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为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效满足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求,须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形成校企双主体的教育合力。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正遭遇发展困境,须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过程、企业顶岗实习等方面做出努力,以促进校企双主体教育的良好发展。本文以广铁集团与部分铁路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大学生为例,对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的现实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高职教育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美容会所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高职教育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美容会所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组织机构、权利结构、人事分配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应着力构建校企密切合作的组织机构、灵活多样的人才管理机制、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校企互动对接的文化平台以及发挥学术权力参与决策的作用,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有利于强化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与企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专业技能培养与科学人文素质的有力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不够规范;企业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人才培养难与企业对接;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其人才培养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大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企业转变合作观念,对接人才培养转型;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达至人才培养要求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职教育是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双主体实施的教育,企业主体的不到住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断裂.企业主体缺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动机制的缺失,由此,探索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需求互动机制、利益补偿机制、股份办学机制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实际的三大机制,将推动校企合作由形式走向实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向走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提高学校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人才培养合作的关键。结合地域经济发展,以行业企业的合作源进行需求分析,基于利益相关理论,构建层级渐进式的校企合作共赢框架及细则,共赢方案具有可执行性,通过连锁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结果证明研究能够成为校企多维立体融合与人才共培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必将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双主体办学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笔者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问题,阐述了双主体办学的意义、内涵和外延,并从政策支持、更新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搭建了双主体办学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有着共同的利益关联,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联合创办的中兴通讯3G学院的实践,对"校企合建利益共同体,共育高质量高职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本文总结之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遵循的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思考,希望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共同发挥主体作用的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以重庆地区为例,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现有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及专门职业大学四种类型的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具有许多共性化特征,在课程编制、教师聘任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各具特色。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依据自身办学情况开发课程、聘任教师、自主选择与院校发展定位契合的校企合作对象及合作方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雇佣环境的变化,因呈现出雇佣标准逐渐向能力化方向演进、雇佣比例明显向第三产业增加等新的发展趋势,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理念、合作方式、合作重心等方面也已开始不断调整和转变,日本高职院校随着雇佣环境变化主动对接企业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更高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也应与时俱进地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地方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目前我国高端技能型人才还很缺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政府参与、高职院校和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合作,才能形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密切携手、积极尝试构建有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是现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诉求的必然回应,切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前,校企合作双方应在目标导向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基础上,设法解决合作中存在的认识及配合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探索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效运行的良效机制,力求通过合作办学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探索已在部分高校开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也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当前以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内涵基础上,即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理解,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有益探索,即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力为核心、促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汪飞燕 《教师》2013,(2):19-2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职院校综合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文章深入剖析了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八大模式,并提出了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提出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承担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本文提出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双主体”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等方面入手,培养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是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产教融合形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构建多形式新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共建校企艺术设计类核心专业群等多种方式提升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水平,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内产教园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出了"职业主导、岗位需求、工学结合、互动融合"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往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动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无为性,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无力性,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以高职院校、企业同为双主体,实现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学生的多方联动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一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