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这一科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与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初衷一致。我国建设生态文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本内涵为理论指导,在生态文化建设方向与思路层面,探索马克思生态思想带来的启示,在重视人与自然平等、构建现代生态方式、完善生态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快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植被恢复与重建隶属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范畴,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植被改造的技术支撑,还需要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上文化与社会的支持。文章明确了森林生态文化体系、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内涵,确立了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框架内的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以沈溪新城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为例,分别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阐述可持续发展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开展生态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因为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态文化则代表了旨在摆脱生态危机的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场”和“思想库”的现代大学,理应成为传播生态文化的“主阵地”.大学的生态文化教育可以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三个层面入手,采取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制度措施、组织管理、学科构建、课程整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态危机而出现的高品位高境界的新型社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与育人价值,对指导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生态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阐述,分析了生态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生态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构建生态文化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新的途径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方案强调生态化管理要求的全面确立,确保高校教育资源要素的拓展能够立足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能量资源体系的科学构建。这与传统高校教育资源体系构建的研究思想之间存在本质层面的不同。注重生态能力的守恒思想与高校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剖析,进而促成高校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应用,可以立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再生,改变高校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6.
侗族文化在大众文化层面、技术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价值文化层面都具有优越的价值和魅力,是侗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发展,侗族文化面临着传承者质的落后和量的微少,保护和传承主体责任不明确、资金不到位或缺位,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脱节,文化权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基于贵州省黎平县的实证调研,提出3条对策:第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积极作用,满足文化主体的利益需求;第二,发展教育,培养文化专业技能传承人才,为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撑;第三,在社会舆论与宣传方面,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对侗族生态文化的宣传推广,增进社会对侗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强化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学—区域伙伴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来看,作为社会生态转变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植根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脉络和实践反思,对构建大学—区域伙伴合作关系提出了内在要求;从组织层面的多元主体合作来看,系统理论和资源依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大学—区域伙伴合作关系构建提供了系统与资源协同的理论支持;从个体层面的交往互动来看,对话理论和交往行动理论为我们理解教师主体能动性提供了有益启示;从大学—区域伙伴合作的"共生关系"属性来看,从社会交换理论走向共生哲学理论,以建构文化融合视域下的伙伴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态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乎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既显示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更显示了我党在认识生态问题实质上的一次升华。也就是说,我国在治理环境问题方面已经从实践层面、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意识层面、文化层面。其实,生态问题的文化根源探讨早已成为我国生态批评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有所建树。本文主要对胡志红的专著《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的内容要点进行简要的评析,同时也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批评界的学术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有着必然的、深层次的联系。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人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它以可持续性、多样性为特点,运用系统、整体的价值观和方法认识、处理自然社会问题,其目的在于构建、维持“协调”,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生态文化将使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旅游是对生态文化的阐释与实践,从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和生态旅游主客体属性两个方面都渗透着生态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出于对"学生生命"的关照,将其视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有机统一.并以"生态学"为视角,相应地提出整体构建普通高中生态校园的"三维策略",即"自然生态构建策略、社会生态构建策略、精神生态构建策略".并就每一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从实践层面作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体系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建设高校安全文化,认识安全与和谐对高校的重要性,使得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并丰富和谐校园的内涵;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安全文化的支撑,安全文化教育的缺失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因此,完善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内容,明确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组织与制度措施,对构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校园规划建设文化先行、移植老校区的优秀校园文化、深化校园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创新等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安徽高职院校的发展范式将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对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搞好和谐校园建设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与激励机制,处理好多元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处理好规模不断扩大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去,以智力贡献换取地方的支持;要着眼于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核心部分。本文从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出发,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学风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校园环境,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法治校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拓展学校办学空间,众多高校纷纷兴建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软件建设缺位、管理经验不足、特色创新不够、文化有待整合等问题。高校管理者要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发展需要,努力遵循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发展,传承移植和文化创新相结合,坚持学为根本、体现时代特征,注重整体塑造、体现广泛群体性,系统设计规划、注意包容开放等原则,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新校区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有明显的显性作用,又有潜移默化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大学的校园体育理应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现代高校应积极主动寻求构建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在现代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学是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质量、师德素质、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等方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应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应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构建良好的学风。以教风引领学风,以学风促进教风,开创和谐校园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背景下,成人教育机构组织文化建设是其能否顺利实现适应性变革的关键。本文在对成人教育机构组织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成人教育,凝炼组织文化价值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组织文化行为规范;创建共同氛围,内化组织文化行为形态;加大基础投入,加强组织文化物质风貌建设,以构建适合成人教育机构发展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环境文化教育培养人类活动的环境意识与行为理念,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高校兼有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信息传播、引导教育的多重社会功能,在高校中开展环境文化教育对保护环境、保障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新疆高校应当探索具有新疆区域民族特色的高校环境文化教育的路径,构造新疆高校环境文化教育的网状体系,使得教育效果辐射于社会,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彰显环境文化教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