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会议曾把互联网络看作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这一说法已被国内外传播界广为引用。但是认真推敲起来.这一说法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互联网络是一种媒介.但它决不是能同报刊、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这就是说.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有过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兴起,引起文化系统内部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表现是,电视对传统的大众传播系统的冲击。本文着重探讨报纸、广播在电视出现以后面临的问题,揭示电视、报纸、广播的结构关系,阐明报纸、广播内在的文化优势,提出大众传播体系的建构原则等。植物群落式的传播文化结构电视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使报纸、广播  相似文献   

3.
阎晚生 《新闻知识》2001,(Z1):54-55
报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播媒介,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遭受挑战。先是广播的诞生,后是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每一次姚战,纸介媒体都似乎面临险恶的境地,但报纸在与广播电视长期的竞争中,并没有消亡,反而日益强大和繁荣,到如今,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媒。人们把纸介媒体称为第一媒体,把广播称为第二媒体,把电视称为第三媒体。九十年代出现的电脑互联网络是一种巨大潜力的新媒体,联合国1998年把它定位第四媒体。网络正在以其巨大无比的潜力威胁着有史以来的所有媒体的生存。这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4.
殷洁 《电子出版》2005,(1):53-55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络兴起子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互联网络集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它既有报刊的时效性、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形象性、生动性。此外,它还具有报刊、广播、电视所不具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孙晓蕾 《记者摇篮》2007,(5):70-71,67
如今,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新闻传媒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由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传播方  相似文献   

6.
一、分众背景下的电视媒体 现今的中国社会是个大众传播的社会,除了传统的大众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外,瓦联网的虚用更加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大众传播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同时,随着大众社会的逐渐成熟,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也出现了分化,“分众”的概念日渐走到前台。  相似文献   

7.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络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互联网络集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它既有报刊的时效性、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形象性、生动性。此外,它还具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新闻界》2005,(5):118-119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概念,它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等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学所要集中研究的是其中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亦即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10.
广电传播媒体包括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大众传播声音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区域广、收听成本低、收听人数多等优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广播媒介这些优点,能够以少量的投入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宣传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或平台,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户外媒体合称为六大媒体.  相似文献   

11.
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实际上,第四媒体是不同于传统大众传媒的全新的传播媒介。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因而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框架。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职业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和不确定的广大受众。而因特网是建立在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群体传播,继而由于传统大众传媒纷纷上网,成为网络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特网开始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对新闻的报道速度和传播方式开始带来了变革性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新媒体对报道速度的冲击 当前信息社会的特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高度普及和以多频道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多功能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兴起、个人计算机的日益增多和报纸电子化的出现,正在突破传统的时效概念和现有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传播媒体竞争日趋势激烈的今天,报纸、广播、电视都在激烈争夺受众市场,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报纸、广播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广播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首先是一个技术概念。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扩展到人类交往的各个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一个崭新的传播媒体。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被正式承认为“第四媒体”。第四媒体的崛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它预示着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终结和后大众传播时代或日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络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互联网络集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它既有报刊的时效性、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形象性、生动性。此外,它还具有报刊、广播、电视所不具备的优点:媒体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使用过程的交互性以及网络本身的自由性等。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网络在世界上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网络出版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出版形式。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先对世界传媒的发展作一简要审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受到了多媒体的挑战;信息高速公路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近。世界首富盖茨创立的微软公司前不久已经和美国一家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互联网络,对拥有6500万户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构成强大的压力。就电台广播而言,正由中波、短波、调频向卫星广播、可视广播发展。据了解,最大的广播网络(日本广播协会)已试播了电台可视广播。有人曾预言,可视广播会给广播带来生机,但就目前而言,这种迹象尚未出现。就当今报刊、电台、电视台三者之间的竞争而言,电视对…  相似文献   

17.
顾名思义,图文广播是指在现有广播音频信号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文字等信号为一体的信息传播技术。由于借助了电视的接入终端,图文广播又被习惯地称为电视文字广播和电视广播。从技术的角度看,图文广播的应用,反映了大众传播时代不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一种技术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互动传播方式对传统编辑传播的影响及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枫 《电子出版》1998,(8):9-12
互动传播方式对传统编辑传播的影响及要求徐枫(杭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杭州,310028)编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随着大众传播业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存在于书籍、刊物、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大众传播事业中,是传播者和受者两万之间进行交往的中间环...  相似文献   

19.
少儿广播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儿广播与少儿电视一样.同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是.近年来.少儿广播在众多的媒体竞争中,显得老旧了,落伍了。更由于电视少儿节目的崛起.尤其是电视少儿频道的开播和优秀电视动画片的大量涌现.少儿广播的听众大多已聚集在了电视机旁,成为了“小电视迷”,少儿广播出现了萧条状态.处在了一个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百姓最先接触的大众传播媒体.在一段时期内.广播可谓是一枝独秀.由于没有电视.也很少能看到报纸。广播几乎成了百姓认知外部世界的唯一窗口.也正是广播承担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任务。广播在传播新闻、教育群众、娱乐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声画并茂、雅俗共赏的电视迅速普及并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