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衣     
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李斯的话是在踌躇满志的时候说的:“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谓富贵极矣。”  相似文献   

2.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9页说:“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的主张不合时宜。”其中说李斯是丞相,明显有误。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置诸侯不便。’“由此可知,当时的丞相是王绾,李斯在那场辩论时的职务是廷尉。  相似文献   

3.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请丞相诸葛亮来白帝城托孤。他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刘禅)能行,请您辅助他;如他不成才,请丞相自己主张。”诸葛亮涕泪满面地回答:“臣一定竭尽忠贞,辅佐幼主,直到生命的最后。”后来,刘禅即位,历史上称为后主。诸葛丞相统  相似文献   

4.
荆轲炸秦网     
咸阳,秦王宫殿。秦王赢政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右丞相李斯求见。赢政召李斯入见。李斯见了秦王弯腰一拜,高声祝贺赢政:“大王万岁,祝贺大王消灭了赵国。”赢政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却不露声色。他抬起手指着显示屏上的头条新闻“秦国百万雄师灭赵,王翦重兵布阵围燕”说:“李丞相,燕国献土的事怎么祥了?”  相似文献   

5.
秦汉建立了丞相制度。“相”的本意是辅助。战国后期,“相”逐渐成为百官之长,尊称为“相国”,出土器物中多见“相邦”,可能是避讳刘邦名而改称。“宰相”在古代大多数时期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一位或数位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称。君相之间关系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秦始皇用李斯为相,但李斯深知自己的位置。一次,秦始皇在一山上俯见李斯的车骑队伍滚滚而过,他很不高兴。李斯知道后马上减少了随从。秦始皇大怒,追问左右是谁向李斯透露了消息,但没人敢承认,于是当时在左右者一律被处死。这说明丞相对皇帝小心谨慎,皇帝对丞相也存戒心。汉初的丞相一般由…  相似文献   

6.
秦未统一中原之前,素有招徕、引进其他各国人才的传统。从秦穆公时起,关东六国就有许多人在秦出将入相,更张变法,大大增强了秦的综合国力。至战国末年,秦已取得对各诸侯国的明显优势,一些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更是纷纷前来投奔,梦想着“朝为布衣、夕为将相”式的飞黄腾达。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在秦帝国短祚的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李斯。 李斯从荀子学成后,于公元前247年,“西入秦,会庄襄王卒,乃求为吕不韦舍人”。在秦国的政治斗争舞台上,开始了对于权力的角逐。由相府的舍人,而郎、而长史、而客卿、而廷尉,统一全国后,被始皇任命为丞相,位列三公,显赫一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李斯从一个闾巷布衣,终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现了孜孜以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有过十年的躬耕生涯。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均发生于诸葛亮躬耕之地。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其所说的“南阳”究竟在今何处,论者颇有争议,长期以来争执不下,成为一桩悬案。近年来,随着对诸葛亮研究的深入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关于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再度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引起了各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继武汉和北京相继举行了专题学术座谈会之后,1990年3月15日,华东师大史学所与复旦大学文博系又联合举行了“诸葛亮躬耕地”学术座谈会。会议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  相似文献   

8.
王侠 《语文知识》2006,(9):28-28
“布衣”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人们一般都会把它理解为“平民”。如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教材和《古文鉴赏辞典》都把其中的“布衣”解释为“平民”。“布衣”真的就是平头百姓吗?  相似文献   

9.
正在进行的教学环节是“亮点寻踪”。“臣本布衣……不求闻达于诸侯……”学生在朗读《出师表》第6段。读完,我问学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怎样翻译?”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显扬自己。”“从中能看出诸葛亮原本是怎样一个人?”“默默无闻,不愿表露自己”、“不满现实,退隐田园”、“不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都有道理。也有学生托着下巴思索,眼中充满疑惑。我继续追问:“也就是说,诸葛亮像古代许多隐士一样,归隐田园,不愿出来做官?”经我一问,有的谨慎点头,表示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小篆字体的产生,历来有秦丞相李斯作和程邈作两种说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在提及王莽时六书,三日篆书即小篆一句下,又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横扫宇内,一统天下之后,对北方的匈奴一直不敢掉以轻心,经多方征求意见,最后委派将军蒙恬前往北方边境负责修筑长城,数月之后由于对工程质量不放心,又派丞相李斯前往检查工作。李斯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连夜兼程赶往长城建筑工地。到了工地,李斯大吃一惊。原来工地上没有他想象的繁忙景象,只有几个骨瘦如柴的民工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几段用废砖垒成的城墙在北风的摧残下也是摇摇欲坠。“你们干了这么久,就是建的这种豆腐渣工程吗?”怒火中烧的李斯对着那些民工就是一顿严厉的训斥。半晌,才有一个民工有气无力地说:“大人,不是我们不尽…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教育》2008,(7):33-33
有时,我们可以避开一头大象,却避不开一只蚊子。 公元前208年7月,秦国丞相李斯与他的儿子被押往首都咸阳的街市处斩。临刑前,这位曾显赫多年的丞相回头对儿子伤感地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可又怎能办得到呢!”接着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为自己当初所犯下的政治错误感到深深懊悔。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7期刊登了西华师范大学阳金平同学的文章《李斯是丞相还是廷尉?》(下称“阳文”),认为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关于李斯的职务说法有误,认为李斯是廷尉而不是丞相。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认为阳文观点有误,教材表述准确。  相似文献   

14.
在“诸葛”姓氏这个大家族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莫过于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而汉族复姓“诸葛”这个大家族是否同出一宗,笔者在此不予探讨,本文只就“诸葛”复姓的渊源以及诸葛亮的世家,作一初步考证,谬误之处恳请史学同仁匡正。1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因其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而成为一个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历史人物。他是“诸葛”复姓大家族中的无庸争议的佼佼者。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诸葛”复姓的渊源,则颇多歧见。“诸葛”复姓渊源说,在我国史籍中,始见于左丘明的《世本》:“有熊氏之后,为…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团体决赛试题必答题:"上蔡东门狡兔肥,________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这是唐人胡曾的咏史诗,其中所缺的人名应该是()。A.张良B.范蠡C.李斯D.李陵【参考答案:C】精解丞相,是指古代政权中,辅佐最高统治者处理政务的那个最高级人物,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丞相这个官名,是从战国末期的秦国开始的,但最早的丞相并不是李斯,之前还有樗里疾、甘茂等人都做过。而李斯,也未必就是历史上最好的丞相,"第一丞相"只是本文的临时封号,因为至少可以  相似文献   

16.
李斯简论     
在秦王朝的历史舞台上,李斯是一位具有两面性的人物。他从布衣而官至丞相,参与了秦王赢政在统一前后的重大决策,以后又追随秦二世胡亥,助纣为虐,最后又被谗腰斩,在这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其功过究竟如何,历来众说纷云,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的功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17.
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相似文献   

18.
临刑前,李斯对儿子说:我多想和你一块儿牵着大黄狗,在咱老家东门外追兔子啊。一个楚国的愤青,当上了秦国丞相;一个寒门学子,成了权倾一时的帝国要人,这个人就是李  相似文献   

19.
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  相似文献   

20.
《失街亭》节选于《三国演义》第95、96回,写三国后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征南蛮泸水班师后北伐攻魏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是诸葛亮所谓“五伐中原,六出祁山”的第一个大战役。开始时蜀方节节胜利,以后则以街亭失守而失败。《失街亭》由三部分组成,按《三国演义》的标题,即:马谡拒谏失街亭;武候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