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2)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树民 《云南教育》2007,(9Z):23-2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析概念和遵循的规律,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初步掌握由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力的方法,运用力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三角形。通过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知识。(出示教学目标)二、认识三角形的意义。1.感知。教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多媒体演示学生所说实物,并闪烁实物中的三角形部分。)2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正交分解法是处理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_一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构建“问题场”。师生在“问题场”中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场”可分解如下:1.课程目标的加工场。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的结果。课堂提问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其正确地理解与分解,让目标在  相似文献   

7.
花押娣 《物理教师》2010,31(11):6-8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第三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它继“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不仅深化了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也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一个实际的力,仅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分解结果不唯一,  相似文献   

8.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变形与简化,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可以用更简单的三角形定则来代替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愿望。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桌上的物品当成积木,同桌合作搭一…  相似文献   

10.
“过程”目标化,值得三思!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把“过程与方法”列为“三维目标”之一,我感到困惑和茫然。焦点是“过程”到底可否定位于“目标”(无论课程目标,还是教学目标,抑或学习目标)?“过程”在课程目标体系中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过程”对于“方法”而言.是两个并列的“目标”术语,还是前提与目标、途经与目标、经历与目标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兴仁 《甘肃教育》2010,(16):29-3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的“五心”,即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和旁心,它们的性质是: (1)三角形的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两倍. (2)三角形的垂心与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新三角形的垂心(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是原三角形的另一顶点.  相似文献   

13.
一、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到三角形定则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它们的合力F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1所示.这个平行四边形中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故可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形定则:将两分力首尾相接,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意义,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索数学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金刚 《中国教师》2023,(3):71-75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统整优化的设计活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纠正传统“流程式”教学设计重流程、轻过程,内容多、目标少,方法多、解决少的偏向。倡导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整合知识、技能,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手段,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出“结构化”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近期笔者在研究三角形四心(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的向量形式时,通过类比联想,探究出三角形另一个“心”(在此姑且称为“奇心”)的一些漂亮结论,在此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11-15这些数字和“How many…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数学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具体目标。其中“数学思考”这个目标对指导数学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需要我们作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几个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公开课,发现他们的讲课有不少共通点:(1)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2)强调“字字落实,句句过关”;(3)教学形式基本为串讲,进行逐句翻译讲解。这不禁让我困惑:文言文教学怎么只见“言”而不见“文”?  相似文献   

20.
何文周 《物理教师》2010,31(3):38-38
1问题提出 人教版新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我们通过实验得到分力与合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紧接着课后的“问题与练习”第4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64页)中辨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却难以让自己心悦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