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周秦,唐代中期以后开始兴盛,逐渐超越陆上丝绸之路。洛阳虽处于中原腹地,但水运畅通,从东汉开始,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方商人和使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洛阳,隋代大运河开通以后,洛阳与海外的交通更加便利。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发展,对人民生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辽代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文物的一支奇葩。早在距今3500年前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金器,经过历代各民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融入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而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被不同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辽代时期,金银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外来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代早、中期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极深,金银器中表现出浓郁的唐代与西方风格。到辽代中期时,金银器开始出现宋文化的因素,晚期却完全宋化或从宋地输入,从而表现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要道,西域各少数民族在长期中西方文化的浸染与影响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立足于西域少主民族文化特色,讨论中原文化、中亚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西域少数民族文化衍变历程中的重要影响,同时从开放度、包容度、民族性、土著性、层次性及共享性等方面全面分析其文化特点,以期对西域少数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狮子舞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狮子舞虽源于西方,但其发扬光大却是在中原地区。狮子舞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后,吸收了中原文化中的很多因素,形成了具有明显汉化和多样化特色的狮子舞,且成为官方和民间都喜欢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汉化的狮子舞不仅历经千年而不衰,甚至反哺到产生狮子舞的西域地区。这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一种常态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条路,它把古老的中国发明传到西方,又把西方的文化物产带回东方,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我们现在的生活,都与这条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是丝绸之路。让孩子了解丝绸之路是怎么一回事,可能是件很复杂的事。不过,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点到线,再由线到面,一点点地将丝绸之路文化和丝绸之路精神介绍给孩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龟兹石窟绘画的艺术特点、壁画艺术的残损和对它进行保护的措施等一系列现状问题,介绍了龟兹石窟绘画艺术诞生与鼎盛时期对中原石窟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后来中原石窟艺术又丰富了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过程,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龟兹佛教绘画艺术中心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古印度、中亚、中国和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互相影响,龟兹石窟是西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十分注意中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龟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起因远在我国战国时期,即公元前五至三世纪,中国作为"丝绸之国"的声誉已传到西方,引起了欧洲人士的注意.汉武帝时开辟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促进相互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东汉班超也奉命出使西城,并从西域遣甘英为使赴罗马帝国,虽未能成功,但说明了中国渴望同西方世界直接交往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在位时期顺应时势积极经略西南夷,在西南地区广置郡县,在五尺道的基础上开通"南夷道"、开凿"西夷道",不仅把西南地区成功纳入统治体系,而且将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传播到西南地区,使西南与中原成为经济文化统一体,也促进了西南丝绸之路的繁盛。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汉武帝经略西南夷的原因和政策,概括出他对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时期,中古先民通过丝绸之路同周边及以远地区的各民族进行了频繁的物质、精神文化交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我们从唐代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的特点进行阐述及概括,看到唐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双向性、民俗化、本土化、渐进性和回流性的特点。通过丝绸之路中原大规模引入了外来植物、动物以及宗教,中原各种科学技术、动植物物种以及先进的礼俗文化也传入西域诸地;在彼此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的影响下,经过长时期的磨合,异域文化在中国扎根并衍生;外来物质文化和异域艺术、宗教等也对丰富中华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作用与影响,同时消除不同文化间的隔膜,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长2000多公里的"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成都到南亚印度,所经之地全是高山峡谷,激流险滩。这条中国西南面向南亚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既横穿了岷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几大水系,又翻越了大小凉山、博南山、高黎贡山等几大山脉,文化带也不断从中原文化向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及异域文化过渡,各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对保山文化发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沟通中西方、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桥梁作用。但到了明朝时期,北方草原地区战争迭起,修筑的长城一度阻隔了南北之间的交往,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滞留了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道路。清朝建立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滞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在这种背景之下,草原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同时,原来在中亚地区盛产金银器的诸国都已分崩离析,北方草原地区发现的金银器也很难看到有西方文化的因素,因而在金银器的文化内涵中也能看出草原丝绸之路的衰落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沟通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从形成、发展到衰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保留或延续至今的各类遗产形成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构成要素包括现存遗址、文化成果以及它赖以产生的独特生态环境和得以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动力。丝绸之路的世界遗产项目提名工作将是根据其价值内涵确定其典型遗址实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先后建立了蒙古国与元朝,在前代诸民族共同铸造的草原文化的滋润下,创造了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的蒙元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包括金银器在内的文物。根据考古资料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在造型、纹样和工艺上延续了前代草原金银器的风格,又兼容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因素,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时代风格,在草原金银器发展序列中处于一个延续时期,促进了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前言   自汉武帝横扫匈奴,臣服西域,张骞"凿空"天山南北,开辟中原至地中海的商路后,逐步形成以长安为起点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西汉末年,中原战乱,自顾不暇,西域臣服匈奴,东西交通阻绝.光武继起,混一华夏,但力量薄弱,无心西域.东汉中期,北败匈奴,文吏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三十余年,自是丝路畅通,商旅东来西往,荒烟大漠,驼铃声声,又是一片欣欣之象.……  相似文献   

15.
公元5世纪的平城是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心城市,平城尤与萨珊波斯具有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平城出土的中亚与西亚金银器与玻璃器印证了这一史实,这些联系直接促进了北魏玻璃工艺的发展,并对隋唐文化的繁荣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敦煌舞作为古代舞蹈与西域舞蹈的集大成者,将细腻的中原舞蹈和中亚、西亚舞蹈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敦煌舞。敦煌舞是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靓丽景色,不仅凸显了我国古典舞蹈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文化,体现了西域地区鲜明的文化特色。可见,敦煌舞是集多民族文化于一体而创作出来的舞蹈形式,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十个朝代的舞蹈文化发展,还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印度舞、波斯舞等风格。这些融合为一体的优美舞姿,全部的集聚到了敦煌舞身上,进行广泛的容纳与吸收。本文通过对敦煌舞的本质内涵及价值影响进行深入的解析,对敦煌舞的艺术特色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的概念。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河洛文化之关系。中原文化之特点:承传的正统性、崇实性、先导性、兼容性、辐射性。从杜甫的家世及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看,他是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李白与杜甫的相同是因为都受到中华文化之哺育,都是受盛唐时代风气的熏陶,都博采了各地域文化之精华。李白、杜甫在思想、性格和创作风格上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同,青少年时期所受地域文化之影响不同,李白主要是受巴蜀文化之影响;杜甫主要是受中原文化之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位于现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西汉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与曹魏政权的相继经营,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是中原文化、秦陇文化、草原文化和中亚文化的交汇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并遗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出土了大量的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物。通过对原州区文化遗产土遗存现状、主要病害及管理状况的考察,提出了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河西学院学报》2016,(6):32-36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的商贸交流之路,其商贸活动大致分为三段:一是中原到河西走廊;二是河西走廊到敦煌以西的哈密;三是哈密到西方诸国。中段的河西走廊是丝路古道的必经通道,在承接东西方贸易往来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倡导在河西走廊开办"互市",既规范了商贸交易,又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丝路商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