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函数”本来是一个数学概念,弗莱格把它引入逻辑学,使其在逻辑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弗莱格用函数和自变元概念代替传统逻辑中的主项和谓项概念,在此基础上相当自然地建立了量词理论,并成功地把算术的符号语言扩展为一种逻辑语言,从而建立了现代逻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作出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的结论,但是却肯定了黑格尔在研究和确立他的逻辑学体系的开端时提出的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第一,逻辑学的开端应该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体系赖以建立起来的根据、基础,而逻辑学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括在这个萌芽中。”(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20页)概念的逻辑推演和展开,就是把内蕴于开端中的内容充分展示发展出来。  相似文献   

3.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逻辑学教学与研究陈旧落后的状况,我国逻辑学界的有识之士发出了“形式逻辑要现代化”、“普通逻辑课要现代化”的呼吁。时至今日,20年已经过去了,我国高等学校普通逻辑教学的改革与现代化走过了红火发展的历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突出的表现是:一批又一批普通逻辑教材相继问世并在普通逻辑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引导作用。从这些教材可以看出:逻辑学的观念改变了,逻辑学不再单纯指传统逻辑,相反,原来传统逻辑中那些陈旧落后无用的东西已被逐步删除,现代逻辑(主要指数理逻辑)的基础知识越来越多的被吸引进来;逻辑学的教学体系更新了,以现代逻辑思想为主线,以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和合理性为中心的逻辑教学体系,逐步取代了由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四大块构成的旧体系;逻辑学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了,无论演绎部分还是归纳部分都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小逻辑》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中指出,他要把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使二者合流(参阅《小逻辑》,第24节)。这一规定使得“逻辑学”在黑格尔哲学中有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实际上成了黑格尔全部哲学的主体。 对于黑格尔的逻辑学与形而上学合流的理解和评价,在我国哲学史界似乎早有定论。大都认为,由于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合流,使逻辑学这门科学把对思维形式的研究和对思维内容的研究统一起来了,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逻辑学——辩证逻辑。对于这种传统的定论,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认为,要对  相似文献   

5.
对案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进行了阐释和说明;将传统逻辑关于概念、命题、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现代逻辑关于命题逻辑等知识作为研究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工具和方法;探讨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各种案例和作用,以期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为逻辑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类是墨子逻辑学最重要的一个逻辑范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墨子逻辑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墨子的逻辑学是以它为核心展开的。研究类概念的形成和墨家逻辑思想中类概念的发展直接关系着逻辑科学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真的概念在逻辑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逻辑学的任务就是探寻逻辑真理.从对逻辑真和事实真的区分入手,正确认识和把握逻辑真理,探讨逻辑真与逻辑推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现代逻辑学的理论与方法重新解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是现代逻辑的运用研究和改革传统逻辑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评介并参与这项研究.从现代逻辑的观念来看,亚里土多德逻辑基本上是在日常语言范围内相对一致的词项逻辑,但由于它未涉及主项存在的意义,因而导致了处理问题的狭隘性.本文不仅运用现代逻辑理论和技术多层次地分析其问题所在,而且从多种角度改进和完善亚里土多德逻辑,使逻辑学体系中的精华更有效地处理思维问题,更符合当代逻辑精神.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在《逻辑学》和《小逻辑》中,描述了绝对精神通过抽象概念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和环节,阐释了反映绝对精神发展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概念、范畴;从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从存在的规定性直到善之理念,似乎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范畴都作了阐发,但就是没有专门阐述“价值”这个概念,或者说没有把“价值”概念放到他的概念体系中去。我们在读他的逻辑学时会有这样的印象。可是当我们读他的《法哲学原理》时,就会改变这种印象。他在那里不但使用了“价值”概念,而且把“价值”概念贯彻到经济、法律、道德、审美等领域,还谈到了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清概念的种类是明确概念、准确使用概念进行推理的重要前提。逻辑学考察了概念的内涵,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为标准把具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这对概念在逻辑与语言表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无疑十分正确。但是许多逻辑教科书在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具体归类上却存在相当程度的混乱,因而导致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