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花间词爱情意识一直持指斥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统治阶级享乐生活和颓废心态的反映,更是其醉生梦死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其实,从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审美习尚来看,花间词唯美的艺术追求正是当时民族文化特性的集中反映.通过花间词爱情意识萌发的因由、花间词爱情意识的表现以及花间词爱情意识萌发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花间词的爱情意识对现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人类最厚重久远的感情之一,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关爱情的不朽诗篇与经典美文,它们中存在大量丰富的爱情隐喻,即用隐喻诠释爱情。这不仅符合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爱情相同的认知本质。同时,由于民族生存环境和道德文化的差异,爱情的隐喻又并非处处一样。  相似文献   

3.
刘艳娥 《中国教师》2009,(Z1):69-69
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中的中西爱情诗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别,本文主要是以中西爱情诗歌作对比研究,浅探中西爱情诗歌在审美特色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西方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诗歌折射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1.女性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不同;2.女性对婚姻或家庭的倚重不同。提高人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认识,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仡佬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铸造了他们独有的神话、信仰、爱情、天文、祭祀活动等,为他们立为不朽民族彰显无穷魅力.他们的文化凝聚在时代口耳相传的古诗行中,通过解读《仡佬族古歌》文本,剖析了仡佬族发展中的文化,为开发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范稳的《大地雅歌》在宗教和现实交错、民族混居与多种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氛围里,呈现了一个活佛和传教士的生死对话、一位藏族台湾老兵隔海西望的爱情,以及一段信仰拯救爱情、爱情改变命运的传奇,并借此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深刻的历史反思,努力探求怎样在中国的语境中实现文化兼容、信仰并存的伟大构建,以及如何以爱为出发点来解读当代人类共同关注的诸如爱情、信仰、战争、命运、人性、民族文化、生命尊严等精神命题,具有重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化传统,并用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化渐渐地渗透和深入,东西方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和尖锐.本文通过虹影的长篇小说具体分析了一场中西合璧的爱情悲剧中蕴涵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枫香印染蕴涵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是布依族乐观进取、愉悦自由的人生态度和朴实纯真的民俗思想和生活形象的艺术再现,传达出布依人崇拜自然和歌颂爱情等深刻的寓意寄托,洋溢着浓浓的世间情意韵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西部东西方爱情悲剧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虽然故事情节、悲剧模式基本相同,但却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运用舞蹈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部以晋商为主题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山西晋商大院生活的兴衰历程.本文以文献资料及当地走访调查为基础,从舞剧《一把酸枣》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舞剧中舞蹈、音乐、服装、舞美方面体现的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分析,展现了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呼吁人们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使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当代短篇小说家刘庆邦深怀着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挚爱,描摹出了家乡本土文化中深层次的美感。尤其是女性题材,更占据他作品中的重要位置。通过对刘庆邦女性题材作品的剖析,揭示其中的少女形象在传统、闭塞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出版的第8部小说《爱》延续了其一贯探索美国黑人的历史和文化的写作风格,以“爱”为主题,以已故的男主人公比尔·柯西对周围的人产生的影响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复杂故事。象征是小说中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手意象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莫里森通过描写不同侧面的手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经历、矛盾和关系,在集中体现了黑人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揭示了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力作。主人公保罗内心有着顽固的男性中心意识,这也导致了他与初恋情人米丽亚姆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析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用散文化的抒情笔调来忆写故乡的人情人性,《受戒》以43年前的一个梦抒写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之间的故事,构建了他心目中的一个温爱世界温馨水乡,呈现其重风俗重人情的创作追求,他的创作在想象和现实中自由行走,是一幅江南水乡清新淡雅的风俗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堂吉诃德》这部小说里出现的爱情故事,即堂吉诃德本人的爱情以及堂吉诃德在游侠途中遇到的他人的爱情经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爱情的模式的异同,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对爱情和人文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宋亡前张炎唱的是爱情欢歌,宋亡后吟的是充满沧桑之慨与禾黍之悲的苦情离绪,词作情调的变化依稀可见词人那难以与人言说的深悲巨痛,于是,张炎的艳情词为传统情词注入了新的因素,赋予了情词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废都》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恶之花》。《废都》套用了中国古代言情小说故事结构,主人公庄之蝶经历了四个女性丰富多彩、凄美动人的爱情,爱情破灭,而他却无法参破人生,有如庄生梦蝶,不知蝶是梦,还是梦是蝶,迷失在虚幻之中,莫名而亡。在庄之蝶的幻灭感里有情感的历史,有意志的奋斗,有精神的自绝,而有凄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关帝信仰盛行不衰,关帝最终成为全民崇拜的神灵。"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亦不例外,其关帝信仰几乎与生俱始,而其与董小宛"到底不谐"的爱情经历最能体现其关帝信仰的虔诚。研究冒襄的关帝情结,或可窥探关帝信仰在整个明清士大夫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淫爱生活为题材,展示了一个封建帝王纵情声色而导致的国乱、妃亡、饮恨终身的历史悲剧。《长恨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作者在诗中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厚的人性关怀与同情,用以警戒后世统治者勿蹈其覆辙,这应视为其作品主题。在肯定白居易为中唐诗坛通俗浅切派代表的基础上,分析《长恨歌》音韵和谐、俗不伤雅等几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章台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许尧佐的传奇小说《柳氏传》,讲述了才子韩闻与姬妾柳氏的爱情故事。“章台柳”故事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曾被改编为戏文、杂剧、传奇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同时,作为古代娼妓的代名词,“章台柳”意象的形成和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学共同发展的结果,反映出一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一种男权社会独特的审美方式和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两性关系群体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