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汉字是世界公认的象形文字,中国音乐记谱法体系属于文字记谱法。欧洲的古代记谱法,则属于字母记谱法体系。如希腊字母谱、梭密字母谱Solm—isati-on、拉丁字母谱、梭发字母谱Tonisolfa,以及中世纪纽姆谱Neunes。 首先,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音乐的记谱法没有朝着欧洲五线谱坐标式的记谱方向发展?这个问团的探求是很有意义的,这里面包含着汉字和记谱法与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以及音乐心智行为重要特点。现就中国古代几种主要记谱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记谱法作为音乐文化的知觉表象,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美学观念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之下,中西方记谱法体系截然迥异。西方记谱法与中国传统记谱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要求精确性,而后者是强调即兴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记谱法在学堂乐歌等种种原因的影响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出现了断层。所以面对此种现象,我们应该从新重视记谱法的重要性,使记谱法更加完善,从而促进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东亚乐谱体系的发源地,乐谱出现时代远早于西方。但与西方记谱体系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记谱法是骨干音记谱法且多数情况不记录节奏,与实际音响表现差异较大,后朝人往往读不懂前朝人留下的乐谱。因此,古谱研究对于复原过去的音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清代之前罕有完整乐队声部且板眼精确的乐谱,湖州师范学院漆明镜教授潜心研究明乐谱多年,为了使原音重现,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感受明代学堂歌诗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绚丽缤纷的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中,超化吹歌是现存的、十分稀有的、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民族管弦乐中的一朵古老而秀丽的奇葩.它那独特的记谱方法、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独特的演奏乐器及庄严的乐曲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的乐器制造、音乐构成、音乐美学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方记谱法的文化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谱法就是记录乐谱的方法。无论是在古希腊出现的字母谱,还是欧洲中世纪出现的用于记录天主教歌曲的“纽姆谱”以及后来出现的简谱和五线谱等,它们在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记谱法的出现和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当时音乐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而记谱法是与社会、时代、环境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这些因素对记谱法的产生、发展、演变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是研究记谱法不可忽略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图形谱是指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记谱的方法。这种记谱法历史十分悠久,十分形象,记谱形式多样。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现代派作曲家不满足于通用的五线谱,往往自行发明或创造一些新的记谱法,有的就利用图像来记谱,如具体音乐、偶然音乐及电子音乐,均使用图形谱。音乐课堂图谱是指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化的、简洁明了的图画或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风格、曲式结构等特征,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音乐课堂手段。如何让学生完美体验音乐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思考的问题,然而现今的教学手段中,图形谱则被众多音乐教师所用。在15年的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对图形谱手段中的几个领域提出浅显见解。  相似文献   

7.
《宋代音乐文献及其诠释》是21世纪初国内唯一宋代音乐史专著,是中国早期音乐断代史研究的著作之一。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宋代原始音乐史料的介绍;第二章是对宋代宫调理论的整理与分析;第三章对宋代音乐史料中的各种记谱形式作了详细介绍;第四章是对古代文献史料中以各种记谱形式保存的宋代乐谱进行的译谱与注释。对《宋代音乐文献及其诠释》内容的了解有助于加深对该著作学术价值及作者研究方法的认识,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影响,从而引起了许多业内人士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并进一步系统化地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领域也不够宽广。对记谱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关联进行分析和探讨,砂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尝试为当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提出几点拙见。口传心授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传承方式,理应得到推广;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如减字谱、工尺谱等,值得我们去研究、传承;一门学科的建立理应有一套哲学体系作为理论基础,传统音乐教育离不开传统哲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意大利的访问学者吴道恭先生研究的音乐六线谱记谱法《论六线谱》一书中文版本最近出版。四月十一日,由中国音协教育委员会、《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行了《论六线谱》一书中文版首发式,并举行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音协副主席、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赵沨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的李晨光教授,中央乐团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沈洽教授等音乐界专家,学者。与会者肯定了《论六线谱》一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指出这是我国音乐理论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音乐工作者的骄傲,为音乐记谱体系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同乐谱的记谱形式所具备的功能特征不尽相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各有侧重。“曲线谱”记谱,包括汉族地区流传下来的乐谱以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记谱,这些乐谱以其简洁明了、易学易记、形象生动等特点,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具体需要,体现了乐谱的备忘录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古琴艺术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记谱法、弹奏法、指法、乐律、关学等体系,故又有“琴道”或“琴学”之称.古琴不仅仅是用于演奏的一件乐器,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者,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孤寂黯淡的“雅”的审美倾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用符号、数字、文字甚至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叫“记谱法”(Notation),其记录的结果就是“乐谱”。记谱法因国家、民族、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历史上出现过的记谱方法很多,目前世界通行的五线谱和筒谱,是经过多年发展变化,近代才从西欧传入中国的.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14.
自欧洲考古学传入中国,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作为文物大省的河北当然也不例外,河北的考古新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河北省地区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旋律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形象离不开旋律。古代巴人的音乐旋律以羽调式为主,其次是商调式,角调式偶有出现,但并不是一种主要的旋律调式。巴人羽、商旋律调式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三千多年的传承中,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资料的局限以及记谱法的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巴人音乐旋律的遗失,只有地处偏远的武陵山区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歌舞音乐中还保存有这种古乐的旋律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的教会是利用音乐作为他传教和布教的手段,同时音乐也借助于教会使自身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音乐的发展,堪称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中世纪复调音乐的出现推动了记谱法的初步完善,为和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记谱法与和声学正是欧洲音乐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因此,我们说中世纪教堂复调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欧洲音乐发展的原动力,是欧洲音乐史上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数字简谱源于法国。17世纪法国天主教“芳济各”教派的僧倡苏埃蒂最早正式提出了这个记谱法,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群众唱宗教选美诗。到了18世纪中叶,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深感五线谱记谱方法的复杂,造成了群众学习音乐的困难,于是他大声疾呼要简化记谱的方法。1972年,他在法兰西科学院作报告时,提出了数字记谱制度。接着,他又在《论现代音乐》一文中,具体地阐述了这套数字记谱制的内容。1967年,他又把数字记谱制度编入自己的《音乐辞典》中。然而,当时由于遭到音乐界许多专业人士的激烈反对,数字简谱未能一下子在群众中得到推广。以后,数字教…  相似文献   

18.
人们很容易将识谱看作是音乐脱盲,这是对音乐脱盲的一种"曲解",我们不否认识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音乐脱盲,但又否认它是促成音乐脱盲的唯一途径,它只是音乐脱盲的众多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普及性质的音乐脱盲教育,在选取记谱法方面,我们认为简谱要优于五线谱。  相似文献   

19.
在近一千年的西方中世纪历史里,教会虽然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单一性,但像格里高利圣咏、复调音乐、记谱法、管风琴等一系列重要的音乐现象,都是教会统治的中世纪的文化成果,这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首先用“三分损益法“计算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相对音高、音程关系及音阶结构.文献和考古证明,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确定乐音数学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