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生活化,主要是指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随着对智障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现行的课程和教材使用性低,不能满足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最终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针对目前这种现状,’我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对课程内容打破各学科的逻辑体系以及各学科间相互隔离框架。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规律。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大胆进行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初探。  相似文献   

2.
依据智障儿童身心特点和缺陷补偿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智障儿童自信参与的劳动来补偿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增强智障儿童的健康体格,促进智障儿童的运动协调,发展智障儿童健康的个性品质,从而让智障儿童全面发展。本文以智障儿童的劳动教育实践为基础,将美育与智障儿童的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劳动教育丰富智障儿童美育的内涵,拓宽智障儿童美育的实施途径,试图挖掘美育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综合功能,从而使智障儿童从生活的真正意义上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教育。智障儿童是特殊的儿童群体之一,由于大脑出现器质性的损伤,大脑发展不全,在认知、心理、运动以及社会交往中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儿童之后的健康成长。而这些障碍其实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加以改善,帮助儿童过上正常的生活。本文就感觉统合训练对智障儿童的实效性影响以及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国内关于智障儿童体育教学的文献进行梳理,从智障儿童体育教学的作用、内容、目的、原则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智障儿童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智障儿童教育,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接受教育机会,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社会协同体制,以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智障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格局。政府应向社会组织让渡一定的参与兴办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权利,或向社会组织购买智障儿童特殊教育服务;社会组织也应切实提升社会责任感,广泛链接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动员相关社会公众参与,并认真搞好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教学与科研,不断提高智障儿童特殊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贯彻"全纳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遵循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思考、实践,突出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和研究,不断探索智障儿童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障儿童。培智学校的教育应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从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8.
分析智障儿童识字教学的现状,从识字教学游戏化、识字教学情境化、识字教学生活化、识字教学拓展化等方面,对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提升智障儿童心智,使其回归主流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张新周 《成才之路》2020,(10):68-69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原因,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长大后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弱。儿童阶段通过个案分析科学训练,对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帮助智障儿童制定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引导智障儿童走出封闭的小圈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前智障儿童普遍具有语言障碍,影响其思维、沟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前游戏特性、关注个体差异为指导思想,根据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出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康复校本课程“生活适应+语言”,有效促进学前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智障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遵循关爱性、针对性、系统性、形象性、活动性、反复性等原则下,通过德育教育促使智障儿童形成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无论对其个性发展还是吩其社会化过程的良好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游戏教学在我国智障儿童的教育中十分重要,通过教学使智障儿童能够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因材施教。通过对智障儿童进行动作训练来培养他们的协调性。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克服教学器材不先进、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丁志辉 《文教资料》2013,(28):139-140
劳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儿童有效融入社会非常重要和关键。智障儿童接受的以适应生活为中心的劳动技能教育,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可以使他们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并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服务对象主要以中重度的智障儿童为主。而对于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则成为特殊教育的基本目标与重要任务。这项工作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家长以及校外支持等多个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教育,以切实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促进其日后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没有好的道德教育,弱智学生良好的品行难以养成,个性难以发展,人格难以健全,自身各方面素质难以提高,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也会更加困难。因此,为了智障儿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家庭是智障儿童的第一个学校,是智障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净化”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表率,将对智障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智障儿童的道德教育要“幼儿化”,父母要从孩子的心理年龄、思想特点出发,以幼儿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安全教育是智障儿童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利用信息技术更加适合智障儿童的认知,可以将抽象的安全知识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整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和富有情趣,引起智障儿童的关注,调动智障儿童的积极性,激发智障儿童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现今社会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智障儿童要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要求,而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品德的认识度。因此,为了智障儿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智障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班就读是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之一,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和实现教育融合.但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提高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有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助学伙伴和合作小组的作用、注重考核评估等.  相似文献   

19.
智障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有很多有别于正常儿童的地方,一直以来他们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少。目前,我国因遗传疾病、缺碘、近亲结婚、妊期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智障儿童约有600万。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他们也能发挥潜能。教育智障儿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要老师和家长坚持不懈,采用适当的康复方法训练和教育智障儿童,就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20.
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为了缩小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立于社会。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