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之美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教师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感受,理解,体验,创造。阅读是一种心灵表达,只有用心灵去阅读,才能走近文章的境界中去,才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的共鸣。语文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刘新装 《湖南教育》2002,(13):53-53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可以避免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体把握文章。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脉搏、思想,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观点,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主旨是什么。读一篇文章,最关键的一点是把握主旨,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进行。用心去感受。用心灵感受是个感情问题,也是阅读技巧问题。只有入境,才能产生共鸣,与作者有同感,才能领悟作品的关键,产生思维灵感的火花,享受到美的陶冶及读书后的喜悦,才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可以说,读书不入境,不用心灵去感悟,效果甚微。调动自己的积累。阅读要…  相似文献   

3.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恩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滨文章,去理解文章的内涵,让学生从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收获,或增长知识,或丰富思想,或经历一次情感体验,而不是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与听、说、写并立的。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者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语文阅读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是生命跳动的语言,是图景灵秀的语言,是人性灵动的语言,是充盈智慧的语言。所以,对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语词、每一个句子、每一段文字,都需要阅读者用心灵去经历、用真情去解读、用智慧去品味、用生命去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它将符号、文字、图片、图表等视觉材料转变为声音,通过听觉神经的刺激,使阅读者理解阅读材料。阅读的节奏是由阅读者自行调节的,这需要阅读者拥有一个特定的阅读环境。特别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自控能力差,外部环境的营造可以帮助他们深层次地沉浸于文本世界中。因此,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一、叹人物之悲喜,感真情之可贵情感是阅读的重要体会,是学生与作者实现心灵碰撞的基础。而情感的来源又离不开人物,人物是文章的核心,是情节推进的关键。在情境创设中,通过人物情感的渲染、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 ,阅读教育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阅读客体———文章 ,如 :理解句子 ,划分段落层次 ,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 ,却忽略了对阅读本体———阅读者的研究。其实应把阅读本体置于研究的中心位置。先从阅读本质看 ,它是一种接受并加工文字信息的复杂心智活动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阅读者用大脑进行认知、想象、联想、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及创造的思维过程。阅读既然是阅读者的复杂心智及思维活动 ,研究并培养阅读本体的阅读心理、兴趣、理念及阅读机智、延伸及应用(即阅读品质 )尤有意义。再从阅读教育现状看 :一、语文教材关于阅读知识…  相似文献   

7.
语文选文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灵去阅读、感受、领悟.面对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匆匆》一文,支玉恒老师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批注是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所进行的评点和注解,作用是帮助阅读者掌握书中内容,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命题者将批注引入试卷,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探究文章意义,以显示考生的个性和才情。  相似文献   

9.
深层次的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润,往往能使阅读者产生一些珍贵的、富有个性的,但又是稍纵即逝而容易被忽视的思想火花。而旁批能真实地记录读者的阅读经历,留住阅读过程中的别样情怀,把阅读的层次引向深入。写旁批是一种阅读习惯,更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书写旁批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我不仰望理论,只想看见方法. 谈阅读 一 日子叠着日子,我喜欢独处的时间.独处让脑中芜杂散去,落座桌前能静心阅读. 阅读,用心灵去理解另一个心灵,字里行间寻觅知音;阅读,用思维去碰撞另外一种思维,文字蹁跹中长出智慧.  相似文献   

11.
徐轶强 《语文天地》2013,(15):65-66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需要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文本作为一种文化性存在,旨在让阅读者在语言的领域与言语的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的特殊交往和心灵碰撞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围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要出色地完成阅读作业,尤其是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阅读评析检测的非语言因素王福河现代文阅读检测的特点之一,是要求阅读者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去分析阅读材料,一方面通过语言接受文章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解读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技能进行表达,这就要求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皆要具有整体意...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就应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引导学生"脑、口、手、眼、耳"并用,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启发学生心灵交流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中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对所读的文章,能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理解字面的意思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只有学会从上下文中推测词义,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看了这篇介绍美国一所普通小学阅读课的文章,我郑重地在稿纸上写下了“到心灵”三个字,并由此引出了三个层次的思考。一、阅读是一种对话,不仅仅指阅读者之间展开对话,更深层次的还在于阅读者与文本的“心灵对话”这堂美国普通小学的阅读课,不仅在形式上搭建了对话的平台,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内容做深层次地对话。第一,这种“心灵对话”是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是真实内心世界的自然流淌。比如,老师提问:“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  相似文献   

17.
读诗最重要的是感受。文章谈模糊性阅读意在提倡一种纯心灵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初次阅读,不以理智介入思考分析,纯以心灵感受诗的内在情感、情绪、气氛,和与诗人人生经历紧密相连的生命体验。对于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中西方诗歌,模糊性阅读所获得的心灵感受是深层解析的基础,和最终要回归的本原。只有通过模糊性阅读,才能真正把握诗质。  相似文献   

18.
赵敏 《考试周刊》2013,(39):37-38
<正>在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聪慧的狐狸告诉伤心的小王子,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原来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眼睛的发现,而是心灵的阅读。心灵的阅读就是情感的阅读。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值得我们用心灵去阅读,我们应让自己的心灵在诗韵中徜徉。阅乃无声的读,读乃有声之阅,阅与读,相得益彰。下面我就诗歌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阅读理应成为阅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理应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阅读活动的具体参与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者本身所具备的知识、经验(个体信息)、阅读目的、阅读内容、沟通阅读者与阅读内容之间的传播煤介一文字符号,前两种为阅读的主体因素,后两为种阅读的客体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