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琳 《科教文汇》2012,(15):196-197
欧洲的中世纪被很多人认为是科学史上的"黑暗时期",是科技发展的"漫漫长夜"。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对科学造成了摧残,但是中世纪的科学还是有了缓慢的发展,似乎并没有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中世纪完全是被黑暗所包裹。那种启蒙历史观中的中世纪黑暗说,似乎由于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说法正在完全地崩溃。正如丹皮尔所说"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中世纪传承了古代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本文将从中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复苏—大学的兴起,这两个方面来说明中世纪的科技发展,以此来完全地否定黑暗时期的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6,(8):80-80
结束了北漂的生活,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新家。处女座的人向来要求苛刻,和我一起入住的是爱国者新推出的数字家庭音响彩音盒。它源自欧式家居灵感,它风格简洁,而且帅气。乳白色的外表透射一丝温馨,圆润光滑。顶部透明的摇杆在大的锥体中间又形成了新的小锥体:从顶部俯看,你会发现F529是一对同心圆;而从远处观察产品的侧面,我们又能发现一对等腰三角形。这只彩音盒就像是个欧几里德魔盒,全身被多重几何图形包围着。爱国者彩音盒F529就像一件艺术品,决定它价值的,不是画笔、颜料和纸张,而是立意、创新和灵感。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每个人的未来都有一个梦想之盒,我的梦想之盒里应该有些什么?一阵山崩地裂,我的身体和意识变得模糊。我莫名其妙地走在一条樱花小道上。微风轻柔,落英缤纷,到处都是樱花。忽然,路边的灌木丛中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好奇地停下脚步,只见从灌木丛中窜出来一只白色的猫咪。"你好!欢迎来到未知世界。"猫咪开口说话了。  相似文献   

4.
一些昆虫通过外骨骼上叫做通气孔的小孔呼吸,通气孔一旦被堵住就有可能窒息而死。塞浦路斯蜜蜂似乎已经识别了黄蜂的这一致命弱点,从而将它成功地闷死。一只大黄蜂想到塞浦路斯蜜蜂窝找一点美味,不料却被塞浦路斯雄蜂包围住。这些雄蜂紧紧地包围着大黄蜂用来呼吸的腹部,直到让这个入侵者窒息而死。大黄蜂窒息而亡的平均时间为57.8分钟。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时代》2007,(4):101-101
Hakaze拥有一个时尚和富有科技感的外观,整个的车身造型如同一个流动的沙丘,并且具有很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它将挡风玻璃与车顶前端完美地融合在一整块可拆卸的玻璃面板中,使车内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线,玻璃面板顶部的颜色还可以从完全透明到不透明自由调节。Hakaze的车门采用无把手设计、后视镜被数字摄像头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痞子少年”混在京城从三里屯酒吧到星巴克咖啡再到五福茶艺馆,穿梭在动静之间的人们在充分地享受着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了茶艺馆,无论联络感情还是谈生意。坐在幽静质朴的五福茶艺馆里,品着香茗,耳边飘着若有若无的音乐,整个人都会被一种脱俗和雅气襄住。从打架斗殴到掀起京城餐饮业怀旧之风再到第一位京城茶艺人,段运松可谓一路摸爬滚打而来。  相似文献   

7.
破旧的门窗在寒风的肆虐摇晃下,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一股冷空气从门窗的缝隙中钻进来,使睡在屋内地板上的人们不由自主地把脑袋往被窝里缩.窗外,犹如从天空中泼下墨汁一般,漆黑一团.在这寒冷的冬夜,屋子里的人在黑暗中一个个睁着双眼,激动难眠.因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要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奶茶     
<正>奶的香醇,茶的淡雅,加以适当的调剂与装饰,奶茶的流行并非没有原因。无论在什么季节,无论在公园还是校园,只要找一根长凳,捧一杯奶茶,在阳光与轻风中观赏摇曳舒展的枝叶,或看嬉戏打闹的孩童,或读书看报,抑或只是静静等一个会在自己身旁坐下的人,都是一件惬意的事。  相似文献   

9.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对于平面镜的镜面是对称的。一、工具与材料无色透明玻璃,深色不透明有机玻璃,方格纸,粘合剂,硬币,平面镜。二、制作方法1.如图所示,将5块面积为(6×6)平方厘米的深色不透明有机玻璃粘合成一正方体盒子,沿盒内对角钱嵌入一块(6×8.4)平方厘米的平面镜(即图中的ABCD),使镜面斜朝下。盒内底面及两侧均贴有红黑相间的方格纸。盒子正前方嵌上一块(6×6)平方厘米无色透明玻璃,在盒顶开一狭缝。2.将一枚硬币从盒顶狭缝处投入盒中,能听到硬币落入盒内的声音,但从窗口处却看不到…  相似文献   

10.
黄小平 《知识窗》2011,(9):61-61
那是他人生的黑暗时期。他在自寻短见时被人解救。救他的人了解他的境遇后.把他带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说:“你用手掂量掂量,黑暗有重量吗?”“没有。”自寻短见的人回答。“黑暗没有重量,但当你人生处于黑暗的时期.又为什么会被它压垮呢?”自寻短见的人寻思起来。  相似文献   

