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格伯纳涵化理论开创性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阐释了客观现实、媒介现实、主观现实三个现实的关系,验证了李普曼关于"媒介拟态环境"的认识论假说。涵化理论自提出后就批评不断,但仍然带着争议成为效果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几大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涵化理论的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建议:未来涵化研究需要在理论上能对更多跨层次的作用力加以研究,并且将批评性的眼光聚焦于电视的社会角色和文化影响,打破学术研究"零和游戏"原则,实现涵化理论研究与文化批判研究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邓昕 《报刊之友》2014,(4):108-110
20世纪60年代,格伯纳等学者通过对电视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涵化理论”,揭示出大众传播在建构社会现实、影响价值观、形成受众的社会共识方面的教化作用。如今,由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所营造的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部分传统传播理论遭受挑战。本文旨在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涵化理论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并尝试结论:涵化理论的适应性确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了挑战,但却并未全然失去其原有的理论阐释力。  相似文献   

3.
白雪  肖燕怜 《采.写.编》2018,(1):56-58,29
涵化理论是继议程设置理论之后媒介效果研究的第二大领域,运用涵化理论研究受众涵化效果的研究虽数量众多,但也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是主要关注"因果关系""细分化"元理论、"照搬照用"原理论问题,而忽视了所处背景的不同;二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下运用涵化理论研究受众效果,主要关注的是以时间为标准的传播特性和互动性、参与性,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网络媒介发生了“空间转移”和“信息转移”的转向与变化,媒介和信息的变化使得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等经典命题发生了重构。传统涵化理论是单向的、线性的,认为受众在媒介长期影响下形成社会认知模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的行为、个性、爱好都受到搜索引擎和企业的追踪,推送式的信息成为网民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媒介根据受众的个体认知模式制造个性定制信息,受众涵化了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的方式;而媒介推送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受众的原有认知模式,媒介又涵化着受众;整个互动过程中,受众受到原有自我认知模式的不断涵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深层互动日益频繁,网络所构筑的虚拟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受众选择自主性的增强,电视时代的"涵化理论"无法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信息传播模式和内容结构的变化使得普通受众开始参与媒介拟态环境建设过程,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的线性传播模式,"涵化理论"的内涵在网络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涵化理论赋予了新的含义.涵化理论在目前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依然存在,但互联网的特点使得涵化理论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对受众的单向线性影响变为了受众与媒介的双向互动.受众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行为接受着互联网话语的教化和培养,这些行为和因素都在影响着涵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理论框架及效果评价,也影响我们对互联网受众的认知与价值发现.  相似文献   

7.
刘扬 《新闻世界》2013,(8):253-255
本文梳理了2006—2012年海外涵化理论研究的论丈,基于两级涵化效果研究的视角,结合研究主题作了相关述评,阐释了近期涵化研究的重点和进展;同时,本文对研究中的缺陷进行分析,认为从“涵化效果背后的作用机制”角度考量,海外研究并未有实质性突破进展,涵化理论研究的理论模式整合问题也亟待解决,希望这对于我国学者从事涵化理论研究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有少儿搜索引擎和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群的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少儿搜索引擎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问题,提出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专门分析、研究并开发适合少儿的搜索引擎,过滤不良信息,优化网络环境,已经是亟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涵化理论: 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对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涵化理论给予了全面的评价。作者首先介绍了涵化理论的中心概念和操作定义,继之介绍了对涵化理论的主要批评和质疑———其中某些质疑来自完全不同的学派———以及渌化理论的原初提出者对这些质疑的回应。尽管存在着争论,渌化理论仍然引起传播学界的广泛兴趣,并且有可能发展出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诠释和扩展  相似文献   

