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考题示例]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一、作文题目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别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的《春》(《初中语文》第一册),是一篇以春景为审美对象的优美散文。它是那样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我们的心灵。每教一遍,都有一种新鲜的感受和体验。这主要是因为它运用了描绘的方法,艺术感染力特别强。 描绘,不是实录,不是说明,也不是逻辑的推理与判断,而是一种形象思维,一种形象化的艺术方法。如果我们去写一种事物,或去写一种境界,要做到形象而不抽象,抒情而不枯涩,充实而不空泛,鲜活而不板滞,含蓄而不浮浅,流动而不静止,洒脱而  相似文献   

5.
唐惠忠 《现代语文》2005,(10):34-3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余秋雨《文明的碎片》中写道:“成熟是一 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 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 终于停止向别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 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 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勃的豪情发 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 了海。”  相似文献   

6.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东家的柳树矮一点儿,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儿,也不必向邻居解释自己并没有独占风水的企图。  相似文献   

7.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张宏 《学周刊C版》2014,(4):71-71
孩子撒谎不是天生的,但由于后天教育方法的失当,使孩子撒谎成为了一种本能,而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又为这一种本能加上了一层自我保护的坚硬外壳。  相似文献   

9.
孩子撒谎不是天生的,但由于后天教育方法的失当,使孩子撒谎成为了一种本能,而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又为这一种本能加上了一层自我保护的坚硬外壳。  相似文献   

10.
流行歌曲的歌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语言,当代歌词创造性的打破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的藩篱,呈现了一种"语不接而意接"、"无理而妙"的陌生化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走进柏继明老师的课堂,我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真实而不虚浮,朴实而不沉闷.  相似文献   

12.
智者常乐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许多人难得快乐,或与快乐无缘,惟智者常乐。智者是这样一种人:头脑睿智,目光敏锐,胸怀豁达,洞察世事,明察事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得之,水到渠成,不刻意追求;失之,本不属我,是自然之态。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活出了人生的高境界,活出了自己的阳光。智者凡事从容。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心态。面对挫折,从容相待,面对危难,从容不  相似文献   

13.
达永梅 《甘肃教育》2011,(16):68-68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相似文献   

14.
三种人     
木心在自己的《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中说:人分三种,一种是伟大而又善良的,比如苏格拉底。一种是善良而不伟大的,比如我们大多数。第三种是伟大而不善良的。  相似文献   

15.
严永梅 《湖北教育》2002,(19):43-43
纵观一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给人一种厚重感:深刻而不浮躁,朴实而不花哨,舒放而不压抑,清新而不张扬。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取而不上.何为"取而不上"呢?"取而不上"是指高考考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没有按时到其所被录取的学校进行报到、注册而选择复读的一种现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由于许多学生"取而不上",使得部分高校不得不降分补录.尽管分数一降再降,录取一补再补,但仍有一小部分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相似文献   

17.
【典题分析与方法指导】 一、运用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典题1】(2010年全国卷Ⅰ)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中学调研,抽查了一些学生作业和考练试卷,发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作业常常只有公式,不写解题过程,缺少附图或附图不清,书写混乱,没有规格,计算不准确,甚至有的不注意计算出的最后结果;而另一种现象就是书写整齐,格式规范,推理清楚,计算一点也不含糊。我就这  相似文献   

19.
作为广义请求权竟合之一种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在我国民法领域中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其作为一种成熟而科学的理论,有着异于连带责任理论而独立存在的价值。作者对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确定、类型和效力、债权人对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求偿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内部求偿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之友》2010,(3):27-27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