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班级是高等学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凝聚力正在不断弱化。群体多样性理论聚焦社会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关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群体多样性的价值,提升群体效能,增强群体凝聚力。从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分析了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现状。群体多样性理论适用于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将相同类型的学生个体组合成多个群体,激发每一个学生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黄晓青 《成才之路》2021,(15):24-25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与教育者,对于培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增强班级凝聚力及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创新管理机制、沟通交流机制,营造公平团结的班级氛围,提升学生的班级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实施的"二元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关注高职生职业认同感教育,对帮助高职生提高职业定位、提升职业素养、提高社会归属感方面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应针对目前高职生职业认同感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学校、企业、社会等四方面全力探索高职生职业认同感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归属感对于进入医院学习的临床医学生非常重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从加强班级凝聚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设立学生参与教学机制、积极参与医院文体活动建设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归属感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各类球赛对大学生球迷群体心理的积极影响研究与分析,发现球赛对不同年级、不同年级的男、女大学生球迷心理的影响差异具高度显著性。大学生球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较大,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强烈。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长,独立性增强,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有所降低。通过观看球赛可以促使大学生球迷增强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培养和认识大学生球迷的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班级边缘人"作为初中生群体中的一部分被忽视在学生教育之外,造成其种种不良表现,班级归属感的缺失是主要原因。通过提升内涵、全纳教育、参与管理、依托活动、营造文化等途径,提高"班级边缘人"的集体认同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单位,在中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班集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对于高职生而言,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可以弥补基础教育阶段"爱与归属感"的缺失,而且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关于高职生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8.
专业对口型辅导员因其所学及所从事专业与所带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上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对口优势,从专业方面着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的专业意识有利于学生清晰认识、把握、理解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归属感和角色认同感,提升学生的专业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以导师为主导、以专业学习为主要任务、以个体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特点,容易产生制约班级凝聚力提高的诸多因素。在实践中,可以从创新班级组织形式、拓展成员交流渠道、做好研究生骨干培养、抓住建设关键期等方面开展工作,增强研究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以及成员间的情感联系,从而确保班级建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0.
王丽新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106-107
高职学生班集体归属感普遍缺失,因而应大力培育和发展高职学生的班集体归属感,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班集体荣誉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主要途径是抓好班级日常管理,搞好教学活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班级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重要方面。大学生群体归属感的需要,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社会资本的建构要求强化班级凝聚力,而大学生个性特点强,高校班级观念的弱化,班级核心人物的功利化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阻力。创建班级共同文化,建设虚拟互动平台,开展常规集体活动,建立班级核心人物权威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归属感的问题,积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幼儿归属感概念及案例进行阐述,从培养幼儿的交流感、舒适感、安全感、认同感、幸福感等心理学角度,分享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幼儿归属感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班级管理建设中,渗透心理辅导的教育与理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改善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状态的迫切要求。通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这种心理辅导,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成就班级建设。因此,在班级管理建设中,渗透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课题与任务。本文主要从班集体荣誉感、个性化激励等心理辅导方面浅谈班级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着凝聚力、归属感缺乏等问题,文章对团体心理辅导引入班级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增强凝聚力形成好班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刘龙海,杨欣虎一个班级能否建立良好的班风,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班级对每个同学是否有凝聚力。凝聚力大的班级,其成员的“归属感”强,班级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笔者现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和身心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班级凝聚力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提高班级凝聚力也是高职生对班集体实际的内在心理需求,同时,对培养高职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其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晓飞  刘静 《文教资料》2011,(6):184-185
转专业是高校的普遍现象。本文根据我校转专业的具体情况,指出转专业班级具有住宿分散、构成复杂、凝聚力难形成、归属感欠缺等特点.提出应从做好交接工作、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利用好网络平台、抓住学风建设月契机、提升自身素质、层级管理与轮值周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工作.以促进转专业班级的班级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职班级群体因生源、地域、家境、心理等差异呈现的班级群体"异质化"现象易使之趋于"乌合之众"。基于"共同体"的班集体建设可使班级成员具有"在场"感、共同目标和集体归属感,从而形成高职大学生对班集体的角色认同、共同愿景和班级凝聚力。对于"班级共同体"的建设,高职班主任起着"共同体领袖"的作用,应摒弃传统的"缄默式"管理而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功能,做到由"管理型"向"建设型"转变、由"独奏型"向"伴奏型"转变、由"日常型"向"导师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班级建设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技工院校班级建设中是拓宽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种有效尝试。它可以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解决当前班级出现的矛盾焦点,提高学生的稳定率,增强班级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郑碧新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48-150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班级凝聚力受到巨大挑战,学生动向具有分散性与流动性的特点,使班级凝聚力建设失去了空间依托和时间保障。要搞好班级凝聚力建设,须着重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寝室阵地建设和班级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