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这短暂的光阴里,我们要让生命充满光辉,让顽强奋斗的精神永远闪耀在人间。  相似文献   

2.
人生路漫漫,坎坷难免。在艰难困苦甚至生死之危面前,我们感到恐惧,甚而动摇、退却,这很正常,因为我们敬畏着生命,敬畏着自然。然而,也正如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我们畏惧的同时也发现了我们人自身的巨大力量: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人生的种种磨难。残障的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轮椅上创造奇迹的张海迪,伏地坛以痛彻与苦楚抒写生命的史铁生……他们都是在与自己人生的大不幸抗争中而让生命愈发璀璨的勇者。他们是名人,同时,他们又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不凡的。亦如我们本文的小主人公张清燕,她用顽强的毅力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演绎了非凡的生命奇迹,更演绎了一种不息的抗争精神。勇者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勇敢地面对,顽强可以引导我们克服一切苦难,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3.
这篇散文文笔优美,主题鲜明。遮过对石缝中顽强生存的小草的描绘,歌颂在艰难困境中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精神,即坚强的品质。仅靠些许的光线和点滴雨星,从石缝中钻出的小草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和非凡的毅力。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坚毅的品格正是当下许多青少年所缺乏的。当看到赢弱的小革尚能拼命地从石缝中挤出,乐观地生长着,我们是否会有些感动.是否会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呢?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创作,通常是他个人生活和精神历程的艺术再现.对史铁生而言,残缺身体与健康思想的矛盾统一,表现在作品里,正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经历的不同,生命意识的差别,在史铁生的作品中转化为主人公对命运的无声反抗、对灵魂的顽强拯救,还有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创作,通常是他个人生活和精神历程的艺术再现。对史铁生而言,残缺身体与健康思想的矛盾统一,表现在作品里,正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经历的不同,生命意识的差别,在史铁生的作品中转化为主人公对命运的无声反抗、对灵魂的顽强拯救,还有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韧性     
邓敏 《初中生辅导》2010,(16):12-13
轻轻一踩,蚂蚁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随便一抬,人就会结束生命……可是,另一番景象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被折断的花草来年春天还可以继续生长,甚至开出更绚丽的花朵;战死疆场的英雄,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被继承发扬,生命得到了延续。  相似文献   

7.
人生之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随时都可能遭遇厄运与灾祸。只有坦然而不屈,才能战胜磨难,跨越激流险滩,走向成功的彼岸。大连市瓦纺店东风社区70岁的周传凯老人,虽然身患绝症,却凭着乐观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用8年时间创作了5部长篇小说,不仅圆了自己年轻时的“学梦”,而且成功地击退了癌魔。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与教学设想] 一、教育和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从张海迪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树立起自己坚强的人生支柱。学习重点是: 1、自己活着是为了“使大多数人幸福”的高尚的人生观与幸福观; 2、战胜困难,战胜消极悲观,做“生活的强者”的坚强意志; 3、为了给人民多做贡献而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与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波 《文教资料》2009,(11):25-26
《活着》以一种淡漠的话语基调,叙述了主人公福贵历经众多的苦难后依然平静地活着的故事,表现了人们超越苦难与自我救赎的执着精神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凸显了苦难生存境遇中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荣星文集·第1卷》——《电大群英》,歌颂古朴崇高的传统精神,彰扬当代改革的激昂情怀,揭示电大教育的鲜明特色,饱含坚实厚重的文化情结。顽强攻读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学管理的精神、发奋写作的精神,链接起电大的学生、教师、领导与文集作者崇高的生命体验,汇聚为振兴民族大业无比坚定的信念。这便是电大精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包摄着启蒙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其核心是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精神源泉,是人们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人精神的内在尺度,因而,它是第一精神力量,是人类一切思想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华体育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人文环境。通过对中华体育精神形成的儒家文化渊源的探讨,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崇德精神、自强精神与爱国精神的统一,在新时期对构建中华体育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奥林匹克精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熟知,但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对它存在不同理解,甚至误解。为阐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从基本范畴"精神"入手,追溯"精神"的发展,揭示出精神是辩证法,在"精神"中,主体与方法、方法与结果是同一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断发展的、历史的。精神对精神的认识是自觉的精神,哲学是自觉的精神。奥林匹克主义作为一种生活哲学,是自觉的精神,其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使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本身与运动的结果融合同一的精神,它可以包括从某些角度出发的特定的精神,但这些并不是也不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部外延——奥林匹克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作为一个爱国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学术由古代走向近现代的开拓者,对墨家学派的历史演变,地位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对墨学所蕴含的牺牲精神,互助精神,和平精神,崇利精神,宗教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实践精神作了系统的阐述,其墨学研究成果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当下,人们真情地呼唤传媒精神。传媒精神是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政治家的人文精神共同熔铸而成。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政治家的人文精神是逐层递升的精神境地,贯通三界畛域,并最终凝练成传媒精神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7.
地域精神与高校校园精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新浙江的进程中,浙江精神是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的总前提;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浙江精神与培育大学精神以及两者的统一对浙江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学界关于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的论述似嫌不足。庄子的“逆之则败,顺之则成”的遵道贵和精神、“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淡泊名利精神、“一而不傥”的人格独立精神、“应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物无贵贱”的平等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精神     
此研究讨论了体育精神的各个方面,认为体育精神应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和审美精神,体育精神对人才的培养、人格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炎黄精神是炎黄二帝在缔造中华民族、创建中华文化和推进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主要是:敢为人先的实干实践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造福于民的求真务实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崇德尚仁的共襄和合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炎黄精神至今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