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华网为代表的权威媒体护航报道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历史眼光”主要是从纵向的时间因素考察的,“世界眼光”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因素考察的。护航报道努力扩展和延伸新闻报道的时间纵深度和空间广博度,使时间之“线”与空间之“面”交错而成新闻报道的立体时空。护航报道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新闻报道眼光更具时空穿透力和辐射力,从而真正领略到新闻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新闻眼光是一种环视的眼光,即一种历史的眼光,比较的眼光,只有环视比较,才能使作品凝重深厚,才能增强新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王莹 《声屏世界》2009,(2):20-20
工业新闻报道是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工业报道除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电视采访和写作技巧外,还必须掌握经济新闻采写规律,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经济眼光看新闻,为观众提供有用、看得懂并愿意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对外报道是向世界说话,话题当然要是海外受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怎么去选取这些话题,又如何使这些报道在海外引起关注,产生反响呢?这就需要我们用世界眼光来审视对外报道的题材,拓展对外报道的空间。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关健斌 《新闻记者》2007,(11):73-77
国际报道以其重大性、热点性、全球性正成为新时代读者极大关注和强烈需求的新闻主题,也是众传媒激烈争夺的报道领域。然而,今天在我们的国际报道中,有一种现象很值得关注,即不加取舍地照搬照抄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也就是本文所特指的"拿来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媒体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第一时间".目前各媒体对其运用是否恰当?研究发现,当前"第一时间"运用在某些新闻报道中并不能准确表明一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时效,反而是个容易被媒体用于掩盖其时效落后的概念.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应当慎用"第一时间",而代之以具体时间清楚交代发稿和报道的准确时间.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东南传播》2011,(4):124-126
本文拟以第六次"陈江会"为主题,采用内容分析法检视台湾<自由时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特点,同时运用文化研究的视角辨析其特点形成之原因.研究发现,<自由时报>对于第六次"陈江会"的报道非常之频繁,经济新闻的报道呈现了特殊的报道形态,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互相拉扯,议程设置的效果非常之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出台以后,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大大“缩水”,腾出的媒体空间报道什么?怎么报?这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其实,中央在《意见》中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就意味着记者要眼睛向下,身子下移。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5,(1):27-27
1.报道论证有失偏颇.有的作者在新闻报道确定出主题思想后,不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写报道,而是站在某一个立场上为某一个因素大做文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不公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启航驶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引起了海内外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权威媒体对此进行了高调的宣传报道.在长达几个月的众多护航报道中,涉及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内容普遍地、持续地、高频率地出现,郑和航海及与其有关的文化因素(以下简称郑和文化因素)成为护航报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如果我们详细、全面地分析和解读郑和文化因素,就会发现它对于护航报道在开拓新闻报道视野、塑造军队和国家形象,协调国际化与民族化传播的关系、提升报道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佚名 《记者摇篮》2006,(9):52-52
报道论证有失偏颇有的作者在新闻报道确定出主题思想后,不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写报道,而是站在某一个立场上为某一个因素大做文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不公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代报刊的新闻报道记录并见证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世相和众生百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然而,从时间的维度,追踪和剖析海量新闻中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相关研究尚为数不多.该文由此构建针对近代报刊的时间信息标注工具,从批量新闻报道中抽取时间信息并自动转换为标准格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网络模型,计算报道之间的时间关联性和内容相似性,利用有向加权网络的特有属性,追溯并探索特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方便读者按照时间进程浏览新闻的前情回顾和后续发展;而且可以帮助研究者高效获取事件的背景知识和演变态势.该文使用《东方杂志》1911-1921年的"大事记"专栏的新闻报道作为实验数据,构建新闻网络,智能抽取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并结合特定史料加以分析佐证,旨在为近代史的知识发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宏观思维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对经济报道尤其重要.这既是由新闻报道的普遍性要求决定的,也是由经济报道的特殊性决定的.人们对于经济事实的感受和经济新闻报道之间是有差别的.经济事实在生活中是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而经济新闻报道的责任在于,把读者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感受变成整体的和全面的.也可以说是从全面和整体的高度,向受众解释他所感受到的零碎、复杂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4.
南北极科学考察时间长、任务多、关注度高,是做好极地新闻报道的重要时机.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共开展26次南极科学考察和4次北极科学考察,每一次考察都为随队记者提供了丰富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如何宣传好这“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充分激发起全省上下的改革激情和创业创新活力?浙江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对宣传报道的创新进行了多方探索。“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公布的时间有先后,这里,笔者尝试截取每项举措公布后的一个星期,也就是各方反映最强烈的阶段,作为考量的时间轴,对浙江日报的相关报道试作分析。多一点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打击索马里海域日益猖狂的海盗行为,保护过往中国船舶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次护航行动是我国海军首次赴远洋执行军事任务,护航行动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派记者随舰艇编队出海,新华网开设专题对此次行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本文运用传播学的框架分析理论,分析网络媒体中的"舆论尖兵"--新华网是如何通过军事报道塑造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事专业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眼光"和"科学家眼光",不仅仅要掌握新闻报道的规律,还要对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有深刻的认识. 选好新闻报道角度,使会议新闻报道焕发勃勃生机 在专业新闻中,会议新闻占了很大一部分.能否写好会议报道往往决定着专业新闻报道的成败.目前,一些媒体对会议的报道中常常流于形式,千会一面: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会议就某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听取某人报告,内容一、二,三.某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某某主持,某某领导等出席了会议.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专业新闻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相似文献   

18.
数字,作为量化的指标,可以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尤其是来自重要信源的数字,更能够赋予新闻报道以可信性与权威性. 历年的"两会"新闻都离不开数字.因此,如何在报道中运用好数字,如何写好数字新闻,成为各家媒体在"两会"新闻竞争中角逐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两会"报道的数字运用,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出三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重历史传统,讲历史眼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质.过去是,现在也是.据说,在西方世界,“自黑”国史和民族英雄不算啥.但是,在中国这个重视历史传统、文化道统的国度,“自黑”国史、“恶搞”民族英雄,不合传统,也不合现实.照搬拿来,肯定不行.对此,媒体和新闻人,应该有起码的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20.
在第2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2010年9月9日播发的《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一稿,荣获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历史眼光、传神笔法、全球视野,透彻分析抗击自然灾害带给人们启迪的新闻精品.有人评价这篇通讯"填补了国内诸多媒体对自然灾害深入思考报道的空白,是一篇全面展现、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稿件播发后,包括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在内的80多家报刊在重要版面突出刊发,广播电台大量播报,起到了正面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忧患意识、深刻觉悟的经典之作,时间将凸显这一作品超越时空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