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圆的认识”之前,先出一题:车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不能做成方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既熟悉又不知怎样解释。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借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一片绿草地,一只唐老鸭坐着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只见它颠簸得一上一下,那样子,再加上音乐的效果,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唐老鸭为什么会感到颠簸 ?”学生大都会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的东西转动起来当然会颠簸。此时,教师再问:“坐在没有棱角的车轮做的车子上就不会颠簸吗 ?”等学生议论一阵之后,屏幕上又出…  相似文献   

2.
在圆的练习课上,师生展开了一个探索性的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的。师:想一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经短暂的议论后学生汇报:车轴在圆心上,车轴到车轮边缘每一点的距离相等,车轮在水平面上滚动,车轴总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了车前进时的平稳师:假如车轮是方形的,比如是正方形的出示一个正方形,可以吗﹖生:笑转也转不动。师:如果车的拉力很大,它转得动,想像一下,你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有怎样的感觉﹖生:震动得厉害,一下高、一下低。师:如果圆形的车轮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上,不也是一下高、一下低,颠得很吗…  相似文献   

3.
笔者听过三位教师执教《圆识》,这三位教师在教使用了一个内容基本相同的课件。但由于使用的时机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A教师教学情景描述:上课伊始播放课件:四只小熊骑自行车,车轮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车轴在中心的圆形和车轴不在中心的圆形。学生被画面吸引,在笑声中看完了演示。师:看完四只小熊骑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生1:第三只小熊骑得又快又稳,车轮不是圆形的自行车上下颠簸得很厉害。生2:车轮是圆形的,车轴不在车轮的中心,车子也上下颠簸。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  相似文献   

4.
【片段1】 师:大家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初读古文的感觉怎样? 生:不好理解,很难读懂。 师(课件出示庄子图像):感觉很难读懂很正常。这可是2000多年前的庄子写的文章啊,初读肯定不太顺口。但仔细品读,它还是相当有韵味的。不信?郑老师为大家吟诵一番。(师配乐范读。)  相似文献   

5.
孙绪民 《山东教育》2011,(11):45-45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环节:大家喜欢动画片吗?……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演示课件:小狗骑着圆形车轮,小兔骑着车轴不在中间的圆形车轮,小猴骑着椭圆形车轮,小猫骑着正方形车轮,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2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看图说话《送伞》是幅综合性的图画,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能化难为易。教学时可以先放映教师在学校埋头批改作业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放映天上乌云密布的画面。问:“天气怎样?”再配上两个同学给老师送伞的画面。问:“这时来了谁?来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老师会怎样说?”又放映传达室的老爷爷的画面。问:“老爷爷看见了会怎样?”…  相似文献   

7.
顾丙杰 《甘肃教育》2006,(3A):51-51
一,教学举例 教学片断一:“圆的认识”教学。新课快要结束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想知道为什么吗?车轮设计成圆形后车轴应该装在哪里?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想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将学生分成每小组4-6人的若干小组,用手边的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学生事先准备),选择出适合做车轮模型的一张,组装成一副合适的车轮模型。  相似文献   

8.
周晨 《甘肃教育》2003,(3):34-34
在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创设教学情境,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去探求、去发现、去创造。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显示小熊乘坐各种轮子的小车的情景,让学生发现:小熊乘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车轮的小车上下颠簸,惊恐万状,而乘坐圆形车轮的小车平稳舒服,怡然自得。那么车轮为什么都要做成圆形的?圆有什么特点呢?他们跃跃欲试,争着想揭开这个谜。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提升到了最高点。  相似文献   

9.
1.运用多媒体导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与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开始教师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回答:“圆形的”,教师又问:“为什么造圆形的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教师激情地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动物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播放汽车拉力赛:小猪驾驶方形轮子参赛,小兔驾驶椭圆形轮子参赛,小猴驾驶他的圆形轮子参赛。当比赛开始后,学生都放声大笑。这样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2.化静…  相似文献   

10.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开课伊始,教师说:“现在动物园的动物运动会中的100米骑车决赛准备开始,三只小猴参加决赛(教师出示课件,其中一个车轮是圆的,一个车轮是正方形的,一个车轮的轴不在车轮中心),请同学们猜猜哪一只小猴能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11.
一、创没问题情境,引导想象,促使主动发现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前行。同同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又不禁联想到: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学生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飞驰的汽车,车轮为什么一定是圆的呢?各种形状的车轮岂不是能让世界显得五彩缤纷吗?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问“为什么”的同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有的想把车轮换成三角形的试试,有的想换成椭圆形的看看效果如何等。  相似文献   

12.
肖睿  周迪华 《广东教育》2002,(12):41-41
课堂小结组织得好,会成为一节课教学中的“凤尾”。有位教师在教完了《质数和合数》后进行课堂小结,大胆放手,启发灵活,以问促思,学生学得深入,值得借鉴。具体如下:课末,教师出示了下列几个数:1、2、8、9、53;再问:看到这些数,你会想到什么?生1:我想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对,1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数。生2:2、53是质数,8、9是合数。师: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生3:只含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合数。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举例说…  相似文献   

13.
吴烈 《江苏教育》2007,(22):36-36
案例:“十几减九”教学片断 多媒体出示小猴卖桃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交流图意) 师:要求还剩下几个桃该怎样列式?  相似文献   

14.
一、情境导入师:(出示实物:断开的简单电路和铜钥匙)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把这个铜钥匙接人电路中,会怎样?谁愿意来试一试?(找一学生操作。)师:发现了什么?生(齐):小灯泡亮了。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把塑料尺,把它接人电路又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教海拾锦     
简单问题复杂处理一位教师讲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啦,便争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  相似文献   

16.
教学准备:食盐、小勺、筷子、烧杯、水 教学过程 一、食盐能无限溶解吗师:(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勺盐倒入杯中并搅拌)大家猜猜我用筷子搅拌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盐会溶解。师:(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勺盐并搅拌)那再放入这勺盐搅拌后有什么现象?生:盐又溶解了。师:那老师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 生:土豆。生:洋芋、马铃薯。  相似文献   

18.
董艳  马青山 《湖北教育》2003,(15):62-63
案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后播放三峡工地建设场面的录像和小动物们为三峡工程运送石料的动画情境——小猴驾驶圆形车轮的车、小猪驾驶正方形车轮的车、小熊驾驶椭圆形车轮的车、小松鼠驾驶偏心车轮的车。伴随着小动物们一声声的“哎哟”,同学们个个捧腹大笑。在笑声中一个数学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举目皆是,为什么有些物体要做成圆形的呢学生一般是不能准确地回答的。因此,“圆的认识”的教学就可以从这里开始。教学时,教师可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的回答一定很多,如碗、杯、盘、桌、硬币、钟面、车轮等的边缘。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都要做成圆形的呢让学生想象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会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如果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使用起来不方便:钟面的刻度不均匀;硬币棱角磨损衣袋;车轮滚动颠簸……根据用途把某些物体做成曲线图形——圆,就可以克服…  相似文献   

20.
一、情境导入(屏幕出示)星期天,聪聪和咪咪来到公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回到家,他们把蝴蝶、蜻蜓、花等画下来,再剪下来。可是调皮的板凳狗却把他们的图案剪坏了,聪聪和咪咪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沿着对称轴剪开的轴对称图形)如图:教师请一个学生上黑板拼,问:“这些图形好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左右大小相同,形状相同)二、出示课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左右两部分或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是对称图形。(出示课题:对称图形)三、认识轴对称图形1.初步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