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莫惘  璩卉慧  卢明芬 《今传媒》2011,19(1):52-53
本文首先辨析了网民议程、网络议程、媒体议程、政府议程、公共议程之间的关系和异同点,并结合案例重点分析网民议程设置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不考虑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网民议程设置和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为正相关的结论。同时指出,无论各种议程是否存在差异,对公众保持信心是正确认识"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浪微博微话题议程设置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莺莺 《今传媒》2012,(7):90-92
本文就新浪微博微话题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行内容分析。从议题设置的数量、分布、重大议题设置角度和传播效果反馈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新浪微博议程设置的特点及效果。文章认为,新浪微博对于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总体表现客观,同时重视社会协调功能,媒介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一定程度上重合,并在互动中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4.
李斌 《新闻界》2009,(2):33-34,87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他们运用网络形成自我议程设置的机会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本丈以"甘德怀事件"为案例,通过对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网络时代社会道德预警建议:加强网民自律,完善网络自身管理,进行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敬亚  史坤 《新闻知识》2023,(6):3-7+93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领域中最负盛名的经典理论之一,关注媒介对公众注意力的影响。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议程设置向议程融合发展。研究创造公共信息策略,对群体存在协调一致意见的功能,对促进公众形成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图式有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开展校园信息推广,加强校园舆情引导的有效载体。但是,各级各类微信公众平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力效果并非完全尽如人意。本研究在议程设置理论指导下,以华东师范大学为研究样本,从媒介议程设置和受众议程设置关联度、高校微信平台间媒介议程设置关联度入手,探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现实影响力状况。同时,以现存问题为导向,提出加强平台自我定位、掌握受众需求、注重编辑排版方式、优化推送内容等平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了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中强调的这些议题随着时间的演化会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换句话说,媒介议程设定了公众议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已有的传播理论受到新传播环境的挑战。而在新的情境下,议程设置理论有了新的应用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量化研究来探究媒介引导力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论点认为,新闻媒介创造的议程设置能够产生重大的后果。媒介中强调的议题,随着时间的演化会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换句话说,媒介议程设定了公众议程。  相似文献   

9.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命题。但在新的媒体中,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微信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社交自媒体之一,其议程设置与引导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体,也不同于微博、QQ等其他网络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本文以姚贝娜事件为例,讨论公众微信议程设置的特点及模式。本文认为,公众微信中议程设置有极端性、魔弹扩散性、斗争性、隐蔽性多点触发的特点。并勾勒了公众微信议程设置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
议程设置是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研究学者发现,传媒议程在影响公众议程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充分运用议程设置功能,可更好地实现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引申出的研究认为,议程设置可分为政策议程、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两次参与中三角报道,我一直关注其媒介传播效果。可以发现,在中三角报道中,能清晰地理出一条从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叠加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环境中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蓉 《新闻世界》2009,(4):110-111
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下公众在议程设置中的地位变化和公众为媒介设置议程的特点,得出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反思传统媒介在议程设置中存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析新浪微博首页的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聪 《新闻世界》2012,(9):177-179
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对新浪微博首页的版块和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新浪微博的议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微博环境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有所减弱,网民的自我议程设置功能凸显;媒体议程设置和网民自我议程设置有一定重合;网络议程设置的主体广泛、议题多元;微博对于生活类、文化娱乐类议题设置效果较明显,而重大新闻类议题关注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12)
本研究以"Alpha Go对战李世石事件"为研究议题,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针对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垂直媒体以及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水平媒体进行第三级议程设置效果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媒体的第三级议程设置能够影响公众外显认知,但其作用机制为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生产要素进行深度精细加工,建立属性要素间的逻辑关联,且水平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亦可以从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有关"联系"的观点中获得启发,由为公众设置"态度意见"转为设置"思维逻辑",培养公众理性客观的思考问题方式,并结合水平媒体的中介化作用,实现新闻报道主体思想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4.
正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所谓的议程设置理论,简单来讲就是媒体通过各种编辑手段,把某一新闻在时间和形式上反复播出和强调,赋予各议题以显著性的方式,来让受众认知并加以重视。一般而言,议程设置分成三个方面:首先,是媒体要率先确定那些内容重要的议题,然后把它放在头版头条以吸引受众注意,即媒体议程;其次,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者是公众心中自己设定的重要议题,即公众议程;最后,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  相似文献   

15.
在汶川地震这个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议程设置真正实现了将政府的政策议程、公众的公共议程和媒体的媒介议程有效地统一起来,达到了政策议程、公众议程和媒体议程高度融合的"议程同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网络语言在社会上流行的角度探讨其对传统媒体语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分析网络媒体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指出网络媒体不但能像传统媒体一样直接为公众设置议程,而且可通过影响传统媒体的注意力间接为社会公众设置议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分化、瓦解了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方面的垄断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取得的突出成果、研究新领域等方面,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概况作了简要梳理。按麦库姆斯的观点,议程设置研究已经进入第二个层次属性议程设置,即由研究议题显著度从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的传播转向检验属性显著度的传播。议程设置理论已经不仅仅是在传播学领域中得以运用,目前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社会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共现分析的网络议程设置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网络,更加贴近回答李普曼所说的“我们脑海中的图景”,但该方法只能体现议程网络中关键词间的显性关系。本文提出通过基于上下文语义的word2vec模型,测度网络议程设置中关键词隐性关系的研究方法。以“红黄蓝事件”为例,揭示党媒、都市类媒体、商业媒体、知乎意见领袖以及公众的议程网络及其相似度。研究发现,知乎意见领袖对公众议程的影响程度最大,其议程主要是对事件背后因果关系的梳理以及对策建议的提供。在媒体方面,党媒和都市类媒体报道基本一致,且二者对公众的影响均高于商业媒体。本研究是对现有网络议程设置研究的补充,对议程设置的本土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消息内容的时效性、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程度以及表现方式上,都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整个媒介环境的议程设置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章子怡捐款门事件为例,论述网络媒体出现后议程设置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网络议程设置的不可控性;网络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交织于网络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20.
崔波涛 《东南传播》2014,(8):116-118
"微议程"这一概念对当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舆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会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参与的方式发生变革,微议程极易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社会为微议程提供技术条件,激发公众公共参与的热情;微议程的议题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等特点;从网络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微议程形成的条件、动力及议题呈现特点,进而反思公众舆论参与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网络社群及个体的意见,进行舆论引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