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本发展性课堂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它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表现,还包括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及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本文探讨了以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促进生本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于艳青 《考试周刊》2010,(32):231-23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些一线教师而言,能实现这一核心理念最好的场所无非就是课堂。和谐的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也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高中课改课堂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老师客观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并为下一阶段学习储备知识及能力的重要过程。如何建立合理的课堂发展性学生评价也是课改成功评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解决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有利于促进大班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更取向于关注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如何学,关注教学过程;强调定性评价,强调多元参与,强调评价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与促进作用。因此,评价原则应坚持评价的促进与发展性,评价指标的通用性、导向性、规范性与协商性;鼓励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允许学术探讨;还应考虑课堂效果与学生的现实表现等与大班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对课堂上的学习评价,也应该由获取知识多少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就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评价,关注教师从哪些方面,如何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如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中英语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性评价是新课改中的产物,是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的评价机制,它走在了课程改革的前列.它的宗旨是通过对学生实施一系列的考察与评价,达到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使教师课堂教学更加和谐,生动,活泼,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论述了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理念,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学生、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构建"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是地理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和构建者,而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体现了学生主体观,也遵从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思维并与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互相吻合一致.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以及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如何合作、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立适合当前课改实际的体育课堂评价体系,以突破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功能,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一、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与体育和健康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有关的文献与专著,根据论文需要设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量表(教师用表和学生用表)》,并以专家问卷的形式向国内部分高校的教育评价和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发…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民主和谐的课堂,更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能否和谐的主体,其融洽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善于从"我"开始,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创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给与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把交流当成一种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课堂生活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对课堂上的学习评价,也应该由获取知识多少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一个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地发展。从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3个方面阐述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发展性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行为实行改革,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参与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评价方面应用发展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文章分析了发展性教学的目标、思想及如何实现发展性教学和学生主体的构建,同时也针对实例,分析了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变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一年以来,通过"绿色课堂改进项目"的持续推进,致力于解决如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体验发展的过程,如何进一步构建师生、生生和谐互助的教学环境等问题,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凸显平等多元内涵的绿色课堂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文化传承的效果。随着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生态课堂作为一个新鲜名词走进教学管理者视野,生态课堂的联系性、发展性、和谐性和共生性等特点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有必要了解生态课堂的内涵及特征,并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课堂教学管理的生态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如何评价一堂课 ,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导向 ,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撑点 ,是落实《生物课程标准》的关键点。发展性评价是世纪之初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的提出 ,集中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 ,为我们开展课堂评价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以发展性评价为参照 ,我们认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关注教师而不是学生 ,关注结论而不是过程 ,关注知识而不是思维的弊端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必须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切…  相似文献   

17.
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学习过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发展性学习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活动,它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调节系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能力生成与开发的过程。然而,当前诸多教师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上仍受制于"活动单"、束缚于教案。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龙 《学周刊C版》2019,(5):28-29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评价首先要关注发展要素。在数学课堂发展性评价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发展性要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应用,既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韩圣芳 《考试周刊》2010,(57):52-52
我们曾经对"精雕细刻、顺利流畅"的课堂教学羡慕不已,但慢慢地咀嚼,发觉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完美",实质上仅仅是学生适时"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感觉不到生命成长的气息和创造的欢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和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