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当前中国传媒报道与司法审判时有冲突、碰撞的背景下,作者考察了二者产生矛盾和碰撞的原因。作者认为,一般来说,传媒报道是以道德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法院审判是以法律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传媒与法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多体现为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作者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基于对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存在的差异和冲突的理性分析。本文以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冲突与契合为视角,澄清理念和制度上的误解,以求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做出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在价值层次上的沟通与融合,以真正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和法院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传媒业运作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现象进行了阐析。作者先在理论上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辨析 ,然后列举传媒业中与单一传媒组织以及传媒集团有关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现象 ;论文最后就如何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对传媒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媒资本呼唤法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刊今年第四、五期独家连载了中国记协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的调查报告《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 ,在业界和学界引起极大反响。本刊特约请新闻法学专家魏永征研究员从法律层面上对传媒的资本运作加以论述 ,其中不乏独到的观点 ,以期引起读者更多的关注 ,进而深入探讨传媒资本的运作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媒影响力本质上就是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传媒影响力的发生和建构 ,主要依赖于传媒在三个环节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即接触环节 :吸引注意的关键在于传媒内容和形式的极致化操作 ;保持环节 :构筑受众之于传媒的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 ;提升环节 :选择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人群、占据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按照社会实践的“问题单”的优先顺序定制自己的产品。本文是作者就以往对传媒影响力问题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2020年全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共搜集到传媒法相关事例923个,本报告在概述本年度出台的有关传媒指导方针和基本法律规定之后,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监管、互联网治理、信息公开、著作权保护及人格权保护这五个领域作出述评。文中未注明年份的表述时间均为2020年。一、有关传媒的指导方针和法律规定本年度传媒法治建设获得重大进展,《民法典》及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传媒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伟 《中国记者》2018,(3):21-23
作者介绍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与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联合孵化的国内首款"聊天新闻"APP——下文客户端独特的新闻呈现和运作模式,并探讨了其对智能新闻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推动下,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风貌。本文从特殊管理股、混合经济、跨媒介经营、股份制合作、监管机制等多角度入手,通过对近期内有关出版传媒集团重要政策及重大事件的解读,揭示出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十大趋势,以便为出版传媒集团的实际运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汪洋 《传媒》2012,(6):66-68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传媒经理人面临着各种经济犯罪的法律风险。该文结合传媒经理人的特点,分析了传媒经理人的法律环境,并对传媒经理人防范经济犯罪法律风险的途径以及如何运用法律实现自我保护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二伟 《新闻界》2008,(5):65-67
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传媒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严重。传媒企业品牌意识逐步觉醒,品牌化经营已经成为大多数传媒的共识。然而,许多传媒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缺乏从战略高度对品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本文从传媒企业经营的整体战略出发,对传媒品牌运作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并试着探讨如何实现传媒品牌运作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无间有道江湖永存,道之大道,存之大存。道存兄弟,值得人想。查道存查道存,现任安徽电视台广告中心副主任,投身传媒事业十三年,历任安徽电视台广告中心企划部经理、常务业务部经理。复旦大学首届传媒管理EMBA,企业管理和法律专业双学士,资深媒体运营专家。在媒体战略规划、频道广告经营、电视剧运作、覆盖策略、专业客户服务、节目策划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领土疆域为研究范围,从报刊业与政府博弈的角度出发,从而发现一条清晰的演进线索,即政府经历了对报刊业的逐渐介入、直接管控到逐渐抽身的角色转换,相应地报刊业完成了由被政府掌控再到私人报刊业的回归。因而将巴基斯坦报刊业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初始期、发展期和新时期,并分别论述了每个时期的报刊业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已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基本问题入手,对转企改制过程中校社之间关系处理、改制后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健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全国各类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采购量急剧上升,针对这块新兴的团购市场,出版业应予以足够的关注.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团购的特点及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结构进行剖析,就出版社的营销策略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闻界对世界的影响 ,正像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先锋一样 ,没有谁能与之问鼎。然而 ,《新闻的要素》著者认为 ,新闻人最感荣耀的“独立、真实、客观、公正”等信条正在美国遭到亵渎 ,人类克服意识饥饿的食物链也被空前污染 ,一些正直的记者忧心如焚。今天的新闻界像今天的世界一样 ,正在发生令人无法预测的空前变动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新闻以及社会制度正在落后于新兴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 ,集权的或过度商业化的媒介体制都在啃噬着新闻传播的健康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外期刊出版管理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涂晓华 《编辑学报》2010,22(4):374-376
为提高中国期刊业的竞争力,从中外期刊业出版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中外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的办刊管理、出版立法、开放存取模式、经济调控机制、行业组织管理.认为我国对期刊业的管理方式应转向主要以经济、法律手段进行的间接管理,行业组织的行业管理职能应得到强化,同时期刊发展应顺应世界学术出版潮流,加强开放存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吴锋 《出版科学》2007,15(5):38-41,52
2006年我国期刊业获得了稳步增长,不同类型期刊的运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和经营性期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子杂志市场引起关注.同时,期刊产业仍然面临结构不合理、集团化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未来几年,期刊产业将围绕集团化、产业化和发行专业化的路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尤其移动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出版业带来很大的冲击,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树立与提升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大学出版社微博,采用内容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探究其微博传播的现状以及传播内容的类型、丰富程度、互动性、微博发布数量以及出版社自身的实力等因素对其粉丝量与好友数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视角提出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出版物发行业"十二五"规划描绘了出版物流建设的新目标新格局,但如何推动战略落地至关重要。在国家致力打造大型出版发行企业集团的趋势下,以大型出版企业集团为主体,呼应国家规划布局,担当具体建设重任,形成长期商业模式,不失为重构出版物流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肖洋  谢红焰 《出版科学》2012,20(3):68-71
数字时代背景下出版产学研协作,关系到出版教育的人才培养、出版行业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出版信息与资源共享,也是加快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出版产学研协作的动因、主要模式,揭示产学研协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简要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Australian news paper industry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ownership. He then examines the 1992 report of the government inquiry into the newspaper industry, which acknowledged that the basic cause of newspaper concentration lies in the economic nature of the industry and agreed that curr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Australian press is excessive. The author argues, however, tha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inquiry are unlikely to increase diversity of ownership or prevent future takeovers of the remaining papers not owned by the nation's two major publis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