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要明确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材料、文字材料的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获取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数学操作活动。例如:教学“同样多”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从准备的学具中先拿出3个圆片摆成一排,再拿出3个三角形片对着圆片一个一个地摆,摆好后让学生体会圆片和三角形片同样多。然后让学生再拿出5个正方形片摆成一排,并在第二排摆三角形片,要求三角形片和正方形片同样多。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来体会“同样多”这一概念,既满足了学生好操作活动的特点,又加深了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低年级数学课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特殊功效。为了使操作活动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操作之前要明确要求操作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新知识的行为。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精心组织。例如,教学“倍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圆片,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对齐第一行已摆的2个圆片,另摆2个圆片;隔开这2个圆片一点距离,再摆2个圆片;再隔开一点距离,又摆2…  相似文献   

3.
教学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51页例8、例9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照课本“复习”的要求摆圆片,然后按以下的程序组织教学过程: 一、操作学具,感知“倍”“份”之间的关系。 1.教师布置学生拿出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3份或4份,并思考“每种分法中,每份有几个?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幻灯显示正确算式及给学生作填空练习的填空题:12÷2=6,可以说把12平均分成___份,每份是___;反过来,也可以说___的2倍是12。 2.教师要求学生照“复习1”的样子摆圆片,思考:如果把第一行看成1份,这道题的问题应该问?用什么  相似文献   

4.
近日.听了一堂数学公开课——人教版新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老师让学生尝试箅“9+2”.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怎样想的。老师提示,我们已学习了“10加几”,想想如何将“9加几换成10加一个数”。一会儿,学生纷纷作答。  相似文献   

5.
(正比例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对“量、相关联的量、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等,这些正比例概念中的基本元素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不理想。本学期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按以下三步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动手操作,建立表象1.让学生拿出若干圆片,每行摆5个,先摆2行,再摆3行、4行、5行……学生汇报,多媒体大屏幕显示:行数2345610……圆片总数101520253050……2.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得出:在每行圆片数一定的情况下,所摆圆片的总数与摆的行数有关,行数越少,圆片总…  相似文献   

6.
【教学背景】"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一摆圆片,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数值的概念,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探索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教学背景]"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一摆圆片,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数值的概念,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探索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案例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0~81页《十几减九》教学片断。用课件显示小猴卖桃子的情景。小猴被一个问题难住了,教师请学生帮助小猴,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3-9,然后让学生对13-9=?的算法进行探究。师:同学们,十三减九等于几?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用圆片代替桃子,动手摆一摆,讨论一下怎样让人很快看出剩下几个桃子。学生纷纷动手摆起来,教师巡视,摸摸正在用心找答案的学生的头。讨论后,学生们举起小手,教师请同学们上台说说自己的算法,一位同学演示,另一位同学写算式。第一小组生1:13-9=4。我们是这样拿的,从13个桃子里1个1个地拿走,拿走9个…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听了不少的课,发现有些数学课堂上无效、低效的劳动很多,没有必要的节外生枝不少。究其原因,多数是教师牵着学生在那里绕圈子,却主观地认为那是在引导、启发。这些陶醉于“绕圈子”的数学课,使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偏离了教学目标,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能。案例1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教师组织学生摆小圆片,每堆3个,摆5堆。孩子们先用加法算,然后用乘法算。可是在摆的过程中,一名学生发现教师发给的小圆片多了一个,情不自禁地说:“老师,我多了一个小圆片。”教师和蔼地问:“多一个小圆片该怎么办呢?”教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把多的小圆…  相似文献   

10.
一、准备题搭桥,巧妙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第一行摆出8个圆片,然后闪烁后3个圆片,指出:第一行比第二行多3个.对准第一行摆的圆片,第二行摆圆片的位置出现一个长方形框.闪烁长方形框,下面出现问题“?个”.  相似文献   

11.
周英 《四川教育》2004,(4):26-27
小学数学“9加几”的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教学这部分内容,过去是引导学生先将盒子外的2个球分成1和1,拿出1个球放进盒子里,把盒子里的球凑成10个,再与盒子外的1个球相加,得到有11个球的结论。然后让学生通过用小棒代替球来分一分、摆一摆,具体感知“分”和“凑”的过程。最后根据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新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活动:让学生先在桌上摆学具:第1排和第3排摆6个,第2排和第4排摆4个,然后用算式表示桌上一共有多少个学具。学生们通过思考,想出了如下方法:方法1:4×2+6×2=20(个)。方法2:3×6+2=20(个)。方法3:4×6-4=20(个)。方法4:4×5=20(个)。方法5:6+4+6+4=20(个)。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自己当小老师,让下面的同学发问。甘语秋首先发问:“赵老师,你为什么要用4×5来计算?4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赵国宇边摆边说,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我是把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圆片分别挪1个到第二排和第四排,这时,圆片总共有4…  相似文献   

13.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同老师一起摆圆片。在第二行摆8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数量是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应摆几个圆片呢”  相似文献   

14.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片断一(感知“倍”)二(1)班的数学课堂上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拼摆图形比赛,咱们也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尽量用小棒摆出更多的正方形。画面出现小红、小芳、小明摆正方形的情景。时间到,他们三人摆好的正方形数为:小红□小芳□□小明□□□你猜第一项比赛…  相似文献   

15.
<正>片段回放教师改动教材(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例9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拼摆后填写图1中的表格,然后小组合作操作、交流汇报。小组1:我们组用了12个正方体。摆的是长2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2×3×2,也就是12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数学实验操作的潜能 ,借助实验操作图片、模型、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动手、动脑 ,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插上金色的翅膀。1 摆一摆 ,摆出一种新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可借助一些实际操作。如在计算“1 +2 +3 +4+5+6+7+8+9”时。我让学生把这道计算题用方木块来摆一摆 ,看有没有简捷的方法。学生就根据题意 ,最下层摆 9块 ,依次是 8块、 7块……最上一层是一块 ,让学生边摆边动脑观察 ,并启发怎样摆让每层的方木块同样多。学生兴趣大增 ,很快发…  相似文献   

17.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教材第96页主题图: 师: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可以怎样列式? 生:9+4。(教师板书:9+4) 师:怎样计算呢?我们用小圆片代替饮料在这张纸上摆一摆吧。  相似文献   

18.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智力活动有着强烈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寓教学于操作之中动手操作是儿童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直观教具,在示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如教学“同样多”的概念时,让学生摆实物: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摆6朵小花。…  相似文献   

19.
教师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对学生发生影响.而学生动手操作是通过触觉来产生认知效应.前者是间接的,后者则是直接的.为了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与实验.这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任何教具都无法代替的.如:在一年级教学“10”的组成时,先让学生摆出10个圆片,各自将10个圆片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通过操作表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发现有: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这几种分法,然后由这些分法中引导整理出:这样使10的分解与组成不遗漏,不重复.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17页第12题。〔案例1〕教师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用圆片摆一摆,完成表格。在学生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交流。师:仔细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上面行数是2、3、4、6,下面每行的个数是6、4、3、2。师:其他同学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