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敞是北宋中期经学思想变革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其《春秋权衡》卷十四至十七,主要为批驳《毂梁传》的谬误。刘敞在对《毂梁传》进行驳斥的同时,亦凸显其春秋毂梁学思想:他认为《春秋》不仅为一部史书,而且具有拨乱反正、垂教后世的功能。而《毂梁传》则曲解《春秋》经义,隐晦《春秋》所载史实,并以日月例肆意妄解圣人之旨。这些都体现了刘敞表面疑古惑经,实则尊经崇道,以义理解经,不拘传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刘敞是北宋中期经学变革思潮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从表面上看,他疑古惑经,但实质上是尊经崇道。他以义理解经,不拘传注,开创了宋代经学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在经学与史学上均有精深造诣。他援经论史,以史证经,把经学与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其中王夫之《春秋》学见解直接成为他史学研究的思想根源,所以,研究王夫之史学离不开他对《春秋》学的理解。而《春秋》学对王夫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秋》书法上,即《春秋》"尽而不汙"和"惩恶劝善",使王夫之史学研究形成了直笔和致用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敞是北宋中期经学思想变革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其<春秋权衡>卷十四至十七,主要为批驳<榖梁传>的谬误.刘敞在对<榖梁传>进行驳斥的同时,亦凸显其春秋榖梁学思想:他认为<春秋>不仅为一部史书,而且具有拨乱反正、垂教后世的功能.而<榖梁传>则曲解<春秋>经义,隐晦<春秋>所载史实,并以日月例肆意妄解圣人之旨.这些都体现了刘敞表面疑古惑经,实则尊经崇道,以义理解经,不拘传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孙复是宋初"三先生"之一,以讲授《春秋》显名,而属于经部的《春秋》,实则兼有经学与史学的双重性质。唐朝中期的啖助学派认为《春秋》具有经、史合一的性质,孙复继承了这一观点,他提出的尊王观、不惑传注等治学思想,既为《春秋》学的发展提供新见解,亦促进了宋代史学的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于六经最深于《易》、《诗》、《春秋》。其解经的突出特点,是本之人情常理,自成一家,尤其是疑《周易》之《系辞》《文言》非孔子所作、《春秋》"三传"不可尽信、《诗》毛郑所注多有讹误、《周礼》亦不完之书等,对北宋疑经风气的形成和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与其家世不显,贫寒无所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无所师,故能学出己见,无所束缚,大胆疑经。这为我们解释疑经风气何以会在北宋出现,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参证。欧阳修的经学对其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其师经需求其意和事信言文观念的提出、对言简意深和简而有法的崇尚,还是对纡徐婉转、平易畅达的美学风格的追求,都可以从其经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唐代儒学由于外部佛道势力的冲击和内部经学的僵化之困而日益式微.因此,如何恢复儒家经典的生命力来复兴儒学成为中唐主要的时代课题.新<春秋>学派批判"以讽诵章句为精,以穿凿文字为奥"的经学传统,主张从经史合一的<春秋>中探求"圣人之微旨"、"王道之根源",假圣立言,掀起了由章句向义理转变的解经范式变革和由"叙事"向"义理"转变的史学变革以及主张舍传求经、严格区分经传的本文变革,开辟了儒学从汉学向宋学演进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是关于《春秋》的记载,其中无可避免地谈及经学和史学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朱子的心中,史学和经学之间存在着“不即不离”的关系,也就是说,史学不可以不讲义理,经学不可以违背事实。但是,经、史关系兹事体大,要谈论这样的大问题,先要对一些经、史著作有点概略的了解。朱子在谈《左传》的时候,随口谈了些史书,其中对《资治通鉴》谈得最多,也颇为中肯,值得稍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书成书较为复杂,其中的一些有增加、补缀的成分。柳宗元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质疑,写下了多篇辨伪之作。在这些作品中,柳宗元信奉儒学、融汇佛学、贬低道学;继承了《春秋》学派之疑经思想、反对经学中的章句师;拓展了辨伪方法,推动了古籍辨伪学的发展,在辨伪学史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于六经最深于《易》、《诗》、《春秋》。其解经的突出特点,是本之人情常理,自成一家,尤其是疑《周易》之《系辞》《文言》非孔子所作、《春秋》"三传"不可尽信、《诗》毛郑所注多有讹误、《周礼》亦不完之书等,对北宋疑经风气的形成和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与其家世不显,贫寒无所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无所师,故能学出己见,无所束缚,大胆疑经。这为我们解释疑经风气何以会在北宋出现,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参证。欧阳修的经学对其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其师经需求其意和事信言文观念的提出、对言简意深和简而有法的崇尚,还是对纡徐婉转、平易畅达的美学风格的追求,都可以从其经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春秋穀梁传》与文学相关的史学成就包括其解史特点、历史观、文体和结构方式四个方面,解史特点包括"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为亲者讳,为尊者讳"、惩恶扬善、崇尚简洁四个方面;《春秋穀梁传》历史观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大程度上关注于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春秋穀梁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而且发展了编年体;《春秋穀梁传》的结构方式是二级结构方式。