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到了五六岁,会突然有一个“行为能力的倒退期”,本想快要念小学的孩子会自立了,家长也好松口气了。然而,他却又突然变成了依赖型的小宝宝,这可让父母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其实,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呢!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孩子总是特别乖,父母说什么都听,可到了4岁左右,孩子开始不那么听话了,开始会说“不”了,这让父母很苦恼,于是,“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就成了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其实,4岁左右的孩子出现不顺从家长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3-5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成长,一种进步。父母应该就事论事,理解并引导孩子,不能简单而不加考虑地说:“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经常听到父母的这种评价,孩子会不知所措、莫名其妙,还会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很无助并开始否定…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隔壁邻居小赵的孩子玲玲非常聪明伶俐,3岁多一些就会数数加减,5岁不到就会背好多唐诗,还会说简单的英语,且模仿能力极强,学什么像什么,小提琴拉得有板有眼。周围的人见了都说:这小孩大了不得了!可就在玲玲不久前上了大班后,小赵突然变得焦虑起来,她抱怨说“以前聪明的玲玲变笨了,现在非常简单的东西如描红、跳集体舞她都学得慢得很。”  相似文献   

5.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很可能出在父母的态度以及批评孩子的方式和时机上,作为父母如果能注意做到如下几点,相信孩子通常是会接受批评的。  相似文献   

6.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4,(5A):34-35
不管孩子长多大,走多远,父母始终应是孩子的知心朋友。那样无论人生多难、旅途多险,有了亲子沟通这渠道源源不断地“输氧”,孩子生命之火将会永远旺盛。  相似文献   

7.
夏天到了,孩子们和我一起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凉快。大家想出了用空调、电扇、找有风的地方等很多方法。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跑的时候有风,越跑越凉快。”(这个孩子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我首先想到的是不应该反对.应让幼儿说说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生十六七》2011,(9):31-31
现代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苦恼孩子的成绩,为孩子创造能力所及范围内的一切条件,但是却少有父母关心孩子一辈子的“理财教育”。多数父母会认为,等孩子年纪再大一些,再来和孩子谈谈理财问题,认为让孩子太早接触金钱不是件好事。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提起关于钱的问题,父母往往会斥责:“问钱的事情干什么?”甚至有的父母向别人炫耀:...  相似文献   

9.
突然发现孩子撒谎,每个父母都会感到震惊.假如孩子的撒谎行为频繁出现,已成为一种习惯,该怎么办呢?孩子经常打别的小朋友,也会令父母头疼.望子成龙的父母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为这样就能保证孩子的精力都集中用在学习和进步上,殊不知最后把孩子弄成生活上不能自理、人格上不能自立、依赖性十足,这样反而贻害无穷.  相似文献   

10.
当前,相当一部分年轻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方面很舍得花钱,总认为自制的不如现成的,土的不如洋的,电动的不如摇控的,玩具越高级越好。用这种观点去对待孩子的玩具,会出现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例如,有的孩子家中玩具应有尽有,玩完后到处乱扔,无论多珍贵的玩具损坏了毫不在意。这会使孩子养成不知爱惜物品,不懂节俭的不良习惯。我们认为,为孩子选购玩具不是越高级越好,也不是多多益  相似文献   

11.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5B):30-31
打电话是现代家庭寻常和必需的日常活动.许多父母在打电话时,也能发现孩子对这件事很关注。比如迫不及待地抢过话筒。让自己当通话的主人;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对手机发生兴趣。而父母打电话时的态度.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因此可说:“小小电话机。教育好契机!”  相似文献   

12.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幸的,家庭环境的突然改变,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严重扰乱,孩子会爱发脾气或烦躁不安;也有的会灰心丧气、孤独自卑。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关心、教育这类孩子,使之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尊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  相似文献   

15.
年轻的父母可能会突然发现,以前不管谁抱都可以的宝宝开始“认生”了,并且当妈妈离开时还会以哭闹来抗议。此时,父母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如小时候懂事了呢?其实,这是孩子依恋发展的一种表现,依恋是指孩子与特定的人形成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孩子最初的依恋对象是与之朝夕相处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依恋是儿童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情感。研究证明,早期依恋关系的性质对儿童将来的心理发展有长远的影响。父母应该了解儿童依恋的发展过程,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0个月~3个月依…  相似文献   

16.
常青 《江西教育》2003,(13):10-10
孩子犯了错误,有了缺点,父母常常会责备孩子。责备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不注重责备的方式和方法,以至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些父母惟恐责备会产生不良影响,反而不敢责备孩子。事实上,只要方法科学,适当的责备会有较好的效果。一、责备要及时。  相似文献   

17.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对只有充分准备做父母而绝没想到要做“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的入学问题、教育问题和孩子的成长问题会使家长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能力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4B):32-33
每个孩子都会有生病或受伤的经历。生病的时候,父母的关爱和怜惜是难免的,但控制不好分寸,就会转化为对孩子的娇惯和宠爱,使孩子变得特别娇气和任性。若父母因孩子生病而表现出惊惶失措的样子,更是一种影响孩子心灵的负面情绪。其实,孩子生病或受伤的时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20.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其他长辈保护过多。比如说有很多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被认为很危险的事情,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话,一定不会去冒险,而且会缺乏独立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就会被认为是胆小。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您好!在我们编刊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来自孩子们父母的困惑。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胆子变大一点是很多父母所关心的。您对孩子胆小是怎么看的?徐芬(以下简称徐):胆小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些表现在做事上。在人际交往上胆小的孩子,在个性上往往倾向于内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