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1—5节)写大理和昆明两处的蝴蝶会,是为衬托后一部分(6一13节)澜沦江边蝴蝶会的美妙迷人。  相似文献   
2.
从“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是一个由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和反馈现象始终存在而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系统。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获得信息量最大及教师了解学生反馈最及时、调控最得力为最佳。通过学习,现在不少老师认识到注入式的弊端,初步地把单向传递、由点到面的教学结构改为多向传递、立体交叉式的教学结构。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但由于不善于调控,理解又有片面,因  相似文献   
3.
《谈骨气》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一篇以说明事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谈的虽是学生不太熟悉的“骨气”问题,但作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初一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文章的论点十分鲜明,论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结构形式也易于为学生所模仿。因此,教这篇课文,似可侧重于引导学生揣摩本文说明事理的方法,并通过练习,特别是写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能力,增强实际议论的能力。究竟如何教?我作了如下构想。一、引发:  相似文献   
4.
跳农门     
我们这里有个习惯,学生考上大学大都要请老师和亲友聚会聚会。一方面高兴高兴,一方面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可是,怪,李余名落孙山,居然也请我这个班主任一定要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提起李余,我就想起他决心要跳“农门”的事儿。那是读高中一年级时,我搞了个“畅谈大好形势”的主题班会。因为学生都来自农村,所以话题自然就集中在农村的形势上:什么社员生产积极性高啦,收入多啦,盖新房啦,社队企业有了发展啦,等等。正在大家谈得热烈时,李余举手了:“老师,做作文你叫我们写真事、抒真情;在这儿,我想说句真话,可以吗?”“当然,应该。”我说。李余接着就说:“刚才大家谈的都是事实。农村好是好,可是农民生活还是比较苦,我决心跳出  相似文献   
5.
对老通宝应“讨厌”、“憎恶”吗老通宝的形象深深植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社会土壤当中。这样的社会环境,使老通宝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复杂性。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他具有我国农民勤劳善良、坚韧朴实的美德;另一方面,他也有些暴躁固执,迷信保守。对后者,有的同志说:老通宝“令人感到讨厌”,“有时候让人憎恶”  相似文献   
6.
先讲一个“称脑袋”的故事。一天下课后,马小天同学突然问我:“朱老师,人的脑袋有多重你知道吗?”“6斤4两。这是古训。”我随即俏皮地回答。引得大家笑了起来。“我是说真格的哩!马小天认真地说:“心理学资料中有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我摇摇头:“没有看到过”“马小天,你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称一称就知道了么。”一位同学打趣说。马小天说:“我不是说玩笑话。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称出每一个人的脑袋的重力。甚至可以称出人体任何一部分的重力,比如一只胳膊、一条腿的重力。”我见他说得很认真,便追问说:“你怎么个称法呢?”马小天说:“我想可以这样称:制一个有刻度  相似文献   
7.
一位物理老师在教“光的属性”中“光的折射”一节前,向学生发问:“为什么我们眼睛不能直接瞧见自己的后脑窝?”“镜子为什么不能照见它后面的物体或人像?”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地思考着,有的紧皱眉头,寻找着答案,有的瞪大眼睛,看着老师,可是老师并没有把答案告诉学生。临下课前,他做了一个实验:在面盆里放一块石头,叫一个学生站在面盆旁,边看边慢慢往后退,退到石头刚好被盆边挡住为止,他便向盆里徐徐注入清水,学生原先已经看不见了的石头这时  相似文献   
8.
姜老师有个“闪光点”的口头禅。她教的学生个个都是宝。即使是令人头痛的学生,她也会说:“这个学生不错呀,有不少‘闪光点’哩!”上星期,我们几个同学来这个学校实习班主任工作,别的班主任谈的经验一条又一条,而她,谈来谈去总是“闪光点”、“闪光点”;我又跟着她实习,真倒霉! 什么“闪光点”、“闪光点”的,说得那么玄。我心想,教育学生有啥,学生好比  相似文献   
9.
有的教师上课,“目中无人”。或讲得太快,学生跟不上;或关键处未点清,学生思维“卡壳”,而教师照样讲下去;或学生“分神”,而教师又不善于实行心理控制……这种教与学的步调不一致,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这就象同步卫星,只有它在与地球角速度相等的情况下,才能给人类传递信息。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同步效应。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是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双方心理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谈“入情”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是文学作品。如何上好这些课文,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文学是人学”,人是有感情的,教的人何能不带个“情”字?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以情感染学生是上好文学作品课的关键。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