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国初年,一度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曾就是否采取美国式联邦制度来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失衡的问题作过理论上的探讨.后来被独裁专制的袁世凯政权所禁止.随着袁的病死,南北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开始倡立“联省自治”说.地方军阀群起响应.湖南、广东等省的军阀还纷纷演出了立“省宪”、“选”省长、开省议会的闹剧.到1923年曹锟当上贿选总统,所谓“联省自治”才告破产.  相似文献   

2.
与地方军阀"自治"不同,孙中山和毛泽东所主张的自治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民权,他们都深刻认识到地方自治是建设国家的基础.不同的是,孙中山所主张的自治是半自治,而毛泽东则主张全自治,他们的地方自治思想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改造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1930年“8·1”吉敦大暴动是敦化额穆地区的朝鲜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为了夺取地方军阀的武器成立红色游击队,毅然发动的农民武装大暴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夺取中国地方军警的武器,成立由党领导的红色游击队,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4.
北宋政权的建立是在唐末五代军阀割据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军阀混战给了赵宋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权潜在的隐患。北宋政权的开拓者及其后继者大力推行文治,以文御国,借以达到消弭军阀混战,实现政权长治久安的效果,逐步形成了有宋一代以"崇文抑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为主要标志的祖宗之法。文章拟从北宋初期崇文抑武政策的形成背景及表现来考察北宋初期政权内省性人格的形成对官僚士大夫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通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起自己的反动统治。南京政府建立之初,政权很不巩固,外有帝国主义环视,内有各派纷争和各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同时又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因此,蒋介石急需北伐来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6.
直系军阀政权与英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5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集团战胜奉系军阀集团,北京政权开始由直系独自把持,形成“直系即中央”的局面,一直到1924年10月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而结束。这一时期,直系军阀政权与英美之间关系究竟如何是本文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曾经出现过一个群魔乱舞,军阀割据、战乱不已的时期。这个时期为许多地方条雄提供了一个历史大舞台,演出了一出出色彩缤纷的历史剧。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登上了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但袁世凯并不能控制全国,实际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分别为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盘踞。这种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一是由于帝国主义推行分裂中国的政策,各个地方军阀分别得到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有恃无恐;二是当时中国依然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各省地方政权可以不依赖中央或其他省区而独…  相似文献   

