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杏坛笔会     
造句训练莫忘“三性”○邹四根(新干县金川小学)一、造句训练莫忘思想性如有的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出“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没有错,但忽视了思想性。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学习要一心一意,切不可三心二意。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既影响生理卫生也影响学习效果。凡遇到这样的句子,教师必须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导其改正。既教造句,也教做人。二、造句训练莫忘准确性如有个学生用“美丽”造了这样一句:“我有一件美丽的衣服。”“美丽”有好看的意思,描写人物的穿戴一般用它的近义词“漂亮”,…  相似文献   

2.
指导学生造句,不但要让学生将句子造对,还应引导学生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呢? 一、引导学生注意前提.使句子语气通畅。例如用“……终于……”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我终于做出了这道作业。”当然这个句子没有语病,是对的,但,这个句子造得不好。我问这位学生:“如果这题很容易,你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能不能用‘终于’?”他想了想,说:“《练习册》上的一道思考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哥哥的启发下,我终于做出来了。”这个句子就造得很好了。“思考题”,说明难;“想了很久很久”,说明我有决心解决难题;“在哥哥的启发下”,这是解决难题的途径。有了这三个前提,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我终于做  相似文献   

3.
怎样指导学生造句福建杨晓英一、句式要多种多样。学生造句都是造一般的陈述句,这显得太单调。一篇文章要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这就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句式。因此,造句时就要训练学生会用各种各样的句式。如用“美丽”造句,可以造:①比喻句:公园的景色像画一样美丽。...  相似文献   

4.
县里一次课改汇报活动中,我指导了一名科学课老师做一节科学课《我来造一张纸》。我对做课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老师只提供学生几个思考的问题,不许讲一句造纸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每个小组不仅都能造出纸,还能造出厚纸、薄纸、厚薄均匀的纸;不许拖课一分钟。试教的结果是,课没有拖,各组都造出了纸,但多数小组没造出厚纸、薄纸、厚薄均匀的纸,没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造句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许多小学生造出的句子生硬干瘪、枯燥无味,没有达到造句教学的目的。提高造句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我曾作过尝试,效果甚佳。具体做法如下:堵,就是堵住“捷径”。中高年级学生逐渐摸到了造句的窍门,喜欢走“捷径”,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一堵模仿句,不准机械仿照例句,依葫芦画样;二堵简短句,不准学生造只有主干,没有枝叶的超级短句;三堵劣质句,不准学生只求完整、通顺,鼓励他们造出生动、优美的佳句。疏,就是疏通障碍。造句如造房,“…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写出的句子往往形式、内容单一,千篇一律,那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于永正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指导用“流利”造句。师: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用上“流利”这个词。生:××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师:谁能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生:××同学背得多么流利啊!师:(拿出钢笔写字,钢笔不下水)谁能用“流利”说个句子?生:于老师在纸上…  相似文献   

7.
一、造句意思要明白有个学生用“诚实”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说得不明白,没有把语言环境交代清楚,列宁是革命领袖,怎么是孩子呢?这句话应该说成: “列宁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用“越……越……”的句式造句.学生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8.
造 句 老师让学生用“七上八下”造句.学生们想了很久,谁也没想好该怎 么造句。最后,还是小明率先举手了。老师示意让他发言。小明站起来后 这样念道:“…………” (提示:小明也觉得用“七上八下”造句很难,但他仍是造了个句子, 会是什么呢?) 有字为证 小妹兴致勃勃地跑来喊道:“妈妈,明天下大雪!”妈妈看看艳阳高照 的窗外,不解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小妹一本正经地说:“……” (提示:小妹为什么说好端端的天气会下大雪呢?) 蚊 子 在一次军训中,甲同学的脸上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痒得他心里直发慌。最后,他忍不住…  相似文献   

9.
这是小学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的课后习题:用“每天”和“可爱”造句。 教师知道,这样的作业,学生完成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我认为,仅仅是“会造”还远远不够,对学生应该有更高的期求。要借此机会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开阔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视野。之所以如此期求是因为一年来.在我的督促和指导下,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下面以《葡萄沟》一课的造句练习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认为,指导学生造句要做到:一、用词要恰当用词准确、恰当,是造句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学生造句时做到...  相似文献   

