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虽然在英国文学史上不见经传,但却由于《牛虻》一书而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内颇有影响.《牛虻》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强烈,最有力的反对宗教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殖民时期的文学并不是纯文学,其主要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赞美上帝.如果文学作品不是以此为主题,它也就失去了文学性.所以,这一时期的最伟大作品科顿·马瑟的《新英格兰的宗教史》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集子.它涉及了历史、野史、人物传记、恶魔传说以及布道和神学等领域,而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目的:歌颂上帝和那些效忠上帝的人.当然它们都反映了马瑟的清教徒观点.而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殖民史》和约翰·温思罗普的《日记》则记录了上帝的无限威力.不知为什么,可能就是由于朴实的语言和不加任何修饰的忠诚使这两部作品在文学中占据上游.与此同时,塞缪尔·塞沃尔的《日记》和佩尔斯的《日记》都是同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这一时期以及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上帝的忠诚.但是殖民时期的诗歌却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的《判决日》“用诗歌描述了这最伟大的、最无可辩驳的上帝的宜判”.这部诗作把木马摇动似的旋律和这一神圣的主题荒唐地结合起来.安妮·布雷德斯瑞特偶尔把韵文和诗体混合,所以她的“四位一体”的废话诗篇(如《四个君王》、《四季》等)显然是关于文学史的,而不是文学本身.出自罗杰·威廉姆斯和约翰·考特恩的小册子记录了他们在神学上的分歧.还有约翰·艾略特的《印地安语法》、韵文  相似文献   

3.
文学常识内容繁多复杂,许多内容很容易混淆。为了正确地学习知识,准确地应试答题,需要将那些容易混淆的文学常识加以归纳辨析。一、有血缘和流派关系的作家作品容易混淆。法国的大仲马和小仲马是著名的父子作家,他们各自创作了著名的作品,大仲马的名作主要是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伯爵》,小仲马的名作是小说《茶花女》,不能把他们的作品弄混。又有一句评述语说:“苏轼、辛弃疾、姜夔都是豪放派词人,其代表作分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扬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将增加关于文学常识的考点,现对这一考点做几种考查形式的推测,以备应考。一、对作家、作品、国别(或朝代)配伍的正误判断例,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索耶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女作家文捷尔·丽莲·伏尼势虽然在英国文学史上名不见经传,在其本国文坛上也无声无息,却由于《牛虻》一书而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内颇有影响。《牛虻》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强烈、最有力的反宗教的作品之一。在浩瀚的文学长廊上,描写教士生涯、宗教统治的作品固然不少,但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及阶级立场不同,世界观又各有倾向,所以对上帝、对教会臧否褒贬也各不相同。仅从“否”“贬”上看程度不尽相同。如卜伽丘的《十日谈》,虽也触动了宗教的最高统治──上帝,但只立足于对宗教的禁欲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正>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而且它又属于一种“更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领域”(恩格斯:《致康·施米特》)。作家在审美反映过程中,由审美情感的渗透所赋予作品的审美特性,决定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论接受它哪一方面的影响,都必须以审美体验作为它的心理中介。因此,没有其他任何意识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应立足于文学审美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形象的分析去思考、比较、想象作品中的形象,进而使学生能够对作品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船长》是大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被选作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下面就以甲、乙两位教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现代戏剧电影文学卷》导言,需要阐述的问题很多,诸如为什么要把戏剧和电影合编为一卷?为什么在戏剧电影文学剧本的累累硕果中仅仅采摘了少数几颗果实,而且偏偏选择了这几部作品而不是其他?要说明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戏剧电影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番动态的考察,对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剧本作一点比较研究.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价值都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只是在同整体的比较当中决定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只有将其置于作家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经纬和文学时空中,放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纵横交错的考察,看看该作家比他的前人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较之同辈人作出了哪些特殊的贡献,对后代人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才能准确地判定他及其作品的价值、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维克多·雨果(1803—1885)是法国十九世纪的伟大作家,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悲惨世界》被誉为“社会的史诗”,一百多年来各国竞相把它翻译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环画,在世界广泛流传。这部巨著得到众多名家的热情赞赏。获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高度赞扬。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它是当时法国最优秀的作品。我国伟大作家茅盾说,它“有《战争与和平》那样宏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悲惨世界》为什么能够得到进步作家这样高度的评价,能够历久不衰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呢?这除了它具有深刻反映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政治生活,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批判和控诉资本主义法律和道德,歌颂人民的革命斗争,把人道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结合起来的思想内容之外,也与它所特有的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那么《悲惨世界》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具体地说,它是浪漫主义杰作,还是现实主义典范呢?多年来,国内的外国文学评论家说法不一,外国文学教材的提法也不同。本文试图通过维克多·雨果所处的时代特点,它的艺术风格,以及《悲惨世界》本身的特色,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俄首届阿·托尔斯泰奖揭晓据俄罗斯《文学报》2001年第39期报道,为纪念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俄罗斯作家协会、萨马拉市作家协会和瑟兹兰市政府从2001年起联合设立阿·托尔斯泰文学奖,并于年内举行首届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已于日前揭晓。获奖作家及其作品分别是:沃洛格达市作家瓦·别洛夫的小说《前夜》、《凡人琐事》、《木匠的故事》、《和睦》、《沉重的十字  相似文献   

