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鱼儿在沙漠里欢蹦乱跳?别开玩笑了!沙漠里滴雨不下,水源绝迹,寸草不生,怎么会有鱼儿生存呢?可在地球上,还真有这么一片沙漠,它就是巴西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那里上千个湖泊镶嵌在片片沙丘之间,仿佛一颗颗蓝色的珍珠。一群群银光闪闪的鱼儿在"珍珠"中游来游去,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梦幻般的感觉。沙漠湖泊是怎么形成的?那些鱼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内蒙、甘肃、青海和新疆有着辽闊連綿的荒漠区,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耕地面积不相上下。荒漠区内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一提起沙漠,人們总会联想到“黄沙滾滾、鳥兽絕迹的八百里流沙河。”其实唐玄奘所說的流沙河并非真正的沙漠,而是指从甘肃安西到新疆哈密之間的广大的戈壁滩。談到戈壁滩,也有人說那里是“狂風四起,飞沙走石,遍地石头,寸草不生”的絕境。所以沙漠和戈壁給人的印象总是一片荒凉,其实它还有美好地方。我国的荒漠区有一半以上的面积,不仅不是荒凉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沙漠化的态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沙漠、沙漠化、荒漠化 在目前论及沙漠和沙漠化的著述中,常常见到“沙漠”、“沙漠化”、“荒漠化”以及“沙化”等名词,且有混淆,为了研究问题,有必要给如上的词汇以确切的含义。 1.沙漠 所谓沙漠,是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也包括了沙漠化土地和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我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部及内蒙古西部等。 我国沙漠自然布局有如下特点: (1)地区的分布,多深居我国内陆。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沙漠戈壁总面积的90%。除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外,绝大部分以流动沙丘为主,占该地区沙漠面积的75%左右。该线以东,沙漠戈壁分布较为零散,面积也较小,仅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治理生态环境,解决土地沙化问题,让大片沙漠重新披上绿色的植被。而向沙漠进军的最大困难就是交通问题,人行路难,车行路则更是难上加难。虽不象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说的那样“难于上青天”,但却会使你陷入一种软绵绵、慢悠悠、有劲没处使、有气没处出的无奈。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道理。但是,在一片茫茫的沙漠里,除了遍地沙子以外,又去找什么材料来修路呢?所以,发明一种轻便快捷的、能在沙漠里自由出入的车辆,是人类征服沙漠的一种迫切期望。在现有的车辆中,最轻便快捷的当然要…  相似文献   

5.
迷蒙京城     
2006年4月17日凌晨,首都北京的天空早已是一片混浊,漫天黄沙将天空涂染成昏黄色。“漫卷狂风蚀春色,迷蒙黄沙掩繁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沙土味,走在街上只短短的几分钟,身上就会积上一层灰黄的沙尘,耳朵里、嘴里都是沙土。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千米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  相似文献   

6.
张雨 《知识窗》2008,(3):9-9
传说在浩瀚无际的沙漠深处,有一座埋藏着许多宝藏的古城。人们要想获取宝藏,必须穿越沙漠,战胜沿途数不清的机关和陷阱。 很多人对那价值连城的财宝心驰神往,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去征服沙漠以及杀机四伏的重重陷阱。这批珍贵的财宝,就这样在沙漠古城里埋藏了一代又一代。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那个"彩绘沙漠"中,古生物学家保罗·奥尔森钻取的岩石层有超过2两亿多年的历史,或许可以回答关于恐龙进化中一直存在的疑问,甚至还能预测我们太阳系未来的可能命运。沙漠下面的地质时间线在美国亚利桑那沙漠里,隆隆声漫天回响在空旷无人且布满岩石褶皱的荒地里,钻井机器上的金属轴就像一根刺一样,从山面向下延伸刺穿地球,钻机的金属轴每秒旋转20次,通过一层又一层的沉积岩层,  相似文献   

8.
正把水存起来到过沙漠地区的人都知道,建在沙漠里的房子一定会配有一个储水池,而有些动物也有"储水池",只不过藏在了身体里。沙漠龟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巨型陆龟将水存在了膀胱里。遇到下雨或者碰见有绿色植物可吃的时候,它们就会把膀胱"盛"满水。它们的膀胱壁是透水的,等到没水喝的干旱时期,就可以从  相似文献   

