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戴圣良 《现代语文》2004,(12):30-3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明显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也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教师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当尽快认识网络,熟悉网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还应同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身体力行,教会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注重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学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堂和书本,而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互联网以它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成为我们教学的第二空间,这些特点为创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性的条件,使得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成为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协作学习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基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强调通过网络让学习者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本文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小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114+131-114,131
现阶段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指导下,网络作文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多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改变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师生平等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对于如何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这种认识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整合运用,笔者谈几点体会.在农村支教的时间里,笔者发现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初一学生的好奇心还是比较强烈的,对于如何熟练掌握这种认识工具的兴趣和求知欲都很旺盛.  相似文献   

6.
张玉梅 《教师》2012,(11):47-47
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迫切需要现代人改变教育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对于深化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数学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网络为新的教学环境、计算机为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为新的教学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依靠教室、黑板和课本进行教学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开始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目前,网络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今最普遍的现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基于Web环境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课程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追求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我们应该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高效整合,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操作、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世界里无限的信息容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通过三年的基于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试验探索,我归纳总结了在教学中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各种新兴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快速普及应用,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显著地优化教学的氛围与趣味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机会,促使学生可以在脱离教师的环境下仍然能受到相应的引导而进行学习.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便利化发展,初中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学现代化、知识便利化逐渐成为初中教学的代名词。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创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强化。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参考,对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网络教学将是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使数学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给高校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特点及高校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探究了提高数学教师基本素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经过大胆探索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段”工作机制和“六环”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经过大胆探索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段”工作机制和“六环”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技术给大学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德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在大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广应用自主学习这一科学的学习方式,从改变德育教学的学习观念、构建网络德育环境、提高大学生德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来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德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想结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行程问题应用题》,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具有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那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如何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即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与发展: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必然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惊人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把鼠标交给了学生,实现学生和电脑一对一的"人机交互",学生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想结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行程问题应用题》,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