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开华 《教育革新》2007,(10):35-35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一些文言篇目。  相似文献   

3.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4.
文言词汇主要以单音节为主,我们往往把对文言虚词的关注放在单音节虚词上面,而忽略了复音虚词,其实一些常见的文言复音虚词对于理解文章是至大重要的。下面我们以文言文Lfl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为例,谈谈文言复音虚词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考点透视】高考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从1997年的42个,降至2003年以来的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相似文献   

6.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7.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常见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直接考查其语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在积累  相似文献   

8.
"之乎者也以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文言虚词在古代诗文之中担负着表达情感与语气的使命.假若没有虚词,那文章便会丢失"性情",失去应有的活力.正因如此,在高考古代诗文阅读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题目,而从答题的情况来看,都不够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就感到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也不是没有办法,下面的几种方法,就可以快速地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0.
陈智 《广东教育》2005,(12):38-39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1.
考点阐释 理解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作用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的一个知识点。《考试大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技击指津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此考纲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1.“常见”一词明确了考查的范围,一般情况下,近几年高考考查的虚词常见的有18个:  相似文献   

13.
廖瑾 《广东教育》2013,(12):9-9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具体是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下面仅就广东卷的命题特点和考查重点进行分析,并予以一定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因而得分率一直很低,从1997-2003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得分率始终在0.51-0.58之间,而2004年辽宁卷抽样统计中该题得分率仅为0.34,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两条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文言文教学中,虚词的用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由于充作文言文虚词的字人多为兼类,使得文言虚词看起来量较少,似乎很简单,实际上用法灵活,比较复杂,不易掌握。而掌握好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又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文言虚词的教学,应给予充分重视,应通过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虚词,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1年《考试说明》规定常见文言虚词由2000年的30个减少为20个,但“乃”字仍在常见虚词之列,为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词,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雪魁 《现代教育》2012,(6):102-102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阅读     
【聚焦考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正确断句。 2.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能理解并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是指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语境理解并加以解释说明。近几年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考查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直接考查虚词的题目一般是3分,翻译题和其他间接考查虚词的地方也很多。因此,古诗文教学文言虚词的学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杨廷珺 《新高考》2011,(Z2):23-26
《考试大纲》对于文言文复习列出了以下知识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筛选文中信息;(五)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下面逐一介绍一些复习这些知识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