geliable给力     
"给力"读音为ɡěi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给力网"的网友对该词的广泛运用,"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5.
“给力”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其由形容词发展出动词用法,主要原因如下:在语义上基本动词“给”的语义凸显,“给力”在隐喻机制下实现词汇化;在结构上受南方方言给予句格式影响,再加上语法类推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5):75-77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词汇日新月异,色彩鲜明,深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词汇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体现了人们对认知活动的反应。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对风靡一时的网络词汇"给力"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网络词汇的意义构建,也为正确解读言语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小老师给力晨读、单元新词"任我行"、重点词汇编故事以及第二教材"助力车"等别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词汇识记的效果,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至现代汉语的"相亲"实为两个词。通过描述相亲相爱的相亲1、"议婚时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的相亲2的成词过程,我们发现相亲1的词汇化衍生方式分别是偏正短语词汇化和动宾短语词汇化。词汇化程度是有等级的,相亲1词汇化程度低些,相亲2词汇化程度高些。探讨"相亲2"的词义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可为语文辞书编纂提供新的线索和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V+P+NP"结构中"P"保持介词词性的前提下,是一个中补结构,但受韵律的作用,"P"不断虚化,"V+P"有词汇化的趋向。能进入"V+P+NP"结构的介词有"向、往、在、到、给、于、自",这些介词演变虚化、弱化情况各异,因此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其词汇化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回头"的词汇意义是表示"把头转向后方"这样一种具体的身体姿态动作。发生词汇化后,表示好几个意义,可以看作时间副词,同时具有篇章连接的功能。文章讨论了"回头"的词汇化过程及其词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当之无愧;当得起"义的肯定判断类语气副词"不愧",是由跨层结构"不愧"词汇化而来的。"不愧"是在构式"S不愧为NP"中完成词汇化的,其词汇化的动因为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不愧"后接成分由NP到VP的改变,汉语双音化趋势,汉语韵律规则的制约。词汇化的机制为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无所谓"的词汇化经历了"所谓"的词汇化和"无所谓"的词汇化两个阶段,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新分析作用下,"无/靡+所+V"结构中"所"和处所相关类的动词结合为词汇单位。在类推作用下,"所V"结构大量出现,并扩展到包括"所谓"等言说类在内的其它动词类型;"无所谓"之后的名词性成分变为动词或形容词短语。词汇化过程中,"无所谓"的词义产生了虚化,从表示"没有什么说的"演变为可以反映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不在乎"。  相似文献   

16.
从历时角度考察"好意思"与"不好意思"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认为"好意思"的词汇化源于"意思"一词的虚化,而"不好意思"的词汇化则是"意思"与"好意思"的语义虚化加上句法结构重新分析双重作用的结果。"不好意思"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好意思"。  相似文献   

17.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以介词"因"和"由"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介引功能的发展演变,分析其转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历程和演变原因。介词"因"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主要是受重新分析、韵律结构、使用频率、语义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介词"由"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过程中,除了重新分析和韵律结构外,隐喻投射和句法成分的附缀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将介词"因""由"的连词化和词汇化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在历时演变动程和词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从“生X的气”看离合词离析格式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汇化角度分析"生气"等离合词及其相关格式"生X的气"的产生过程,指出"生X的气"等的来源基础是"吃X的醋"格式。产生的机制是在词汇化与去词汇化的两种演变过程中,汉语整合造词造句和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试析"目前"的词汇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语法史上同时表示过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由于空间范畴"目前"的局部语法化,时间范畴"目前"的逐渐词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目前"一词完成了从表示空间范畴到表示时间范畴的演变。所以说是空间范畴的语法化促进了时间范畴的词汇化,时间范畴的词汇化又推动了空间范畴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