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入教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3、4、5分别组成能被2、5整除的三位数,并让学生说出这样组数的理由。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三个数字能否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如果“3”不放在个位,看组成的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师:奇怪,为什么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评】在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容易产生由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来判断能否…  相似文献   

2.
在揭示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写出四个数:336、9256、490、53;要求学生判断它们能否被3整除。  相似文献   

3.
张见 《小学教学研究》2006,(9):29-29,56
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善于验证猜想并不断完善猜想,让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鼓励猜想——提出课题【片段一】师:用3、5、6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吗?生:356或536能被2整除。师:为什么这么摆?生: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师:同样用3、5、6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一个能被5整除的数吗?生:365或635能被5整除。师:为什么这么摆?生:个位是0、5的数能被5整除。师:那你能否用这三张数字卡片摆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呢?试试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人类知识发现源于“猜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猜想的机会,培养他们猜想的习惯,教给他们猜想的方法。下面以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的片段为例,谈谈猜想在教学中留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问题的提出]根据课本的安排,本课要使学生认识和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掌握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的方法。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这是我想通过案例研究尝试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1:个位是3、6、9的数。 生2: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相似文献   

7.
近来听课及参阅教育期刊,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导入。无外乎以下两种,试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8.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节值得研究的课。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刚刚学习的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这个数的个位,但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要看这个数的数字和,从观察数的个位到观察整个数的数字和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思维跨度,  相似文献   

9.
对于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都是普遍认同的,我们都知道要关注个体差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普遍认同并不代表普遍有行动、普遍有策略。鉴于此,我认为身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重要的还要将口号付诸于行动,考虑怎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个问题。为此,在设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的导入时,我认真思索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从知识的逻辑基础而言,基于学生刚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很有可能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从个位人手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从知识的现实基础而言。  相似文献   

10.
杨景有  何岩 《辽宁教育》2003,(1):123-12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54页及练习十二中的有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经历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探索过程,掌握并能运用其特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保位 《河北教育》2006,(10):42-43
教学片段: 师:谁愿意在黑板上任意写出两个二位数,两个三位数,两个四位数。 生:18 27 534 329 3085 4194 生:54 35 723 507 3210 9758 师:谁能判断一下这两位同学写的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并说出你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石艳 《江苏教育》2007,(20):33-33
作家张爱玲写道,人生中有许多不可少走的弯路。我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同样也有不可少走的弯路。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3.
陈老师要同学们用1~8排成能被9整除的最大八位数来。小明排出了——8 7 4 5 6 3 2 1.验证一下,这个八位数可以被9整除.同学们谁也不能确定这个八位数就是最大的一个.你知道吗?有时候成功的大门往往是虚掩着的,你只要有胆量一试,不经意间就会成功.将1~8倒序排成“8 7 6 5 43 2 1”,即是能被9整除的最大八位数。下面请你思考:在下列空格内,填入相同的一个数字,使每组的数均可以被9整除.填哪个数字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师:请你用3、4、5三个数字组成能被2整除的三位数。生:354、534能被2整除。(教师板书)师:用3、4、5三个数字组成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  相似文献   

15.
何宝群 《辽宁教育》2004,(1):120-12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修订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段文 《南昌教育》2005,(11):27-27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一节优质录像课《能被3整除的数》,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7.
1.激发兴趣,使厌学变乐学。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充分利用新知识与旧知识、已有知识与未学知识,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临界点,精心设疑,创设能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突破认知界面。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以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让学生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去验证、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就能迅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课首巧设悬念——扣人心弦。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我刚学了一个本领,今天忍不住想来卖弄一下,你们愿意成全我这个愿望吗?生:(齐答)愿意。师:谢谢。我学的本领是你们任意报一个数,我都能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出乎教师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当教学的某个细节脱离了教师的预设,使教师感到措手不及的时候,怎样科学、巧妙地调控,使自己不至于陷入尴尬的局面,这,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反映。上例中,该教师的预设线索清晰、循序渐进:在创设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在“组数”游戏中复习旧知,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在“摆数”活动中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而,在“组数”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出乎教师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学生已经预习了新课,知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猜测-探索”式数学课要求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创设认知上的冲突,鼓励学生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探索,同时创造合适的机会,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猜测、探索中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