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登奎 《考试周刊》2010,(22):94-95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史。创造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素质,故我们的教育应当以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学生为目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较为丰富的和广阔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主要是科学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复杂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落实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诸多困境,要走出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困境,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素质综合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点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而英语素质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向学生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和宗旨。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不以教育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把握社会发展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更需要教育者在充分理解和遵循学生素质和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和创新学校教育与生活过程,使学校生活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和宗旨。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不以教育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把握社会发展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更需要教育者在充分理解和遵循学生素质和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变革和创新学校教育与生活过程,使学校生活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仲原 《家庭教育》2002,(6):10-10
什么是素质?词典上说,素质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如果没有另外的因素,一种事物原先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就像糖甜盐咸,夏热冬寒,金属坚硬,液体流动等。但是,“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指的是受教者——学生的素质。学生是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这是作为人的最“本来”的素质。这些素质是会变化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就是要使他们的体格更强壮,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全面,品格更高尚,为有朝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不举行期中考试,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对立。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诸素质中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中心任务是要搞好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必要的考试是学校、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运用得当,不仅不会妨碍素质教育的推行,而且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兴趣和普遍关注,对于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都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措施呢?我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是素质教育实践的最重要的主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具备怎样  相似文献   

10.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而思想政治课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因而要提高学生素质,达到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政治课“鲜活”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所谓创造素质,就是与创造有关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情意、创造道德、创造审美和创造技能等的总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一、运用实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创造素质的核心,包含独创、变通、发散、辐射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景,创造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职业安全素质是高职学生必须养成的素质。但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对职业安全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安全教育水平较低。利用调查问卷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学生引导自己有目的、有理想地提高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等素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上好不同形式的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上好政治活动教学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有特色的形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黄小平 《教育导刊》2001,(11):47-47,28
小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是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新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和未来性,而且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可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1998年,我校作为番禺区实验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生综合素质个体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初中英语也是非常重视学生潜力的激发和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我们老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要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研究和探讨学生英语素质能力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18.
窦润江 《青海教育》2010,(11):45-45
一、学生素质结构分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从微观上分析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探析教学方法与素质结构的关系。素质不是一种潜质,而是一种结构,是一种关于知识、能力及非认知因素之间的结构。人的外在行为由个体的素质结构决定,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这种结构,扩大人的外在行为空间。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通过个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认知因素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慧 《现代教育》2011,(Z1):5-6
教育的第一要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理想的学习主体,换言之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学习素质是影响学生发展状况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它代表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学习素质问题,就是探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学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综合性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一项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它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素养,无论哪一个学科都必须要实施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品格素质、文化素质、思维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实践证明,在日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