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家谱兴修繁荣。新修家谱与古代及民国的老家谱相比,在装帧形式、编纂内容和表达手段上进步显著。新家谱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但也有相当大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邹华享 《图书馆》2002,(1):26-28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朱江 《湖北档案》2003,(4):29-31
有这样一个奇异的家族:60多人集体参与,花费整整20年才修整出一部记载本族沧桑岁月的家谱。此举,开全国修撰家谱之先河! 为求掌握确凿资料,该家族各界人士分赴全国各地寻根求源。其中,执笔修谱的朱道振利用假期自费远赴新疆、上海等处走访调查;主访人朱延奇也前往湖北襄阳、宜城、仙桃等县市收集资料。在家谱即将“出世”的关键时刻,身患胃癌的朱道振仍然带病走村串户核对信息。 20年来,他们共挖掘出100多年的家谱断史,查明6000余人的个人简历! 这本颇具传奇色彩的家谱问世后,就连全国收藏家谱最多的上海图书馆也将其收入馆中。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巨大的气力来修整家谱呢?这本家谱又有什么惊人之处呢?日前,朱道振向笔者讲述了修谱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4.
张峻亭 《图书馆杂志》2002,21(11):66-68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弥补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缺憾,两者相互补充,较全景地展示了历史遗存中国家谱的总体面貌,填补了中国(大陆)目录史上编撰家谱专科目录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台湾家谱文献的收藏、特点、体例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台湾家谱的收藏情况,分析了台湾家谱的时代特点,姓氏特点与宗亲会的关系,比较了台湾新旧家谱的不同体例,指出了研究台湾家谱的意义,认为台湾家谱反映了中国人民开垦台湾的历史,反映了台湾人口变化和迁移,社区聚落的演变,与大陆的血缘关系以及台湾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6.
张峻亭 《图书馆杂志》2002,21(11):66-68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弥补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缺憾,两者相互补充,较全景地展示了历史遗存中国家谱的总体面貌,填补了中国(大陆)目录史上编撰家谱专科目录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使用家谱资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华享 《图书馆》2006,(5):45-48
文章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说明要科学地使用家谱资料,不要假借家谱来证实某些子虚乌有的史实,不要盲目相信家谱上关于家族世系源流的叙述,不要借家谱上的只言片语进行穿凿附会。  相似文献   

8.
朱伶杰  朱娅妮  张政 《档案》2023,(3):25-29+38
家谱档案网站建设是进行家谱档案价值挖掘与开发的基本途径,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浏览国内外代表性家谱档案门户网站,对网站建设背景、建设主体、网页设计、功能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调研家谱档案网站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网站建设经验,从数字资源、技术革新、功能开发、用户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站建设策略,以期对我国家谱档案网站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家谱时间落款的几种形式,重点是民国前家谱的时间落款。  相似文献   

10.
邹华享 《图书馆》2006,(6):67-69,81
文章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说明要科学地使用家谱资料,不要假借家谱来证实某些子虚乌有的史实,不要盲目相信家谱上关于家族世系源流的叙述,不要借家谱上的只言片语进行穿凿附会。  相似文献   

11.
家谱档案的收藏与利用是国外档案工作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特别是家谱网站更以其完善、人性化的服务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文章对国外家谱网站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对我国家谱网站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家谱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家谱文献资源的征集与采访,推动家谱资源数字化与共享,实现家谱文献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肖玲 《图书馆论坛》2006,26(3):214-215,180
介绍了广东、海南两省家谱文献的收藏和整理状况,分析了两省所藏家谱文献的地区、姓氏、时代、版本类型等特点,对两省家谱文献的收藏和整理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档案界对于家谱的档案属性几乎众口一词的肯定,从家谱的发展史的角度,逐个时期地分析家谱内在档案属性的演变和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明确其档案属性是一种变化的运动的历史的过程,从而对家谱的档案属性进行辩证地、分析地看待。  相似文献   

15.
邹华享 《图书馆》2001,(6):9-12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广西家谱收藏现状与征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典籍(国史,地方志,谱牒)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广西家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广西家谱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家谱收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巴音 《中国档案》2003,(10):54-55
相关背景: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有研究者说,家谱是一块块历史的碎片,它用独有的方式映现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风俗、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最早的家谱,主要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事迹,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官的主要依据。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权力进一步下沉,氏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家谱失去了以往政治功能,更多地由官修变为私修,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的盛况。20世纪5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土改时期,随着旧的宗法关系的打破,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了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两万种家谱被人毁掉。而进入80年代,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民间修谱之风又开始慢慢升温。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收藏有1.45万种家谱。2001年文化部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据悉,上图目前已经收到大陆报上来的近5万种家谱条目,目前正在加紧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家谱的本质仍是生命之链的接续。只有家谱.能够让最卑微的草民得以在文献记载的历史中.留下曾经生存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结合对东阳家谱的研究,论述现存家谱的重要作用,以及开发利用好家谱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寻根认祖是人类的共性之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记录祖先、认同祖先的意识,久已有之。超越了族别与国界,各个民族都有这种传统。世界各地都有自己形式的家谱。中国家谱记载的内容与西方家谱不尽相同,中国家谱通常记述了家族的兴衰,如世系繁衍、人口增减、居地迁徙、婚姻状况,以及重要成员的社会地位、文化著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