11.
大师小传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作家之一。塞万提斯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除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外,还有悲剧《努曼西亚》、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又译《惩恶扬善故事集》)、长诗《帕尔纳索斯游记》,作品中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同情、对权贵与教会的讽刺与谴责。分享经典【读书人语】作为一名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为世人创作了一部不朽的作品——《堂·吉诃德》,也塑造了一个崇高、可敬的疯子形象——堂·吉诃德,他以其典型性格中的矛盾性和…  相似文献   

12.
谈“入情”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是文学作品。如何上好这些课文,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文学是人学”,人是有感情的,教的人何能不带个“情”字?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以情感染学生是上好文学作品课的关键。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相似文献   

13.
欧美文学史上三位不同国度,不同流派的女性作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写进了一位疯女性,这就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文坛的法国的乔治·桑、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她们分别在《安吉堡的磨工》、《简·爱》、《黄色糊墙纸》中,塑造了布芮可里伦、伯莎·梅森和身为人妻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我”的形象。这三个疯女性的出现,决不是出于女性作家的“奇怪的幻想”,也不是因为“情节剧式的夸张格调”的需要,而是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反映,她们身上都表现着强烈的妇女意识,她们是妇女解放的执着追求者和牺  相似文献   

14.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了大量的富有争议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所凸现出的创作观念也同样引人注目。从整体上讲,其文学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灵肉统一"的生命观,如《儿子和情人》等;二是"身体信仰"的本能观,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如《羽蛇》等。这些文学观既成就了劳伦斯文学创造的独特性,又冲击了英国文坛固有的传统文艺观与道德观,从而繁荣了英国文学园地,使之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你看《哈利·波特》了吗?”——英国作家J.K.罗琳所布下的魔幻世界,俨然成为男女老少口中最新潮的话题,从报纸到电视节目、学术教育界、宗教界以及网络上,尽是这股探讨哈利·波特的热潮,赞成与伐之声此起彼伏。《哈利·波特》为何能如此风靡?我认为《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之所以老少咸宜,大概是缘于作品中流露出的那份爱——真挚的亲情和友情。我是一个成年人,但在看了《哈利·波特》后,我也不禁流下了久违的眼泪!你可以说我肤浅,说我善感,但书中确实有着温暖人心的亲情与友情的到位描写。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作者J.K.罗琳一次又一次地在…  相似文献   

16.
张文光 《现代语文》2007,(9):00-101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不仅仅在于作家或者作品的“叛逆性”,更在于作品能够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把女性主义思想既超越时代局限又与所处的历史语境进行协调而进行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涵咏法三国时的魏国有个学问家,叫做董遇。“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董遇传》注引《魏略》)。宋朝大学问家朱熹说:“一近世名公诗,须也知得他好处在哪里。如何知得他好处?亦须吟哦讽咏而后得之。”前人采用的这种鉴赏诗文的方法,就是涵咏法,即通过反复阅读、吟哦讽咏,透彻了解作品的“好处”,把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同作品的实际逐渐切近,至于统一,进而产生共鸣。使用涵咏法鉴赏作品,至少有下列作用: (一) 可以帮助你感情介入,培养感受能力,任何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形象艺术地反映生活,它不是主  相似文献   

18.
德国理论家威克纳格《诗学·修辞学·风格》认为,风格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是主观因素,即指作家个人的才气、性格、生活经历对作家风格所起的作用;一是客观因素,指被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图所决定的。英国理论家兰恩·库珀补充威克纳格的意见说:“个人风格在客观上随着作者意图创作的不同文学种类或样式的作品而转移”。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对此早有论述,曹丕《典论·论文》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铼尚实,诗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存在主义作家中,西蒙娜·德·波伏瓦是名望仅次于萨特的一位。在一般对她及其作品不甚了了的人看来,其大半原因是由于她与萨特之间作为终身伴侣的特殊关系所致,然而,近些年来,通过对波伏瓦作品的进一步研究,人们越来越多地承认波伏瓦成就的独立地位,认为她足以在本世纪法国乃至世界文化思想界占有一席之地。德·波伏瓦的著作很多。她创作前期主要是写小说,后来则专门发表思想论著,她还写了大量的回忆录,以及一些政论色彩很浓的旅行随笔。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女客人》、《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和《名士风流》,短篇小说集《美景》,剧本《吃闲饭的嘴》。在思想论著中,最著名的是《第二性别》。德·波伏瓦与萨特一样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作品明显地表现出干预政治和生活的倾向,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思想性,充分表达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本文试从生命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入手,将她的《人  相似文献   

20.
罗尔德·达尔是英国的奇幻文学大师,他的书被孩子们评为是“最有趣、最好玩、最吓人”的奇幻文学作品。在欧洲各地举办的各类文学作品评选中,达尔作品的得票数多次超过了K·罗琳的《哈利·波特》,达尔本人也曾两度获“爱伦·坡文奖”和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白面包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