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夏星火》2014,(2):12-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发展既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车玲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26-226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它是一个整体系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必将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手段现代化是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难点所在,农机化信息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定西市实际出发,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资金筹措、队伍建设、服务水平、信息采集处理等当前农机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时候,农业明显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4.
借力     
《华夏星火》2014,(2):4-4
农业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十六字诀”说明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换而言之,城镇化与捉业现代化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力关系: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5,(10):29-32
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对1997~2013年四川"四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四川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显示:四川"四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呈同向发展态势。为了推进四川"四化"同步发展,必须通过产城一体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有效衔接、合理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就地实现、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与其他"三化"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包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子系统的新余市"四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江西省11个设区市"四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从纵、横两个方向对新余市"四化"的同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华夏星火》2014,(5):7-7
“要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村镇规划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城乡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基础信息准确与否对规划质量至关重要。针对我国村镇规划中存在的信息源分散、尺度不一、数据现势性差、获取与更新效率低、更新周期长、更新成本高、规划不科学、难以有效保护基本农田和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等诸多问题,河南理工大学郭增长教授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J05A14-2)”、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092300410283)”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进行了多年攻关,研制出成本低、效率高、适于村镇规划使用的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技术及软件系统,为提升规划科学性和调控作用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13,(3):28-29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发展道路.并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迫切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叶阿忠  陈婷 《软科学》2017,(7):54-59
利用2005~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和时空脉冲响应分析,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有正的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先抑制后促进,对周边地区则相反;②工业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分别有抑制和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则相反;③农业现代化对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长期促进作用,对工业化建设有短期抑制而长期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短期促进长期抑制作用;④财政支出对三化的影响因其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准确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重点和关键措施,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探讨了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出了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作物发展的实践表明,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种业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格尔木市交通运输需求保持着持续旺盛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于物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服务企业和政府服务之功能。本文以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为例,探究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发展之动因,深入分析物流类行业协会网站建设之现状,进而提出加快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之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吴德成  周森鑫 《大众科技》2013,(12):233-236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仅关系到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将推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文章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及其相关关系入手,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基础,结合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两化融合的保障体系做出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已把“三农”问题置于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传统的农业科技培训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实现节能降耗是新四化的应有之义。关于此主题的研究多使用单一指标测度新四化,未充分体现"新"的内涵。本文采用2011-2014年中国30省(市)的数据,以重新构建的新四化指数为基础,评价新四化的区域发展情况,识别四个指标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首先,在以新四化指数进行区域发展评价时发现,中国省际新四化水平基本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相吻合。其次,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改善了能源强度,但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能源强度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此外,新四化在降低能源强度方面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效果,当以新四化衡量的区域发展水平较高时,提升某一化水平对整体能源强度的改善效果降低,说明新四化影响能源强度的效应趋于收敛。因而,着力提高区际资源配置效率,优先提升落后省份的新四化水平,对推动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要做的不是单纯的农民变成市民的身份变化,伴随城镇化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有别于传统农耕文明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民办高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转型中,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这正是民办高校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城镇化是同步的,而且民办高校对于城镇化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