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知道凸透镜或凹面镜可以聚集太阳光,聚集起来的阳光强度很大,甚至可以点燃柴草.到了现代,人们开始利用太阳能发电,但是太阳能发电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我们.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开始尝试用凸透镜或凹面镜聚集阳光的方法,使得太阳能的利用更集中一些,发电的功率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们一般用火力和水力来发电。利用原子能发电是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苏联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我们还可以利用风来发电,小型的风力发电站在苏联有些地方已经实现了,苏联还在研究建设大型的风力发电站。至于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还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的热力来发电。它的原理是利用太阳光的热力来使水变成蒸汽,再用蒸汽来推动发电机。在苏联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装置,如阳光温床、阳光浴室和阳光热水器等。在本期封面上画出了可以用太阳能来发电的设备,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像碟子一样的大镜子,有着极光亮的表面,利用反射的作用把太阳光源聚集在—点——焦点上,使这一点的温度达到可以熔化金属的程度。如果把锅炉  相似文献   

3.
阿碧 《发明与革新》2011,(12):42-43
我们都知道,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阳光来发电,而植物也是用阳光来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能量。目前,制约太阳能发电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太高。那么,有没有可能舍弃掉昂贵的电池板,而利用廉价的植物来作为太阳能发电的载体?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的确可以用植物来发电,他们还发明了一些用植物发电的新奇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透镜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应用,然后结合当前化石能源危机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大家又都在寻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世界上大部分的可替代能源都来源于太阳,因此太阳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由于太阳能发电效率较低,所以应用起来并不是很好。本文针对太阳能发电效率较低的缺点,设计了一种运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原理来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太阳能储量丰富,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够利用太阳能辐射总量的1%,就可以满足全球的能量消耗。而且太阳能不产生二氧化碳,也不存在其他环境问题,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分为光伏发电技术和聚光发电技术,其中光伏发电技术直接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聚光发电技术则需要通过反光镜或者透镜等装置将太阳光聚集到一点,再进行光能到太阳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采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聚焦”本是光学中的名词,其最原始的含义是,把太阳光通过凸透镜或凹面镜聚集于一点而产生高温。拓展光学中的聚焦含义,我们可以称“把有限的力量集中用于某一点以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原理为“聚焦原理”,也可称为“集中优势原理”。充分地利用聚焦原理,是成功者的共同秘诀。科学研究中需要聚焦原理,美国的著名杂志———《成功杂志》在庆祝创刊100周年时,编辑们节录了一些早期杂志中的优秀文章,其中由西奥多·瑞瑟采访爱迪生的文章特别发人深省。瑞瑟在爱迪生的实验室外面扎营3个星期之后,才访问到这位大发明家。在访问时,瑞…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14,(11):F0002-F0002
正太阳能塔是一种最新的能源生产概念,它们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烟囱,能收集周围的定日追踪反射镜反射的阳光,并将热能转化成电能。西班牙PS20太阳能塔有20兆瓦的发电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光式太阳能发电厂。1255面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165米高的发电塔上。PS20连同此前的PS10(装机容量10兆瓦,塔高115米)在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的桑路卡拉马尤形成一个巨型太阳能发电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要想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来发电,就必须让它们获得足够的光照,这正是人们将它们安装在屋顶或特别在一块光照充足的空地上建设"阳光农场"的原因。但即便如此,空间利用的限制仍然极大地制约了太阳能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西藏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回顾(一)太阳能利用情况西藏太阳能利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1.太阳能热利用太阳灶。太阳灶是西藏太阳能利用较早的光热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示范推广的时候遇到了较大难度,由于农牧民群众的认知有限,一开始并不接受这一实用的太阳能光热产品。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0-I0010
[导读]对于太阳能来说,实现“超临界”蒸汽是一重大突破,意味着将来可以驱动世界上最先进的发电厂,而目前的电厂多依靠煤炭或天然气发电。科技日报讯对于太阳能来说,实现“超临界”蒸汽是一重大突破,意味着将来可以驱动世界上最先进的发电厂,而目前的电厂多依靠煤炭或天然气发电。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利用太阳能实现加压的“超临界”蒸汽,使蒸汽温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功能。本文主要从太阳能光伏的组成和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国内外的具体应用,并针对目前太阳能光伏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带动太阳能光伏电系统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能源开发大国.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聚集太阳能点火和干燥农副产品的运用。当前.世界各国都将能源开发的力量更多地投入到可持续、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上。太阳光每秒钟即会产生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能量的地表照射能量.开发太阳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太阳能产品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两项。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电力输出功率在时段上可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是未来大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电源和调峰电源。接近于用户侧、结合储能、多能互补和能源梯级利用的分布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综合利用效率,并为区域性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热-冷联供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文章简要阐述了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特点与现状,探讨了未来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产业化发展方向,介绍了太阳能热发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太阳能热发电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宇宙发电     
在各国竞相开发新能源的今天,一项新奇而大胆的建议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并已被科学家们接受,那就是让宇宙发电。 让我们先从太阳能发电讲起。人们在地面上建造太阳能电站,安装太阳能收集器。但是,建造大面积的太阳能收集器,要占用许多宝贵的地面。灰尘等沉积在太阳能收集器上,会影响阳光的收集。地面上的太阳能收集器必须十分坚固,要抗得住风力的摇撼。在地面上利用太阳能,还受到气候、季节、昼夜等因素的影响。拿天气来说,遇上连续阴雨,太阳能发电、供热都受到影响。在中国北方,冬季日照的时间短、强度低,接收的太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于全球受环境问题的影响,使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新的瓶颈。人类开始不断寻找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在一些发达国家,新能源发电技术现在已经成了他们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能源的特点,接着详细介绍了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包括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最后阐释了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是一种巨大的且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相继建立了规模不一的太阳能发电站,一遇阴、雨天便无法进行工作;即使是晴天,一天最多也只能一班作业。怎样才能让太阳能发电一天24小时连续工作呢?答案是:天上发电———用太空太阳能电站直接从空间采集太阳能。人们设想了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建造太阳能卫星,即在地球轨道上部署大型太阳能采集器,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把采集到的能量以微波形式定向传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通过整流天线再把微波能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电能。早在1968年,…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太阳能发电的背景原理,并提出了提升现太阳能发电效率的改革方案。利用单片机控制太阳能发电板自由旋转。利用空间分离原理,将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组装,实现了太阳能电池板准确的自动准光以及便携的目的,提高了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19.
虽然利用太阳能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大规模地使用它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捕获太阳能的成本仍很昂贵。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技术已经开始攻克一个个难题,渐渐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它更加无孔不入。穿在身上的太阳能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太阳能电池,使得太阳能发电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碲化镉薄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