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  相似文献   

2.
刘娴 《小学生》2010,(1):5-6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经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而今天的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明天的希望,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趁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有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中华经典诗文,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性格、塑造其品德。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版)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为此,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弘扬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让学生"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则须探索并实践经典诵读中的文化浸润途径。一、身体力行,点燃"诵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从小给予孩子"根"的滋养,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为使这些"儒芽"成长为"翩翩少年",我校确立了以儒雅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理念,围绕"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追求,架构国学经典课程,让师生在学习、工作、成长中乐享国学经典带来的幸福体验。一、环境浸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秉承"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校训,学校紧扣国  相似文献   

6.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幼儿阅读国学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住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背书,背一生都受益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为了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经典篇章阅读的教学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经典篇章阅读教学,旨在开发小学生的潜能,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这也是经典篇章阅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优秀的国学经典不仅可以提升文化底蕴,还能够健全高尚人格,培育民族精神,让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郑州市春晖小学以"传承经典"为办学特色,国学经典中的精髓发扬传承,并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发展。经典文化润童心传诵经典,以文化人。在春晖小学的校园里,学生人手一本《多彩教育之诗风词韵》校本教材,其内容全部精选传统典  相似文献   

10.
黄强 《现代教学》2015,(Z1):26-27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2005年,崇明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开展了"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人文底蕴,感受民族精神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传承民族精神。2009年9月,"区域整体推进‘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立项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良好品德的形成、民族精神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一、行动与策略1.区域调查:了解民族精神教育现状为有效把握区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承民族文化,让国学经典在学生的心里扎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课程意识,开发校本教材。同时,教师通过营造氛围、精选诗文、指导方法、激发兴趣等途径,让学生爱上经典,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获得写作能力、文化品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但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积累,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战役。经典诗文诵读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主要方式。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反复吟诵、自主吟诵、拓展吟诵的三步走策略让诵读教学另辟蹊径,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3.
严宝银 《考试周刊》2014,(48):47-47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既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责任,又是以学强身、修身养性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要承载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综合修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积淀丰厚、精深博大的经典文化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丰博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重视加强品德修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这既是教育战略指向,又是教学战术指导;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作者结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对此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正>为引导广大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启动全国职工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时间将从4月持续至9月,致力于推动中华经典文化进企业、进班组。本次大赛以"传承文化,提升素质"为主题。各基层工会将在初赛阶段开展以中华优秀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比赛、文化讲座、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以及征文等群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华经典文化越来越得到国人的重视,传统美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经典文化土壤,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尽为师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成为通晓事理、好学乐学、孝亲尊师的新世纪栋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经典指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圣贤经典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不朽之作,它们都是经过时  相似文献   

17.
经典文化一直扎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被传承。教师应在教学中致力于引导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明白要珍惜"年少"的宝贵,并带着他们去细细品味"文化"的积淀,让中国宝贵的经典文化去充实学生们的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民族,而“经典”与“礼仪”更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近年来,我园本着探究如何在幼儿教育领域传承与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研理念,将“经典”与“礼仪”教育融为一体,开展“诵经典、习礼仪,诵经典、识博文”的经典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它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所承载的是常理圣道,它的育人价值历久而弥新。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让人享受快乐人生,通过用多种形式去诵读经典,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师学生肩负着塑造国民灵魂、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任,但是他们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图书馆应加大高师学生经典阅读的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