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教材文本,不要说学生,就连不少的语文教师也是决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的。对于文本中的一些传统见解和解读,我们也往往是奉为圭臬,不敢违背。其实,人无完人,文无完文。只要我们敢于质疑,用心发现,即便是再经典的著作,也难免会有瑕疵;即便是再精辟的见解,也可以多重解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敢于质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把这种质疑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我。一、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在备课时为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等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可见,文本解读不是教师在文本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是努力寻找阅读课堂上的支撑点。无法进入阅读课堂的文本解读即使再具有独特见解,最多也只能作为教师自己的解读储备。正因为如此,在文本解读中,教师需要抓住教学重难点、语言训练、学习方法等支撑点开展,这样的文本解读才能构建起高效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无从谈起,没有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解读文本,接受美学理论有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运用。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总体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家写出的只是文本,文本潜在包  相似文献   

4.
樊高华 《考试周刊》2013,(73):45-46
"文本解读"成了热议话题,反映语文课开始理智地关注文本本身。文章提出多维度解读文本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一是国外名家对多维度解读文本的见解;二是国内名家对文本解读的见解;三是现代阅读理念对文本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起跑线。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文本解读中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是教师对教材价值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学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二是某些教师以“个人独特的见解”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此,笔者认为:规范、深化文本解读离不开对文本背景、编写意图、课标要求、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探究,应当将这些融人到我们的文本解读意识之中,内化为我们的阅读视角与品质。从而深化文本解读,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开发教材资源,就是打破习见的教材资源组合定势,以全新的视角或方式解读文本,从而构建另一种文本教学资源.这种文本的教学资源,不是单纯的原有文本资源的重现,而是有着教师个性解读的资源再开发,是教师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和确定.教师对于文本资源的选择与确定,必须建立在教师独立的见解与立意之上,必须能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发现之美,能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  相似文献   

7.
童仕林 《教师》2011,(10):65-65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预设和有效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从预设层面看文本解读,就包括学生及学生群体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及教师团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有关的资源(专家或教学资源)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预设和有效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从预设层面看文本解读,就包括学生及学生群体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及教师团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有关的资源(专家或教学资源)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文本解读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多元解读已引入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由于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再加上学生个体有着诸多的差异,因而对同一文本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多元解读的背后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教师甚至已陷入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应多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文本这一信息本源;社会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起跑线。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文本解读中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是教师对教材价值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学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二是某些教师以个人独特的见解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解读文本的过程是语文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增强语文修养的过程。解读文本既不能完全停留在文本本身,也不能单纯停留于纯粹个人化的认识上。语文教师要驾驭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反复吟咏、慢慢咀嚼、不断感悟,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切中文本内涵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识。但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文本解读呢?孙绍振在《名作细读》自序中讲到的文本解读现状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他说,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难在学生面对文本,一目了然,间或文字上有些障碍.求助于注解或工具书也不费事。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本的阅读,是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但分析、理解,肯定有一个背景、方式、角度、时空以及"度"的问题;而且,阅历、动机、信念、特质、能力、眼光等等,也都对分析、理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由于各自的"不同",即便是对同一文本也会作出不同的解读.但是过去我们的"文本解读"恰恰忽视这一点,强调的是认知趋同、答案统一甚至唯一.  相似文献   

14.
<正>文本解读,简单来说就是对文人创作的作品进行探究,体会其包含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并从中获得其内涵、意义的实践过程。文本解读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一、高中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1.答案统一,缺乏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文本解读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多元解读已引入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由于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再加上学生个体有着诸多的差异,因而对同一文本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多元解读的背后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教师甚至已陷入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应多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文本这一信息本源;社会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于永正老师提过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先把课文背出来再备课。的确,研读教材是备好一节课的根本,每一堂好课的诞生无不是从独到解读文本开始的。因而,对于文本解读,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慢慢地,我们可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老师开始埋头钻研教材,一遍两遍地读下去。只是总有一些老师文本"曼妙"之处没有发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却也分析得头头是道。到了课堂上,为了上出  相似文献   

17.
正文本解读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绕不开的问题,而文本解读问题又是让众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现实中,有些老师不清楚课堂中的文本解读应该解到什么程度,不是太浅就是太深。我觉得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不等于一般意义的文本解读。这是因为教学中的文本要承担更多的功能,它是把学生引向既定培养目标的凭借。所以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在一般性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再经过教育学加工而产生的。语文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高手,就必须以两种身份来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8.
<正>不可否认,文本解读是有深浅的,但这个"深浅"指的并不是整个文本,而是文本的主题或思想。而对于整个文本,解读是有层次的,语文教师只有在各个层次上解读出符合语文性质和学情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地呈现文本,完成课堂教学。此外,语文教学的优劣也不只是通过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否来体现,语文是有温度  相似文献   

19.
<正>作者意图在文本解读中到底如何处理已成为一个难题。一方面,国外的"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都已证明作者意图不能作为文本解读的依据,且这两种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和语文界都已经得到认可,形成共识。另一方面,分析文本要联系文本创作意图在中国传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孟子首创"以意逆志"的解释方法论,这是中国古典解释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自觉理论意识的心理解释方法论,它与"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建立起文化经典解释方法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即便今天,它对于语文文本解读仍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评判价值。那么,到底如何来对待作者意图呢?我们有必要先弄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探究活动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深入文本思想、解析文本语言、填充文本空白三个方面进行了文本的多元解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