11.
《跳水》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写的是在一艘轮船上,一个猴子戏弄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孩子追赶猴子,爬到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遇到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船长果断而又巧妙地救了孩子。文章一波三折,结构紧凑,遣词造句独具匠心。关于《跳水》的教学,历来  相似文献   

12.
以身作则     
辛禄高 《上海教育》2007,(2A):106-107
上周,我组织学生向《深圳晚报》“校园童话”栏目投稿,内容是用“以身作则”造句。评阅学生所造的句子。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现摘录四旬,并加上我的点评:  相似文献   

13.
要辅导孩子造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即把句子造正确、完整、具体、通顺。有哪些方法呢? 1.创设情境法。如用“高兴”造句,先告诉孩子,要带他去游乐场之类的消息,再问他:①听到这消息,你心情怎样?②你是怎样高兴的?然后引导孩子根据刚才的问答造句。  相似文献   

14.
“别管教得死与活,能拿分数就得!”这种说法在一些教师中颇为流行。它障碍着教改的进程,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危害非浅。然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仅淡下面一例: 今年我区小学语文毕业统考试题中有造句一项,要求学生用练过的“宁可……也不……”、“推测”各造一个句子;用“红色”造三个句子,分别表示出红的颜色、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拔高题,没有练习过。)不少的班级,由于学生审题、谴词造句的能力强,知识面广,造出了很多好句子。如,“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领导下,人  相似文献   

15.
造句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有效手段。如何指导学生造出准确、具体、生动的句子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种方法。(一)释义法。这是指导造句的最基本方法。即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行造句。如要求学生用“一尘不染”造句,首先就必须让学生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点灰尘也不沾染,形容十分干净”。而后再引导学生造句。  相似文献   

16.
今天天真蓝     
一位做教师的朋友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天真”这个词造句,不少学生都造了“张小明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这样的句子,惟独一个学生站起来后说:“今天天真蓝!”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把这件事作为笑话讲给我听的,但事实却并不是,“这个句子造得最好。”他说。我的这位朋友称得上是一个好教师,他知道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语法上看,那个孩子所造的句子显然是不对的、然而,谁又能否定那句话里所包容  相似文献   

17.
按照教学计划,今天的作文应该写《那天我真……》,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我以前指导学生写过多次。每次作文课时,我又是教写法,又是读范文,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是写走亲戚,玩游戏,就是抓螃蟹,钓龙虾,然后来几句“高兴极了“”愉快极了”之类的套话。内容千篇一律,材料陈旧老套,更无真情实感可言。是不是我的教法有问题?今天,我决定换个办法试试。铃声过后,我走进教室,故意把备课本丢在一边,用商量的口气说:“今天我们不写作文,大家练习造句怎么样?“”耶!”孩子们果然一蹦三尺高,张张小脸乐得像花儿一样。于是,我转身在黑板上造了两个示范句子:1.那天我真[高兴],因为[在南方打工的爸爸妈妈回来了];2.那天我真[后悔],因为[我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接着,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范句的格式造出内容不同的句子,比一比哪组造的句子多。这样的造句练习,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应该不难。不一会儿,各组果然造出了许多好句子。集体交流时,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板书在黑板学生导刊》刊登了];3.那天我真[痛苦],因为[爸爸妈妈吵架了];4.那天我真[无奈],因为[在公交车上发现了小偷,奶奶不许我声张];5.那天我真[伤...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低年级学生造句的质量。一、不拘“范句”,仿中有创学生造句时,往往离不开“范句”,依葫芦画瓢,句式与范句一模一样。如教《爱爸爸妈妈》这课时,我要求学生用“也”说一句话,全班大多数学生造的句子和书上的范句“妈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一个样。如果就此满足,不再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会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我积极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9.
作文能力应从一年级培养汪菊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基础训练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指导学生说完...  相似文献   

20.
一、理解词义造句 1.借助词典解释。汉语词典有时可以给我们提供具体明确、一目了然的词语解释,能够直接打开学生造句的思路。如《海伦·凯勒》一课,课后要求用“倾注”一词造句,(该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感情、力量、精力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根据词义。我引导学生从感情、力量、精力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学生很快造出不同的句子:母亲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儿女身上。他把毕生的精力倾注在革命事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