10.
陆健泽 《东南传播》2015,(12):77-79
医疗一直是我国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其利益牵涉到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可是,当前我国医患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医患新闻在媒体上的频频曝光,导致公众对医生职业形象的评价偏负。本研究以涵化理论作为依据,通过对成都市居民的抽样调查,考察公众对医生职业形象的的评价,试图探讨这种评价与媒介接触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对涵化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流变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1.
智能搜索引擎信息过滤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搜索引擎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搜索引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面对信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更替的网络环境,智能搜索引擎具有自然语言过滤智能化、多文档处理智能化、用户服务智能化等信息处理机制。为促进智能搜索引擎发展,应重视用户建模技术研究,加强基于多Agent智能搜索引擎系统的研制与实践,加大智能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2.
浅谈网络搜索引擎在期刊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如何应用网络搜索引擎解决期刊工作中的问题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编辑部健康、持续发展 ,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6):59-64
作为价值场域,网络空间内在的结构性力量与组织化模式无形中形塑着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与行为。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青年一方面重新界定并获得自身的可见性,但另一方面又生成出以青年亚文化为标识的网络狂欢景象,难以建立稳固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归属。网络空间中主体性价值的失落是现实压抑的折射,重建青年主体性价值根源上应以破解社会结构性压抑为基点,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为辅助,通过柔性治理方式与网络文化涵化激发青年内在的价值潜力与创造性,实现青年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伍蔚然 《新闻世界》2014,(8):407-408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催生了全新的传播格局,在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传播观和传播理论受到强烈冲击,涵化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中正在发生"变异"。本文主要从涵化理论背景、主流化过程、受众认知模式等方面来分析涵化理论在新的传播技术环境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涵化研究的两个十年(上)--一个总体评估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涵化研究的理论回顾和元分析。作者考察了缘起于乔治·格伯纳及其同僚的有关涵化分析的根源 ,并回顾了发端于 1970年代以来的涵化分析研究的进展。文章还回顾了这些年来关于该理论的批评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批判性评价及有针对性的答复。在上述基础上 ,作者从 2 0年来涵化研究的实证结果中提出了一个元分析。该分析显示 :所谓涵化效果的平均值仅有 0 9。大多数 (但并非所有 )文献中报道的各种各样的涵化结果均可以归因于仅仅是样本使用上的错误。然而 ,尽管作者检验了假设的调节变量的多样性 ,他们还是没有发现明确的调节变量。分析指出 ,只有当从一个元分析的角度透视那些关于涵化结果的资料时 ,许多理论上的争议才会淡出视野。  相似文献   

16.
元分析 (Meta-Analysis)基本原理及设计虽然理论上的回顾和相关证据的详细评估已经出现(Hawkins&Pingree,1982 ;Ogles,1987;Potter,1993) ,但迄今为止 ,尚未有人就涵化数据从整体上进行一个元分析。赫雷特 -斯克杰鲁 (Herrett -Skjellum )和艾伦 (Allen)(1996 )最近完成了一项关于电视与性别角色感知的元分析 ,其中包括了一些和我们这里相同的有关元分析的研究。尽管他们不从涵化的视角解释他们的数据 ,但他们的结论———显示出一个小的确定效果———是与涵化相关联的。或许元…  相似文献   

17.
网络百科全书是传统百科全书以互联网为载体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百科工具书,它仍不能离开百科全书的原本性质,而成为信息搜索引擎一类的工具。网络百科全书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互联网和IT技术可以实时修订,随时更新和能创造出知识的多样表达方式。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可能是创制网络百科全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大众传媒理论很多都论述或涉及了三个“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 媒介反映的“符号现实”,以及传媒受众所理解和阐释的“观念现实”。在过去30年中,涵化理论主导了大众传播研究中关于电视对受众所产生的效果的分析研究。然而,涵化理论自问世以来不断被质询,批评,八十年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户认知导向的网络信息搜索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理论在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应用,是与传统信息检索和用户导向信息检索不同的检索范式。在介绍认知交互模型、信息问题解决模型和使用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模型等用户认知导向的信息搜索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用户因素、信息环境和社会情境方面分析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网络成癃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广州市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玩网络暴力游戏的状况.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中的某些暴力倾向影响着青少年的现实观,导致了青少年一定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程度越深,崇尚暴力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