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长时间听不到人们谈"职业感"这个话题了--不少人在身体力行,但是并没能说出来.我感觉到上海文化人的职业感是比较强的.这里所说的上海文化人,主要是指供职于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等文化机构的文化人,他们的职业感觉与对于写作的职业感觉.  相似文献   

2.
说到“档案文化”,在近年来的专业报刊上可以读到不少文章,但我始终弄不懂档案与文化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眼下“文化”时髦,不少人喜欢说某某是“文化”,因而,对不能免俗的“档案文化”,我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激起全国人民热烈反响,广大文化人更加振奋,以兰台人自居的档案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必须思考如何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兰台:中国档案文化的里程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档案文化则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和基础。离开了档案文化,民族文化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试看历代多少有名或佚名的档案人,以自己的奉献留下了历史的记忆,铸造了档案文化的辉煌。殷商史官以"卜人"的面貌参与王朝决策,在甲骨上刻记  相似文献   

4.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又是个要不断补充的话题。说它是老掉牙的话题,是因为有些人早就对此有了界定,说"电视文化是娱乐文化","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电视文化是快餐文化",甚至有些文化人煞有介事地说"电视你还要糟蹋什么"!"文学千万别嫁给电视"等。说它是个要不断补充的话题,是因为它在各个领域区别、彰显、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师曾志 《出版经济》2004,(12):32-33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是杂志媒介的最好写照.杂志界人士总说,办杂志的人都有非常浓重的"五四情结".这里主要隐喻有两层含义,一是杂志创办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因而,办杂志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试图以自身的激情影响和感染读者;二是办杂志的人往往都是文化人,在他们看来,杂志的文化传播要比市场运营更为重要.这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6.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7.
从档案期刊的角度,说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谈,我想说说编刊人。档案期刊无疑是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而编刊人对档案文化如何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各刊都在力图表达和体现档案文化,有成功的,也有正在潜心探索的,不免也有比较失  相似文献   

8.
秋风乍起,满耳就都是关于香山红叶的资讯了。据说上周日十万人同游香山,我想,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出版人的比例可能极低——马上就到年底了,年初层层下达的考核指标马上就要坐实了。秋后是要算账的,哪还有心思看什么红叶!我把这想法说给朋友听,朋友怪我实在是太扫兴了,但同时又说,出版人真的是越来越像商人、越来越缺少文化人的那份从容不迫和风轻云淡了。朋友这番感慨,完全是出于对上一辈出版人的羡慕嫉妒恨——我没少给他讲这些八卦。譬如沈昌文先生,就公开宣称"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在一篇文章中,沈公说:"我是主张吃的。跟文化人,或者思想家要搞好关系,我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普通的档案管理员. 在从事档案工作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时刻品味着作为一名普通档案人的酸甜苦辣. 同学聚会,听到辞职经商的一人不经意地说,某天,她一笔订单赚的钱相当于我月工资的三四倍.我表面装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嘴上却因为自己心里涌出的酸意,大肆"打击"她已被资本主义"拉拢"、"腐蚀"了.  相似文献   

10.
前段,在全国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中有两段台词非常刺痛档案人的心.一段是市长嫌公安局长办事没魄力,说:"你最适合当档案局长."一段是一位年龄偏大的县长找到对自己不信任的这位市长,说:"我不想到财政、人事这些有钱有权的热部门,请把我调到偏冷的档案局去过日子算了."言下之意,档案局是被人瞧不起、社会地位低下、清闲无事也无用的部门.这不是编剧的有心,确实代表了社会上许多人对档案部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国际档案日"的主题是"档案——与你相伴"。两鬓斑白的我,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感慨万分:弹指一挥间,逝者如斯夫……回想自己的35个工作年头中,就有25年从事档案工作。也可以说,我的青春岁月都是与档案相伴而过的。其间倍感从事档案工作的崇高和档案工作责任的重大。对档案工作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感触可能比一般人要深得多。  相似文献   

12.
文化·文化现象·文化人如今,说到文化我就有些纳闷儿,什么是文化?越来越看不清楚了,或许是老朽了,越发糊涂了。几个小妞,屁股扭一扭,就是文化,美其名曰"文化节"。这也是文化,那也是文化,泱泱大国,无处不文化。新文化、旧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前卫文化、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家族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花鸟文化、建筑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企业文化、官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夫妻文化、性文化、居家文化、阳台文化、床上文化……只要是事物均可称"文化"。自打旅游业兴起,各地的"文化"就争  相似文献   

13.
夏帆 《湖北档案》2011,(4):17-19
档案馆藏"三多三少、四缺乏"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档案收集工作为人诟病.和宝荣先生在编<档案管理学>一书时也说:"‘档案收集'一章本来属于薄弱环节……给人以‘初见其人乃瘦生'之感".[1]不仅是说"档案收集"这一章节很难写出特色,同时也反映出"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确实很大.  相似文献   

14.
“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关键。”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然这不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的专利,可以说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如果把上面这话换成任何一句“领导重视是搞好××工作的关键,”我看照样让人颔首称是。但在如何达到领导重视的问题上,以前档案  相似文献   

15.
<正>一路走来,满载而归,千恩万谢,感恩共产党。回忆起2011年6月,刚报到时,一位女档案工作者开玩笑说:"到档案局犹如退休。"顿时,我心里忐忑不安、此起彼伏,虽然心里装着:"服从组织安排。"但我还是去了县委组织部,文刚部长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档案是国家的重点保障工作。"这句话使我心悦诚服、受益匪浅,一直扎在我心里,一干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16.
西阳 《北京档案》1999,(5):30-31
能不能开放一个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社会主义档案市场,是笔者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去年,某家档案刊物曾刊登了《"档案市场"管理刍议》一文,提出了档案市场的问题,很能给人一些启示,可作者又说"我提档案市场管理决非主张搞档案买卖市场",可档案不能买卖,又谈何档案市场呢?看到作者陷入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矛盾网中不能自圆其说,我真想大唤一声:我们的档案人啊,你为什么老是"怀抱琵琶半遮面"?我们的档案市场啊,你为什么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相似文献   

17.
共舞兰台     
记得几年前刚分到单位,当与领导谈到求职意向时,年轻的我曾直白地答道"不想做档案工作".今天在对档案抱有拳拳热忱的档案工作者面前说此话,不免有些唐突,但这确实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我总认为寂静的兰台,无法迈出青春的步伐.当得知我们单位已达到市档案二级标准,并已有一名专职档案员时,心里不禁暗喜,随后,我也被如愿地安排到文秘岗位.  相似文献   

18.
徐青自1992年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在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工作,任档案馆主要领导也已经11年了。他50多岁,个子不高,有一对弯弯的眉毛,跟下属说话也总是笑眯眯的,是一位和蔼亲切的领导。在档案馆工作的日子里,他总说:"档案馆就是我的另一个家。"这些年,他一心扎根档案事业,苦心钻研档案业务,深入挖掘档案资源,推动了江山档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他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档案管理员成长为档案界知名的专家型领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但是鲁迅却是另类,他1923年曾作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挑明: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重紧的了.  相似文献   

20.
"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新闻人本身就应该是文化人。"谢长廷回福建祭祖,挥毫写下四个字"追远厚德"。结果如网友所言:"杯具了!"因为在场的个别新闻从业者愣是念成了"德厚远追"。像这样因没文化而闹出的笑话,在日常生活乃至新闻报道中还有很多。难怪谢长廷返台后意味深长地说:"大陆根本没什么中华文化",反而台湾保留得比较多。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