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蕾 《新闻知识》2003,(8):38-40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的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以及广播电视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呈现出一种传播形态:新闻选择更趋向于大众,新闻报道步人大众化。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基于特殊的历史情景以及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这种传播形态从19世纪70年代发轫一直延续到当代。  相似文献   

3.
报刊大众化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现代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之一。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新闻史上的大众化报刊  相似文献   

4.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7,1(6):67-68
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寻求新闻抗战的有力途径,中国新闻事业的大众化就是他们找到的一副治病秘方。20世纪4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报刊实践如火如荼,中国新闻事业真正走向大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大众化编辑思想也走过了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同样的办报救国治国理念,不一样的新闻传播理念与从业实践:一个高举商业化、大众化旗帜,极尽负面揭丑、煽情之能事;一个恪守新闻党性原则,视典型报道、正面报道为毕生追求。这是中国媒介巨擘穆青与美国报刊骄子普利策分别在各自国家于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后半叶所演出的新闻活剧主调。探赜索隐,不同的社会体制与历史文化传统使然。本文通过"大众报纸与勿忘人民"、"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媒介经营管理和党报体制下的新闻事业管理""、负面揭丑与正面宣传"五个方面等对穆青与普利策的办报理念与实践等诸多异同进行较为详尽地梳理,以期对当下中国新闻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下,我国的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以及广播电视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呈现出一种传播形态:新闻选择更趋向于大众,新闻报道步人大众化.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基于特殊的历史情景以及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这种传播形态从19世纪70年代发轫一直延续到当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形成大众化的传播事业,但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有非常可贵的"新闻的自觉"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有严格的责任审查制度和大责任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注重道德教化,并力求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零星闪烁着对新闻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近代、现代甚至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始于西方,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东西方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新闻教育的起步和重视与大众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和西方的新闻教育产生于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报刊作为大众媒  相似文献   

9.
江萌 《新闻界》2004,(6):81-82
大众化报刊是指面向社会大众的,以广泛的社会新闻或娱乐休闲题材为主要内容,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注重知识性、趣味性的这一类报纸和期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都市报和文化休闲类期刊为代表的大众化报刊蓬勃兴起,中国传媒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后,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结构上来看,媒介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以爵士新闻事业和"小报热"为标志性符号的新闻业图景构成了美国第三次报刊大众化浪潮的主要内容。全文以新闻伦理为切入点,围绕新闻界自身和社会舆论形成的集体反思,就德性品质和新闻道德规范两个层面对美国第三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的新闻伦理观作了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2.
周志平 《编辑之友》2010,(10):29-31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Ⅰ·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再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当下的媒介融合正日益超出人们的想象,呈现出诸多的全新特质,并逐渐成为推动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各领域、各阶层都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而作为新闻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摄影工作也步入了新的历史轨道,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本文从新闻传媒机制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传播技术的进步等几方面,对这一时期新闻摄影事业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报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新闻追求,同人报刊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种重要的报刊存在形式,它在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而报刊的发刊词往往最能体现一份刊物的办刊宗旨、方针等内容.对于同人报刊发刊词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新闻价值,进而从中汲取一些对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借鉴作用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并不是与新闻事业同步产生的,而是新闻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产生的背景就在于新闻事业的主导者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阐明一定的主张。当这种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评论就应运而生了。新闻评论最早是出现在报刊上的。因为报刊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新闻载体。它一出现就呈现出态度的鲜明、主张的明确、现实的针对性强等特点。在早期政论报纸时期,新闻评论成为报刊最主要的文章,也是办报人最重视的文章。在上世纪30年代初,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轫时期,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在创刊号上直言,“在像广州这么小的社会再办…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边区群众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为阅读对象的大众化报纸.经过多年的发展,<边区群众报>形成了一个"大众化报纸--大众化通讯网--大众化传播渠道"的大众化传播过程,涵盖了报纸的新闻来源、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等多个环节.大众化传播过程弥补了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不能阅读报纸、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缺陷,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各种信息在边区社会的相通相融.使报纸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得力的宣传工具,产生了极强的传播效果和极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没有55个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不是一部完整、科学、系统而全面的史学著作."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拓荒者、毕生致力于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白润生教授这样强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逐渐向着更加完善化的方向靠拢.大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文化享受.这一背景在为新闻事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于无形中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目前阶段,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在这一快步前进的过程当中,依然暴露出很多弊端.本文针对民生新闻这一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  相似文献   

19.
"新闻娱乐化"是指伴随大众化报纸的兴起而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新闻与娱乐合流的趋势,即为了迎合受众娱乐的需求,一些媒介在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过分注重新闻的娱乐功能,形式上追求新闻的故事性、吸引力,以致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它是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也是整个传播环境泛娱乐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20.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7,(6):93-96,108
清末报刊在业务上有很大改进,创办刊发及编辑排印的报纸化,稿件编排和栏目内容的多样化,语言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体现出从书籍到报纸的真正转变.清末报刊业务的改进,不仅奠定了近代报业发展的基础,且方便了读者阅读,推动了报刊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清末报刊的发行与销售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阅报者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部分扩展到社会大众.相较于维新时期,民众对于报纸的态度有很大改变.同时,报刊对新思想、新知识的宣传提倡,很大程度上对清末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