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华夏民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其文化更是多元瑰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巴文化是巴族在内的巴地各民族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1〕。巴文化既是巴蜀文化的半壁江山,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巴人故里"之称的达州属于四川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文化集中地,达州市党代会、人代会提出了"加大巴文化研究与宣传力度,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2〕对于达州而言,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有这个独特优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蜀文化中的巴文化,至今没有发现高级别的中心遗存和文化辐射中心.夏商周时期四川盆地及邻近地区是以"蜀"为核心的"古蜀文明".东周时江汉平原的"巴人"进入四川盆地东部,与原是蜀地的一些土著民族结合形成"巴文化",于是与"蜀文化"一起,共同形成"巴蜀文化区".因此,这是三峡考古至今未发现夏商西周时期"巴文化"或"巴墟"的原因.寻找东周以前的"巴文化"、"早期巴文化",应是在汉水流域和江汉平原,其中汉水流域尤其值得关注;巴文化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演进值得关注.而以前认为是巴文化遗址的罗家坝遗址,确切讲应属于"巴文化"中的"賨文化",李家坝遗址也与賨、彭有关.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巴蜀文化研究成就斐然,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新论迭出,研究旨趣和研究内容集中表现为坚守巴蜀文化的地域精神与探索巴蜀文化的创新转化机制,形成了探究巴蜀文化自身客体衍变规律的本体论、考察巴蜀文化历史地位的价值论以及探索巴蜀文化创新转化机制与提升巴蜀文化国内竞争力和国际传播力的认识论等多个维度并行发展的研究模式。这一成就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未来巴蜀文化研究需要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秉承地方文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主旨;放眼国际学术视野,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构建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巴蜀文化学术研究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推动巴蜀文化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巴文化论     
巴文化与蜀文化是巴蜀地域文化命运共同体的两大主干部分。本文专题论述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銅时代、铁器时代,巴文化的发生,巴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论述巴文化的基本轨迹、发展规律及其主要特征;阐述巴物质文化景观遗产与口述史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巴文化在陇蜀广域龙头文化中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5.
<正>达州市委市政府、通川区委区政府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中国达州·巴文化研讨会"。我自己没有研究过巴文化,我是抱着当小学生学习的心情,抱着渴望了解巴文化发源历史的愿望来参加这次巴文化研讨会的。刚才各位专家分别就巴人的历史和文化、巴人的历史文化与核心价值以及巴文化的传承与现实生活的照映等很多方面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尤其是我的老朋友谭继和、祁和晖夫妇,他们是巴蜀文化的真正专家,我从他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有些问题上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文化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巴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及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方面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编撰方案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四川人民出版社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群星中,巴蜀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多元复合文化的总汇。巴蜀文化以其悠久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论坛》2006,(1):157-160
巴蜀文化研究蜀文化探析………………………………唐永进(1·5)先秦巴蜀城市研究述论…………………毛曦(1·8)三星堆遗址保护的实践与思考………张耀辉(1·12)“川江号子”的文化内涵………………邓晓(1·17)鲧、禹神话与三星堆遗址……肖先进邱登成(2·5)三星堆神树与岷江上游羌族释比神树的比较赵洋(2·12)…………………………………………………三星堆遗址出土石璧的祭祀功能和音乐声学特征(下)…………………幸晓峰(2·15)中坝文化与宝墩文化辨…………………孙智彬(3·5)论战国末秦汉之际巴蜀文化转型的机制段渝(3·17)…………………  相似文献   

9.
杜甫,被尊为"诗圣",给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作品被誉为"诗史",其中蕴含了巴蜀文化的诸多特质,彰显了巴蜀文化之美;其草堂文化不仅唤起了城市的记忆,而且传承了历史文脉;杜甫与巴蜀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从杜甫诗歌中了解、赞美、品味成都和巴蜀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发展、弘扬和传承影响深远。现如今,人们大力推崇弘扬巴蜀文化,作为诗歌文化代表的杜甫诗歌、其精神及草堂文化无不得以传承和传播,从而不断地推动着巴蜀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巴蜀文化源流、内涵的新探索──《三星堆与巴蜀文化》评述范勇巴蜀文化瑰丽奇诡、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征,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近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群的发现,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海内外研究三星堆遗址的学者众多,而且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从战国末叶秦灭巴蜀到秦汉之际,是巴蜀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巴蜀文化从先秦独立王国形态和民族性质的文化,向秦汉统一帝国内的地域形态和以秦汉文化为符号的中华文化的亚文化转化.巴蜀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文化解构、文化重组和文化整合.其结果,一方面,巴蜀文化经过分化和重组,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生机;另一方面,通过与秦汉文化的整合,使它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表现出整体进化的新姿态.创造性适应(变革)与连续性发展(继承),成为巴蜀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符号图语,又被称为"巴蜀符号",是巴蜀地区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宣汉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上铸有大量的符号图语,为巴文化符号图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本文以宣汉罗家坝遗址所见的符号图语为基础,探讨其所表征的内在意义,认为手"心"纹之"心"所表征的并非是心脏,而是代表巴人图腾——蛇,该"蛇"形符号也是"巴"字的原形;虎纹符号反映了巴人崇虎的文化习俗;罗家坝遗址和云阳李家坝遗址的凤鸟纹的形象应是文献所载的"比翼鸟",是巴地特有的纹饰;祈禳摆手舞图语和巴人印章,是罗家遗址巴人独具特色的符号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巴蜀文化的演进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本文从巴蜀古代神话传说为代表的口头(语言)传播和以"巴蜀图(腾)语"为代表的符号(文字)传播,试图追溯古代巴蜀文化传播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40年代学术界开始研讨巴蜀文化并最终确立巴蜀文化命题以来,巴蜀经济一直都是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巴蜀经济研究中,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巴蜀手工业是最"热门"的课题,甚至在整个巴蜀文化研究中,巴蜀青铜器的研究也是最引人注目、成果颇丰的课题。本文将以学术史的角度,对学术界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巴蜀手工业中巴蜀青铜业、巴蜀金银制造、巴蜀玉器制造、巴蜀纺织业、巴蜀矿业、巴蜀建筑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成果与分歧,作出概述。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7.
《巴蜀学史稿》系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2001—2005国家重点出版计划的“巴蜀化系列丛书”十种之一。《史稿》是巴蜀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地方学史,对巴蜀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全书论述范围广泛,挖掘深刻,主线分明,评议确当精到,新论迭出,对巴  相似文献   

18.
巴渝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孕育中的民歌,根基深广,绚丽多彩,折射着巴渝人的生活与精神。其中,巴渝民歌中的川江号子,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那种在千百年船运中不畏艰险、勇闯急流,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精神,是巴渝人文精神的典型体现,那荡气回肠的号子声,是巴渝文化中的千古绝唱。川江号子是巴渝文化之魂,它对于今天振兴中华,走向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巴蜀文化研究概述文玉如果以1931年四川广汉真武官出土古蜀文化遗存,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前往主持发掘清理和研究为开端,巴蜀文化研究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而1942年"巴蜀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和古代文化史的新命题问世以来,也经历了50多个春秋...  相似文献   

20.
巴蜀文化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蜀文化的现代化,是四川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巴蜀文化的内涵、巴蜀文化的形态、巴蜀文化的传播以及巴蜀文化产业四个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途径和方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