8.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乱世之秋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军阀,他们多系赳赳武夫,唯吴佩孚素以"儒帅"、"儒将"、"秀才军阀"、"学者军阀"冠之。因此,关于吴佩孚的研究成为民国人物研究领域的一大亮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十年来有关吴佩孚的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许多新的课题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新史料不断挖掘和利用;研究视角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更趋多样化、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9.
陈济棠治粤八年时期,为了“造成模范新广东”与巩固自己的统治,革新与稳固政权,保境安民,大力发展广东地方工业,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与培养人才,这些客观上推动了广东民生建设工程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作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地方军阀,其民生思想与建设也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论蜀汉政权出现的特征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本是其中较为弱小的一支.但在20多年的战争兼并中,诸葛亮、法正等一批时代精英纷纷投奔刘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军事集团.刘备与诸葛亮默契结合成为该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共同体.刘备集团从而扭转了以往东奔西逃的流亡走势,最终于221年建立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汉政权.刘备重用诸葛亮,其方式和程度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军阀对大臣的重用.诸葛亮弥补了刘备自身的政治军事才能的不足,两人互为表里,一起扮演着蜀汉政权中君主的角色,形成了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中权力运行的一种特别的构成方式.尽管蜀汉政权建立不久刘备病故,但蜀汉政权仍正常运作.此外,汉末战乱中,或者是最早追随刘备镇压黄巾军起家的军阀,或者是不愿意依附其他军阀的汉末官僚士大夫,或者是前益州刺史刘焉、刘璋的部下,在投靠刘备一起建立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政治角色的转变,成为蜀汉政权中不同身份的统治者.蜀汉政权以其独特的统治方式顽强地在魏吴大国夹缝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朝政腐败、国难日亟的形势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周素园冲破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樊笼,走上维新救亡之路,进而创办自治学社,领导贵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军政府被反动势力颠覆后,周素园为换救革命,流亡渝、汉、京、沪等地,辗转于南北军阀之间数十年,看到了军阀的祸国殃民,决心不再屈从军阀的要抉,走上重新努力探索自己人生道路和中国出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国民政府的指令,湖北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新县制。其内容主要是重新划定县等、扩大县政府组织、增强县政府职权、调整裁减区署、裁撤联保、建立乡镇公所、重组保甲,以及普及教育、整顿财政体系等等,其目的是建立党政军教一体、管教养卫合一的基层政治和管理体制。新县制的推行,加强了国民党对农村基层政权和人民的控制,与其所标榜的“地方自治”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土匪与军阀 ,是近代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主题。从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 3个层面考察后发现 ,土匪与军阀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 ,二者之间互为因果 ,土匪是军阀统治的衍生物 ,而军阀又是土匪的变种 ;另一方面 ,二者之间还有不少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朝鲜族教育权的侵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期以来 ,从朝鲜移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日益增多。日本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 ,对移入中国的朝鲜族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中日矛盾空前激烈的情况下 ,中国东北军阀竟也对朝鲜族教育采取了一些限制、同化 ,甚至取缔的措施。朝鲜族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又艰难的境地中发展起来的 ,主办者坚持反日 ,积极与东北地方政府沟通 ,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 ,为朝鲜独立运动及中国革命培养了后备人才 ,也为发扬朝鲜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联省运动是联省自治运动的重要层面,它是省自治运动高涨的产物,也是1922年特殊政局所造成的结果,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是运动的发起者,政客和地方军阀是运动的附合者,他们召开了国是会议,也成立了联省自治促进会,但昙花一现,旋起旋灭。尽管这一运动具有鲜明的进步与民主色彩,但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其失败的结局是难免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即抗日战争爆发前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地掀起了两次开发西北的热潮,在此过程中,国民政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细加分析,由于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动机前后是不尽相同的。抗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动机是试图更好地控制西北诸军阀,维护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消灭中国共产党,消除革命根据地的威胁;着手解决西北边疆危机;缓解1928年~1930年的西北旱灾。抗战时期其动机则是支援抗战;彻底解决西北边疆,主要是新疆的危机:迎合工厂内迁掀起的西北工业发展热潮。  相似文献   

17.
对晚清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消长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王朝中央集权制危机始于太平天国起义。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势力逐渐崛起,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及地方督抚更是挟洋自重,扩展势力,俨然成为集大权于一身的地方军阀,地方独立倾向日趋明显,并最终发展到庚子之悔。督抚公然抗旨,造成东南互保,划界自守的局面,标志看晚清外重内轻政治格局的形成。清廷在其统治最后的十年被迫实施新政,进行官制和军制改革,企图藉以重新集权,但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权力分配及关系调整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业已长期存在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清王朝的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政权建设担负着新中国政权建设探索和实践的重任,村、县政权是这一时期基层建政的基础,党内已达成理论共识。土地改革、整顿党支部以及一系列的基层政权建构的法令奠定了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建构的权威基础。通过建立村、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各级政府委员会,构建了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的组织体系,有继承也有创新,体现了其转折性和开拓性。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的建构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比如,把获得农民的政治认同放到了首位;尊重民意、深入基层、实事求是以及开拓创新;善于总结经验,指导基层政权建设;时刻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等。在基层建政的迫切性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下,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建构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背景、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必须树立新的农村基层政权理念,坚持以民主为价值取向,不断扩展和完善农村的直接民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要有新思路,即以转变领导方式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以扩展直接民主为目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提高农村组织化手段为载体,完善农村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难的主要表现是 :经济管理职能过多 ,政企、政事、政社不分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地方政府机构仍然过大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理论研究滞后 ;二是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是旧体制的惯性制约 ;四是政府部门自身利益的制约 ;五是过渡时期两种体制交互作用的影响 ;六是人们思维误区误导。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加强理论研究 ,重点是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合理分权 ,理顺各种关系 ,政府职能协调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