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九册38页“小数四则应用题”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时,我们采用以下思路进行教学。教师出示下面三题,让学生解答: 1.红旗纸盒加工厂要加工一批纸盒,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加工750个,已经加工纸盒有多少个? 2.红旗纸盒加工厂要加工5700个纸盒,已经加工了3000个,还要加工多少个? 3.红旗纸盒加工厂还要加工2700个纸盒,要在三  相似文献   

2.
化整为零     
有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如果直接解答,难以进行,但若我们把原题分解成几道应用题,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做多少套?解题前,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如下简单应用题,进行解答:(1)已经做了5天,平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要求是“会解答”,那么,如何达到会解答?本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摘录整理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由于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已知条件中隐含着两个中间问题,数量关系复杂,叙述的形式和顺序也多种多样。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就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口头或书面摘录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了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  相似文献   

4.
陈宏林 《湖南教育》2003,(11):48-48
应用题是由数量关系和情节两方面构成,而数量关系是问题求解的关键。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思想,对学生打好基础、训练思路、培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比较思想在教学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与新例题同类而数量关系较为简单的准备题。通过扩缩性或可逆性变换,出示新例题引导学生把新例题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从而由准备题推出新例题的解法。如学生先做准备题:“服装厂计划做600套衣服,已经做了300套,剩下的4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解答后,教师问:“如果题中‘已经做了300套’这个条件不直接告知,怎么把它改编…  相似文献   

5.
目前 ,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与方法的现象 ,尤其是学困生尤为突出 ,仍处于记忆、模仿、甚至猜谜的层面 ,成为课改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难题。针对现状 ,在教学时 ,我做了一些尝试 ,如在教学应用题时 ,不出示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 ,对其进行自我整理 ,在其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条件间的关系自己去探索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下面摘录的是一次尝试时的片断。教例〕出示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 ,已经做了5天 ,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师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学生读题后 ,无往日抓…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解题推理的方法,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特别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大有帮助。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个人粗浅的体会。一、分析推理所谓分析推理,即是从因果数量关系着手执果导因的一种思维推理方法。在解应用题时,从所求问题出发(要获什么“果”),运用已学知识,逐步追溯到已知条件(必有的“因”)。这在解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尤为常用。如下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了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其推理方法:这一推理过程可简单地表述为:要求剩下的平均每…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是生活中的客观所在,它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为解决学生做应用/题的盲目性,近年来,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了应用题的一读、二划、三清、四译、五画、六列、七算、八答的八步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现举一例供同行参考。 例:校办工厂要制做1200个玩具,已经做了8天,每天做100个,余下的要在2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个? 一读。老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读,一直读到能用自己的话把题意说出来。 二划。老师要求学生用双竖线//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横线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题教学中,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首要环节。学生能否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很重要。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种训练形式常常是有效的。读议式:读是指读题的内容,初步感知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读题后,指导学生讨论,思考每句话的含义,理解其内容,弄清条件与问题间的联系。如果题中所反映的事例比较复杂,就要多读几遍,抓住题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反复细读,仔细琢磨、思考其意。读题时应有抑扬顿挫,轻重快慢之分。一般说,关键性词语要读重些,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或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数字较大的应读慢一些,使学生思维能跟得上。通过读议结合,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题意,理顺数量关系,逐步形成审题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说题意 即要求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从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关键词语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三个方面说起。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训练时,可用问题导“说”:(1)题目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2)要求的问题是什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因而,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予以介绍。一、“三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划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地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而审题则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前提。但不少教师的审题教学,不管是简单应用题,还是复合应用题,多是让学生读题、摘录已知条件和提出问题,明显地忽视了让学生“复述题意”这一重要步骤。 复述题意,即是在学生读题之后,让学生把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和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之间有语文水平、理解能力诸多差异,仅读一两遍题就试图分析解答应用题,恐怕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学生的思维还跟不上,解答的正确率也是可想而知的。让学生复述题意不仅能及时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题目,也是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机会,更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次切实的帮助。久而久之,便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  相似文献   

12.
一、图形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简单图形,填写上已知数和答数。例1:公社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660-75×5)÷3=95(套) 用图形法来验算: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教学中应该坚持启发性的原则 ,多让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思路———这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具体说来 ,我以为应用题教学中的启发 ,基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学生的审题联想 ,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进行审题联想的意识 ,提高联想能力。一、主动联想 ,是积极审题的体现审题联想实际上就是一边读题、一边主动地对题中的各个信息在脑中进行初步的加工。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到 ,应用题中的每个条件以及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要通过联想 ,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进而形成解题思路。例如 :“修一条水渠 ,剩下的长度比已修的长度多 1 2千米 ,总长度是已修…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审题就是市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的事理,其二是理解题目涉及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审题往往是“走过场”,没有做到“认真”和“审”的要求。所以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较差,甚至看见稍复杂的应用题就不知所措,无从着手。对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认真读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我对学生审题的要求是: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先看有无不认识的字,有无不理解的词,有无…  相似文献   

15.
一、准确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审题首先要重视读题。读题是了解应用题内容,对题中语言、信息进行整理、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只有准确理解应用题中关键字、词、句的意思,才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归一问题”时,只有...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一、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画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精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到胸有成竹。二、补…  相似文献   

1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有意义。要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审题,而读题则是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目的要求,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读题的教学。在解答文字题时,读题必须准确,不能添字或漏字,关键字、词要读重音。例如“用1.6与0.4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去除0.5,商是多少?”在读题时,“除”不能读成“除以”,题中的“和”、“差”应该读重音。应用题的读题有“三读”。一是初读,即了解性读题。通过初读,了解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出示例1(部编教材六年制第九册P38应用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生读题后发言,认为“剩下的”三个字很重要.师:“剩下的”三个字暗示了思考的路子,应怎样求“剩下的”,怎样解决最后问题呢,下面我们先一起讨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让一位同学说,老师画.生: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要做的660套衣服.师边画边问:这条线段应分成几大部分,应先画什么?生:这条线段应分成两部分,先画出5天做的部分.师按生的话先把线段分成两部分,把左边一部分均分成5份,标出已知的每份75套.问:这部分画好了,可求出什么?生:可求出5天做了多少套?  相似文献   

19.
应用题条件和问题千变万化,解答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往往思维受阻,甚至无从下手。怎样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唱好”应用题教学的“五步曲”──审题、分析、计算、验算、总结。一、审题是基础学生理解了应用题的题意,就为正确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理解题意首先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用“读”、“画”、“复述”三个步骤审好题意。读。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认真读题,低年级要求教师范读、带读,最后能自己读。读题的目的是弄清应用题讲一件什么事,每句话表达的意思,熟悉理解应用题的具体内容。画…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审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审题上下功夫。由此可见审题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下功夫”呢?   充分读题、养成自觉弄清题意的习惯。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它关系到审题的质量。一年级时,主要由教师范读,学生跟着学读,然后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读题(默读)。在应用题审题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三读。初读:要求要懂得题中的每个字词的读音及意思,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情节,弄清题意;复读:收集信息,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读:明确条件和问题分别表示什么“量”。如“生产小组要加工 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