11.
《华夏星火》2008,(10):26-29
李瑞河出生于台湾南投县,但他在各大场合总是这样介绍自己:"我是福建漳浦人。"他最喜欢在自己的茶庄里饮茶,经常一个人靠窗坐下,自己动手沏茶、品茶。每逢茶客,他便慈祥而温和地与客人打招呼。此时,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只是一位着装素淡的老人。就这样一位茶产业界的传奇人物,有着怎样的茶缘和茶梦,又是如何解读茶道的呢?  相似文献   

12.
人身之气     
人身之气——屁,是一个令人难为情的话题,但它和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有人正儿八经地去研究,而且有不少成果呢。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屁成分的精密探测仪,最近在日本诞生了。它主要用于灵敏地判断手术后病人的肠道蠕动状况及人体的健康状况,其测定方法是将装置一端的透明细管放置于被测者的肛门附近,只要放屁的话,就会被仪  相似文献   

13.
正茶的世界,如果少了刘仲华,可能还要暗淡很长时间。因为,那一片小小叶子所含的精彩,可能要推迟很久才能被人们发现。自从茶叶的茶氨酸、茶黄素、茶多糖等高附加值成分被刘仲华研发的技术提取出来后,那些不起眼的茶叶,一朝飞向枝头变成了凤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黑茶,曾风靡西北边陲,在内地却红不起来。不是因为它黑,而是它的魅力没被人发现。刘仲华巧施"发花之术",黑茶红遍了大江南北。在一片叶子的世界里,刘仲华奋力奔跑30多年,从学茶人跑成了茶专家,从茶专家跑成了如今的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14.
科苑集粹     
世界究竟有多小大科技地球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平均要经过多少人才能扯上关系?1967年,一位英国社会学家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中西部进行了一项调查。他随机挑选了300人,要求他们把一个包裹送到一个陌生人那里去。寄送者知道收件人的姓名、职业等详细信息,但不准直接把包裹寄给收件人,而必须从自己认识的人中挑选一个最可能与收件人扯得上关系的,把包裹交给他,让他按同样规则继续转交。结果发现,任意两个人之间的相识距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长,最后到达目的地的60个包裹平均每个只经过6个人的手,就到达了收件人手中。这一结果被称为…  相似文献   

15.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5,(9):i0002-i0002
最近,美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发现了一颗大行星,这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45亿公里,在远离太阳的黑暗、寒冷边疆徐徐运动。它的直径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天文学家目前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通常,柯伊伯带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没,但这颗新星的尺寸已超过冥王星,使一些天文学家将其视为太阳系中一颗新的行星。自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以来,很多人都曾宣称发现了第十大行星,但他们发现的天体没有一个直径是大于冥王星的,此次发现打破了这一纪录。这颗新行星560年绕太阳一转,它以前之所以没有被天文学家发现,是因为它的位置处在一个…  相似文献   

16.
乐生 《世界发明》2009,(11):94-94
在大学刚毕业那年,我无药可救地迷上了被称为哥特的音乐类型。在哥特音乐的黑暗氛围中,所有的悲伤和哀怨都被丝毫毕现地放大了。每当关上灯,闭上眼睛,将耳机塞入耳中,按下CD播放器,似乎整个世界都被黑暗吞噬着。  相似文献   

17.
茶水“与墨汁”互变操作:事先在茶杯盖内侧涂一些三氯化铁溶液;将干净的毛笔用饱和草酸溶液浸湿。操作表演时,将少许茶叶放入无色透明的茶杯中,倒人开水,泡一杯茶。然后盖上盖稍一摇晃,发现茶变成“了墨汁”。待用毛笔蘸这“杯墨汁”准备写字时“,墨汁”又重新变成了“茶水”。  相似文献   

18.
在蒙古国茫茫戈壁沙漠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戈壁沙丘中常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出没,它们形状十分怪异,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此外,这些巨大的虫子还可从眼睛中放射出一股强电流。让数米之外的人或动物顷刻毙命,然后,将猎物慢。陧地吞噬……大家把它称为“死亡之虫”。为了揭开这一千古秘密,2006年初,一支装备精良的美国科考探险队进入了这里。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死亡之虫”的秘密是否会被最终揭开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茜狄丝(二)     
离X水域越来越远了,正当大家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一股巨大的光束从天空直射大海,紧接着海面上腾起几股巨大的水柱。“是茜狄丝!她完成了任务!”琳达悲痛地说。所有的人都低头哀悼这个为国家献身的好孩子。夜已经很深了。琳达站在黑暗的房间里,面对着唯一能透点光亮的窗子,就是靠海的那扇。她心情不好时,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来说,人类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光线照到了物体上,经过反射后又正好被我们的眼睛捕捉。不过,有些人在紧紧地闭上眼睛后,或者是身处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时,眼前依然能看到一些非常奇特的现象,比如五颜六色的小点,像棉絮一样细细的黑色小弧线,或者连刚刚见过的小树也翠绿欲滴地浮现在眼前。这些奇奇怪怪的视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光线不需要在场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先弄清楚,如果人类想看到物体,是不是一定要有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