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蕾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187-187
仅从师范生就业去向这一角度,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教师职业确实没有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教师地位、福利待遇、住房待遇、医疗待遇、晋升空间等现实性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要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物质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而关键是提升农村教师的地位。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推动城乡教师均衡流动;帮助农村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中处于末端——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在对全国9个省份、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后,研究者发现,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中处于末端,农村教师这个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正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4,(4):1-1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在对全国9个省份、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后,报告发现,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处于末端,农村教师这个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却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4.
陈竹 《教师博览》2014,(5):15-17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在对全国9个省份、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后,研究者发现,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中处于末端,农村教师这个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正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低,主要表现为新教师不愿就职和在职教师离职增多,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三:具体形态文化资本缺失,致使农村教师丧失发展机会;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缺失,导致农村教师生存质量降低;体制形态文化资本缺失,导致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下降。因此亟需增加农村教师的文化资本,才能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农村的教育,而农村的教育关键在身心健康的、幸福的教师。但是目前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为了实现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教师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农村地区教师现状以及教师流动问题的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流动问题多属于无序、不合理的流动。而这种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与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有密切联系的。如何通过引导教师合理流动,为教育公平创造一定的条件,需要借助政策倾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以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师流动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农村地区教师现状以及教师流动问题的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流动问题多属于无序、不合理的流动.而这种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与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有密切联系的.如何通过引导教师合理流动,为教育公平创造一定的条件,需要借助政策倾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以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18,(5):36-45
本文基于江苏、湖北、云南3省12县24所农村学校57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学校因素、地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六个方面对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在教师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个人月收入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家庭因素中,配偶工作地点、子女就学状况等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工作因素中,与领导的关系、晋升机会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地理位置变量对其流动意愿有重要影响;在地区因素中,地区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社会因素中,社会压力、教师对自身职业社会地位的评价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  相似文献   

10.
熊丙奇 《广西教育》2014,(12):30-30
正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在对全国9个省份、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 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后,该报告发现,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中处于末端,农村教师这个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减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该报告提出了一条出路———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那么,"到底多高的工资,才能吸引师范毕业生去农村"?调查显示,初期月工资达到3 001元到4 000元时,就有79.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农村任教;如  相似文献   

11.
促进重庆市农村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方略是:政府及时巩固已有成果,大力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工资福利,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实现管理大改观,提高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对于农村社会的特殊价值;改革师范教育,确保农村教师来源量足质优;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农村教师职后培训质量;大力促进农村教师学习研究以实现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向记者说,十几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教师待遇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离这个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农村教师,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简讯     
《宁夏教育》2011,(12):39-39
宁夏5年招9600名农村特岗教师惠及680所中小学我区今年新增2000名特岗教师,5年来全区已为24个市、县(区)的680多所农村中小学累计招聘特岗教师达9600多人,有效提高了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学历层次,改善了农村教师学科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农村师资一直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1442万名各级各类教师中,中小学教师约1062万,其中乡村教师达846万。这超过80%的乡村教师,撑起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天地,关系着我国农村教育的成败兴衰。2012年9月,国务院国发[2012]4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的意见,切中关键,触及"短板",正是当前我国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存在的二元格局使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政策使不同类别的教师存在心理不平衡感,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幸福感及职业满意度。因此,留住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通过优化制度及落实政策,深化农村教师的文化融入,引导教师自身理性看待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来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从而留住或吸引教师在农村长期任教。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宁德市农村中小学5120名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群体。农村中小学教师承受着升学、工作、经济生活、竞争、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从社会学的角度探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扮演普通社会成员、学校成员、学生社会文化传承者和自身社会化承受者四种不同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分析其心理压力产生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减轻负担和提高待遇的方式、建立社会环境的支持系统、农村教师自身的努力等方面的措施来缓解农村中小教师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实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力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作为农村教育主体力量的农村教师是如何体认这一改革的呢?对农村教师专业自我水平的评价无疑是评估这一改革举措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如皋市451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我现状的调查,发现了其中的成绩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学校组织氛围、强化专业引领、加强职业信念教育、激励教师的工作动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广西教育》2014,(10):F0003-F0003
正日前,自治区发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同时出台《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试行)》等5个配套文件。从2014年起,广西将多渠道扩充农村教师,多方面保障乡村教师生活水平,增强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从2014年起,广西对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进行清理,盘活教师编制存量,逐步补充10万名教师。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分类管理。同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招录2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农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宁德市农村中小学5120名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群体。农村中小学教师承受着升学、工作、经济生活、竞争、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从社会学的角度探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扮演普通社会成员、学校成员、学生社会文化传承者和自身社会化承受者四种不同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分析其心理压力产生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减轻负担和提高待遇的方式、建立社会环境的支持系统、农村教师自身的努力等方面的措施来缓解农村中小教师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0.
职业自卑感,是指人们对自己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估计比社会大众低,在情感上比较悲观、消极,缺乏自信心。农村教师职业自卑感已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教师成长。解决农村教师职业自卑现象,必须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提升农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增强职业自豪感;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新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