9.
北非沙漠里有一种狐狸.这种狐狸全身火红色.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火焰在燃烧。因此,人们管它叫赤焰狐。赤焰狐不但身体颜色奇特.而且有着三项非凡的本领:一是奔跑快,速度达到了120公里每小时:二是胆量大.竟然敢到野狗的嘴边争抢食物:三是能挖洞.可以在几十秒内在沙漠里挖出一个洞.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穿越我国四大沙漠,从下河沿至头道拐长约1000千米,发育了典型的沙漠宽谷(图1),形成近300千米的“悬河”。该河段是黄河上游近3500千米长的河段中水沙变化最复杂、河道演变最剧烈的河段,是黄河上游产水区与中下游河段水沙关系的调节河段,也是上游大型水库联合调度影响显著的河段。该河段流经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西北主要的粮食产区,回、蒙少数民族的集聚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区春季多大风,夏季又是高强度暴雨中心,地表风蚀与水蚀、风沙与水沙过程极其活跃,导致强沙尘暴与超高浓度的沙漠高含沙流事件频发(图2),对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泥沙输移与河道演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已引起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范红英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126-126,128
介绍国道210榆林至陕蒙界沙漠公路不良地基处理采用的方案。这些方案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同类不良地基处理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7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57万平方公里戈壁荒漠,还有高原荒漠15万平方公里,基本都在西部地区。而沙漠每年还在以34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大,成为我国的心腹之患和灾害的根源。改造这些沙漠始终是人类世世代代的梦想。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水资源限制等因素,绿化治沙进展不大:局部好转,全局恶化,沙尘暴还是屡屡袭来。最近在强国论坛看了“小小公民”的《治沙良策——把沙漠覆盖起来》后,觉得“把沙漠覆盖起来”确是治沙的一条新思路。但若按其文章说的“用太阳能电池板逐步将沙漠覆盖起来”,虽然有文章中说的那些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末期,在美国西部的内华达沙漠地区,兴起了一项极富刺激性的沙漠赛车活动。参加此项活动的多为年轻人,他们开着自己改装的小型越野车,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驰骋。这种沙漠赛车大都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一类超轻型车为底盘,比吉普车还小一号,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生产时间最长的车型,在汽车爱好者中久负盛名。很快,美国军方便敏锐地发现了它的军用潜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西南部有一片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沙漠,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的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拦,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好像要把地平线扯断.沙漠里没有溪水,听不到野兽的吼叫,甚至连虫的呢喃都很稀少,风是这里唯一的声音.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片死亡之域,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
闾佳 《金秋科苑》2011,(8):110-112
埃及的一片沙漠,过去曾是汪洋万里。这里隐藏着人类进化史上一次惊人巨变的秘密。 3700万年前,在古地中海的水域里,一头足有15米长、阔口巨牙的夭矫巨兽沉到海底死掉了。几百万年过去,它的骨骸蒙上了厚厚一层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
仿生甲虫     
沙漠让人望而生畏,不少旅行者和商人都因缺水而在沙漠中死亡。然而,沙漠并非生命的禁地,这里也有生物生存着。沙漠里的生物大多是甲质化。比如我们熟知的仙人掌,就是把叶子变成尖刺而生存下来。甲质化能防止水的散发。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世界     
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四川省广元市张小江在我国,沙漠的面积超过了70万平方千米,其中90%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沙漠也很多,像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约有800多万平方千米。就自然界方面的原因来说,风是制造沙漠的动力,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质基础,而干旱则是出现沙漠的必要条件。风吹跑了地面  相似文献   

18.
冬草虫     
冬虫草也叫冬虫夏草,是一种細菌寄生在一种昆虫的幼体內,細菌在虫体內蔓延成菌絲,漸渐的将虫体里软弱的部分消尽,就有一个子实体長出来,这就是冬虫夏草菌。它的下部是虫,略像死了的桑蚕;上部是草,好像金針,这就是菌和虫的合成体,簡称为虫草。虫草产在四川、云南、青海等省,以外皮黄色而潤澤、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一年,在我国甘肃省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暴雨时山洪冲进了一座院落;洪水退后,在鍋炉房附近地面出現了几个被水蝕漏的坑穴。人們沒有将穴內的积水排除,就填上了土。不久,又发現鍋炉房內有  相似文献   

20.
让信念生根     
程应峰 《知识窗》2006,(10):1-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在茫茫沙漠里艰难跋涉。烈日下,队员们个个口渴如焚、身心疲惫。这时水喝完了,可是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走上沙漠,缺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此刻,探险队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在没有看到绿洲之前,谁也不能喝。”就这样一壶水,成了他们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希望所在。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着,在这壶水的支撑下,探险队终于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