《春秋穀梁传》不仅在史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欧阳修的经学,理学与史学关系出发,对欧阳修疑古辨伪,旨趣及特点进行剖析,认为欧阳修在疑 古的同时,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性,是发韧于庆历年间的疑古思潮的开启者和代表人物,在中国理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左传》是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传;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这是过去的经学传统。《春秋》和《左传》是史学,把史学当作经学处理是不是恰当呢?《春秋》是鲁国国史,不是孔子家传,而今《春秋经》一本(《公羊》《榖梁》本)记孔子生年,一本《《左传》本)记孔子卒年;孔子如作《春秋》,记自己的生年是不是恰当呢?他又怎能预知自己的卒年呢?左丘明是孔子同时人,亲见孔子,而《左传》作者能预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两件事都远在孔子以后。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而三家分晋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4.
北宋史学家孙甫的《唐史记》一书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对《春秋》义例的效仿;其次是从史实出发展开评论。后者使该书迥异于其他的史评著作。孙甫的史学思想受到孙何等人的影响。而孙甫关于史体优劣问题的论断也影响了司马光,他对唐代史实的考辨成果,也多被《资治通鉴》所吸收。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宋祁合编《新唐书》,独著《新五代史》,一人独占两部正史,又编撰了《集古录》等金石学名著以及《崇文总目》等文献目录学著作。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即:重民至治,经世致用;实录简著,明微别嫌;金石证史,法严词约;疑古惑经,褒贬义例;轻天重人,损君益民等。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5,(7):25-30
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史学发展中都曾出现过疑古之风。在日本,由白鸟库吉提出的"尧舜禹抹杀论"奠定了疑古史学的思想基础。他对中国古史真实性的质疑,催生了日本汉学界诸多学者对传统汉学的反思,并形成疑古思潮的一大主流,同时也如"蝴蝶效应"般引发了各领域的学术论争。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也几乎于同一时期掀起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伪运动,引起了学界的轩然大波。虽然两国的疑古思潮出现的年代相近,其研究方法和内容也有相似之处,但因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等因素,也演变出各自的学术走向,其结局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常州庄氏之学开近世疑古之风。庄存与之学融通圣奥,以西汉董仲舒为宗,济以濂洛关闽之学与明代刘宗周一派的心学,在维护王权的思想中包含着变革精神;庄述祖传其学,本原六经,在考证中对经典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开始怀疑经典的真实性;刘逢禄在怀疑《左氏春秋》之伪的同时,将今文释经的思想贯穿到诸经之中,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系。魏源、王闿运承其学,经学疑古之思潮大兴,并开史学疑古一派;亦可知近代湘学、蜀学中尚今文之风皆源于常州之学,肇自庄氏,经凌曙辈传承而来。  相似文献   

18.
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借助对传统儒家经学的解释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这对后来的经学解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他对于《春秋》的解释,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程颐对于《春秋》的解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会通三传、义理解经、以四书说解《春秋》、注重"春秋笔法"、以理学解读等,这些都为后来理学家解释《春秋》,即理学化《春秋》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可以说,程颐《春秋》学在宋代经学解释学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朝中后期著名的学者、史学评论家胡应麟(1551—1602),其治学以"淹博"、"会通"而著称,著述丰厚。其中《史书占毕》一书较集中地反映了胡应麟的史学批评思想,在史学批评观上提出"务成曩美,毋薄前修",在史家修养上提出"公心"、"直笔"二善说,在史文表述上提出"约而该,赡而整"等思想认识,这是从唐代刘知V《史通》到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之间十分重要的一部史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20.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表现了他对经书怀疑的经学思想。这是对官方统一经学思想的背离。他疑经的立足点是对史实的追究,但并不是要推倒经典的权威地位,主要意图是要求重新解释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