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而“润泽生命”应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一种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必须坚持生命教育观、和谐教育观、主体教育观、生态价值观、多元主义教育观,从而担负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育观是教书育人,现在的教育观是教学育人。不以书为纲,而以教学环境、教学情景的创没为教育资源,老师、学生、教材、经验都是教育资源。现在的教育观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为目的的事业。具体地说,就是用教育的手段来育人、育爱、育知、育能、育价值、育创造。简言之,就是:教育人、教育爱、教育知、教育能、教育价值、教育创造,完全否定了原来的“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因为教师在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也在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取向。教育要“适合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独立主体、能动主体、发展主体等方面的属性,因此,“适合学生的教育”,必须是以个性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造教育观为主导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狄尔泰把教育纳入人的生活视野之中,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使传统教育中的“知识教育”变为知、情、意全生命的活生生的教育,从而把人引向作为“总体人”的生成之路。了解和借鉴狄尔泰的教育观对今天的素质教育实践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文化充斥下的当今社会,高校思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教育无痕”的大爱思想观迁移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无痕教育观”,阐述了“无痕教育观”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无痕教育观”的途径和方法,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教学的精神交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科技理性当道,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知识至上。因此我们必须实行由“知识”型课堂教育传播到“生命”型课堂教育传播的转型,即实现由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到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的转向。我们试从传受双方的“事前信息”约定、“生命价值观”教学理念的重构、师生关系的角色定位、语言有效性要求的合理追求四方面为教育传播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内涵,我认为是一种责任,其根本使命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挖掘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能量的释放和升华。为了更好地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我校提出了“关注生命、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狄尔泰把纳入人的生活视野之中,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使传统教育中的“知识教育”变为知、情、意全生命的活生生的教育,从而把人引向作为“总体人”的生成之路。了解和借鉴狄尔泰的教育观对今天的素质教育实践将大有神益。  相似文献   

11.
远程开放教育是“教”与“导”的转变,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要认真研讨学习者、导学者、教学内容和网络工具等导学过程,处理好面授教学、教材和媒体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流行的生命教学理论大多是西方的舶来品,移植照搬色彩浓厚,缺乏对本土生命教学思想的关注。《中庸》作为儒家表达性命之学的经典著作,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生命教学思想,具有本土生长性,适应本土性,实践操作性等本土教学论的典型特性。《中庸》的生命教学思想精辟地表达为“尊德性而道问学”,从方法和内容层面简练地展现了儒家生命教学思想的精髓。深入挖掘《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生命教学思想,对构建我国本土特色的生命教学理论和解决当下我国生命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个别化教学是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重要途径。教育理念支配和指导着教学的态度和行为,践行个别化教学必须在思想上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个别化教学必须确立以生命价值为基点、以潜能发掘为目标、以教育性管理为保障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历史与社会》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要学习好《历史与社会》,也只有在学习中融入社会生活,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利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本文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生活化教学为探讨主题,提出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从课前深入生活、课堂提炼素材、课外实践探究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深入生活、融入社会、学以致用的最佳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加速改革。要突破传统的偏重教书本知识的应试教育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突出创新意识培养,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教学方法,确立新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出现对传统教育中以“两课”教学为主体的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要正确理解和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对“两课”教学具体方法变革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三观”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学生“自律”能力的不断提高来抵御网络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土壤中,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中西对"龙"形象所表现出反差极大的不同理解,正说明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中西文化的碰撞.因此,要消解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应寓语言教学于文化教学之中,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在文化互尊互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立体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求同存异,潜移默化,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提出者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他认为,学科教学应该坚持“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同时教育必须借助生活这一途径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一教学理念对我们当下的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以启迪。文章结合作者的相关教学经验以及理性学习,对“教学生活化”理念下的中职语文写作活力课堂构建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对相关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以及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两课”是教育部规定包括高职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两课”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外,还必须做到“六多”,即多看,多思,多记,多背,多写,多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