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敞田制是中世纪英国基本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土地以条田的形式呈现且分散分布是敞田制的自然形态特征;土地的个人占有与公共利用是敞田制的基本内涵;庄园习惯法或村规民约是敞田制运作的基本准则.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敞田制特有的农牧结合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对社会弱势群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慈善和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村庄共同体是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重要的基层组织,它的形成与发展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村庄共同体是在古代村落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古代社会中农牧混合的经济模式,同时又融入了中世纪敞田制下的条田制等新元素发展起来的;随着敞田制村庄的形成,以王权为代表的国家又赋予了村庄一定的社会职责,从而使得中世纪的村庄成为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共同体组织。村庄共同体的形成不仅奠定了英国地方自治的基础,而且还创造了中世纪乡村社会"私有共享"的混合所有制形式,为中世纪较为孱弱的个体权利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村庄荒废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晚期就已开始出现,到了近代早期尤为引人注目。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村庄虽然荒废了,但农业产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却有了显著提高。究其根本,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是土地产权变革的结果,引发了新型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农场形成,使原来的村庄聚落形态发生了改变,促进了英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当前的土地经营流转。分析历次土地制度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只有土地产权明晰,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德尔菲法对各个阶段的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与农业产出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弹性系数为0.106;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与农业产出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为88.8左右时,农业产出达到最大。现阶段,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还低于该数值,需要进一步加以提高。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不断采取措施增加农民土地产权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7.
16世纪英国凯特起义以反对圈地为目标,表达了农民对土地产权变革的抗拒。然而,通过对凯特起义《请愿书》进行详细解读,发现不同阶层的农民因各自利益的差异而对土地有着不同的诉求。其中,富裕农民要求建立明晰的土地产权,保护有益于自身利益的圈地;下层农民要求维护习惯保有,对其征收合理的地租和入地费;他们二者联合起来对抗领主,与其争夺公地使用权。从凯特起义《请愿书》入手,可以了解16世纪英国农民真实的地权诉求,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的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存在,本从社会整合作为一种解决的手段更作为一条重要的社会规律阐述了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作用,并从社会整合的应用即社会政策、产权重构、社会救助等方面作了论述。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关键在于产权重构即明晰农民的土地产权与工人的劳动力产权和财产产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不变的土地制度已越来越暴露出规模小、土地流动性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具有启迪作用:一是土地产权应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利益分割应有利于农民;二是土地公有化应是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坚持的方向;三是按照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促进劳动者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确立农地产权是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前提,明晰农地产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农地产权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拳措。然而现实中,农地产权保护中主体虚位、产权虚置、权能残缺、帮助权缺失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对此,我国应通过科学设置农地产权、完善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结社权、强化司法救济等,为农地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土地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的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把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持土地入股,建立农业股份公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选择。同时,非公共利益征地是一种侵犯农民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国家必须加强立法,停止这种强势对弱势的侵犯。农地用途的转变需健全土地市场,给农民以市场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圈地运动与租地农场主的出现在封建庄园时代 ,英国的耕地以敞田制(Openfield)为基础 ,属于公共型 (Common type)。即为了使每个成员得到大致相当的土地 ,便把耕地按肥瘦、远近、干湿分成若干“条田” ,在村民中分配。这样 ,每个农民的土地便散布在不相连接的几块土地上。每年几户农民联合准备一个犁队 (一副犁杖所需的工具、耕畜和人手 ) ,共同合作耕种 (故敞地又称共耕地 ) ,收割时各取自己条形地的产品。春播与秋播时间 ,作物种类与收割时间都必须相同 ,以便将收割谷物后的耕地 ,变为临时的公共牧场。这种方式显然…  相似文献   

14.
明晰产权是职业院校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命题,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保障、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关键.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产权明晰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法人属性不明、产权归属不清和产权交易受阻.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产权明晰的主要对策包括明确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法人属性,明晰产权归属与分配机制,以及...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早期英国开启了一场从模糊的混合土地产权到明晰的私人土地产权的变革,这场以圈地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变革,对当时仍是以土地利益为核心的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共同体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16世纪英国涌现了一股反对圈地的社会舆论。随着17世纪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权利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社会舆论逐渐转向支持圈地。17世纪中叶,英国废除了封建土地保有制,私人土地产权初步确立,关于圈地的舆论从此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6.
苏杨辉 《华章》2007,(10):59-59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其中一项非常重要措施是要加速土地流转.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实中土地流转不是十分乐观.笔者认为要加速土地流转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明晰农民对耕地的产权,构建农地流转市场体系,探索土地存贷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所确立的农地产权关系还不明晰,农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缺陷,产权主体虚位,导致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农民集体表面上只出卖了使用权,实际上丧失了所有权,这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和个体的利益,所以农地所有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选择农地个体所有制应是当前最适合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农地产权的不稳定性,这一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不稳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产权主体虚置。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并通过立法,增强土地产权的稳定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残缺,土地保护不力、利用效率不高、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明晰和界定农地产权边界,稳定产权权能,保障产权权益,完善农业自我积累和生态保护机制,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永续利用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处在城乡一体化的前沿,必须进行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使之完全融入城市。“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面临着发展留用土地规定不清,股份合作社法律地位不明,安置房产权不完全,集体制企业产权不明晰,共用设施建设被人为分割等矛盾。必须完善农民发展留用土地的政策规定,明确股份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彻底明晰集体企业产权,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规划建设一体化。从而促进“城中村”顺利融入城市,并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