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被晒伤过。然而晒伤仅仅是阳光对皮肤所产生的许多影响中的一种。阳光对皮肤的影响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会产生约40种不同的影响。其中最有害的影响来自紫外线。紫外线共有3种:紫外线A(UVA)波长为320~400纳米、紫外线B(UVB)波长为280~320纳米和紫外线C(UVC)波长为200~280纳米。UVC被大气层,特别是臭氧层全部过滤掉,不  相似文献   

2.
可见光大致划分为:红光(650~760nm)、橙光(600~650nm)、黄光(560~600nm)、绿光(500~560nm)、青光(470~500nm)、蓝光(430~470nm)、紫光(390~430nm)。植物对光的吸收不是全波段的而是有选择性的,但不同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谱基本相同,就红(橙)、黄、绿、蓝(紫)4种波长的光而言,叶片对其的吸收能力为蓝(紫)>红(橙)>黄>绿。日光中强度最大的恰  相似文献   

3.
大气圈层中的少量臭氧(O_2)对维护人类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臭氧在大气圈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绝大部分的臭氧分布在离地面大约10~50km的平流层(也叫同温层)内。进入大气层外缘的太阳光中紫外线占55%,它又可按波长分为A、B、C三个不同波段。这些紫外线在穿过大气层时,绝大部分被平流层的臭氧所吸收,因而臭氧层象一把伞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马勤凡 《物理教师》2007,28(8):46-47
人的眼睛只能感觉到电磁波谱中很窄的一段,这段就是可见光.可见光中不同的频率引起人的不同颜色感觉(红色770-620nmnm、橙色620~600nm、黄色600~580nm、绿色580-490nm、蓝色490-450nm、紫色450~400nm),因此物体的颜色是由射入人眼的光波频率(或波长)决定的.自然界的物体有丰富的色彩,而形成各种颜色的成因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下面只从两方面粗略地给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薄膜滤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杰 《生物学教学》2001,26(2):45-45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能量,其主要来源是太阳的可见光。然而,并非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都能被吸收和利用。实验证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植物对波长640~660纳米的红光和波长430~450纳米的蓝紫光比较“偏爱”。不同波长的光在诱导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色素形成等方面,其作用也不相同。蓝、紫、青光能抑制植物的仲长生长和幼芽的分化,使植物形成粗矮的形态,还能引起向光性的敏感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自体荧光(AFI)可用于识别肿瘤性病变和正常组织.AFI内镜利用蓝色励启光(波长为390~440nm)和绿色光(易受血红蛋白影响,波长为540~560 nm),增强对肿瘤性病变、炎症性病变、正常组织的识别能力.AFI内镜系统对于辨别早期癌变具备积极意义.介绍了AFI的原理、特性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若干多肉植物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萃取法提取十余种多肉植物中的有效防晒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各种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将各种提取液的最大吸收峰及吸光度从三种(UVA、UVB、UVC)紫外线波长范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种多肉植物对紫外光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吸收,不过吸收的紫外光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芦荟等植物主要吸收的是UVB波段的紫外线,天使之泪等多肉植物主要吸收U VA波段的紫外线,红日等多肉植物主要吸收U VC波段的紫外线.这些数据可为研制天然防晒剂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只作了简单的介绍 ,但它与我们的生活却紧密相关 .现在一些气象台作气象预报时还要作紫外线预报 .如美国国家气象局在每日的天气预报节目中 ,对 58个城市的紫外线辐射作出预报 .我国上海等城市的气象局也开始作紫外线预报 .紫外线是比可见光波长要短的一种电磁波 .为什么要作紫外线预报呢 ?因为近几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大气臭氧层被破坏 ,出现空洞 .据测算 ,每减少10的臭氧 ,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 0 .白内障患者也将增加 6 ,导致每年失明的人达 160万 .紫外线辐射还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 ,使潜在…  相似文献   

9.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千米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包括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杀菌,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紫外线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一道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白芍水萃取液在230~260 nm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45 nm波长处产生的荧光较强,荧光峰是280~405 nm范围的宽谱峰,荧光峰值波长在320 nm处;同时采用245 nm紫外光激发不同浓度的白芍水萃取液时,最大荧光相对强度和溶液浓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为检测白芍有效成分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研究结果对推动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草药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显微镜家族中,有光学显微镜、紫外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超声显微镜等。其中,光学显微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观察的对象十分广泛,是一个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的品种。但是,其所用的可见光波长为几百纳米,由于光的衍射作用,这类显微镜无法分辨被观察物体上小于100纳米的细节。紫外显微镜采用了波长比可见光小约一倍左右的紫外线代替可见光,由于象差诸问题,其分辨本领提高十分有限。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波长比可见光  相似文献   

12.
翟杰 《生物学教学》2000,25(10):43-43
紫外线是人的眼睛所不能感受到的短波射线。紫外线的波长范围约为 4 0 0 0 -1 0 0 0A°,介于可见光的紫光与X射线之间。太阳光辐射主要集中在红外光和可见光的波长上 ,约占太阳光辐射的 99%以上。紫外线只是太阳光辐射的很少一部分 ,而且 ,紫外线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要损失掉一部分 ,只有很少的紫外线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强度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日之中 ,中午 1 2点到下午 2点时紫外线强度最大 ;冬季和多云天气紫外线强度大大减弱 ;海拔高度高的高原和高山 ,紫外线辐射强度大于平原地区。紫外线有着很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1 色…  相似文献   

13.
采用GZ06E—uV—NIR光纤光谱仪对系列防晒霜产品在夏日阳光中UVA区及UVB区的抗紫外线性能进行测定,进而建立防晒霜抗紫外线性能评价的新方法.结果显示该防晒霜抗紫外线性能评价法与其它方法的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在280—320nm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在320—400nm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7%,各组数据问离散程度小.实验证明该防晒霜抗紫外线性能评价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不同的防晒产品中防晒指数(SPF)和防晒系数(PA)的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消毒用的紫外线一般为波长100~200nm 的臭氧紫外线灯,它可使空气中氧分子解离为氧原子,并形成臭氧,臭氧又可增强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紫外线具有广谱杀菌功能,而对被消毒物品无损害、无残留毒性。可用于幼儿园桌面、空间、卧室、教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中的臭氧是氧气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的 .90 %的臭氧都集中在地面上空 2 0km~ 4 0km的大气平流层中 ,它只占同高度大气体积的十万分之一以下 .臭氧虽然稀薄 ,但它吸收了太阳的大部分 (95 %~ 99% )紫外线 ,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如果臭氧层被破坏 ,地球上的生灵就会遭殃 .据推测 ,臭氧每减少 1% ,全世界每年皮肤癌患者将增加30万 ,白内障患者将增加 175万 .可见 ,人类不能不关心臭氧层 .1985年 ,英国大气科学家法曼公布了南极近 30年的臭氧观测结果 :从 1977年至 1984年 ,每年 9~ 10月间 ,南极臭氧层中的臭氧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利用火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进行实验,验证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化学作用、消毒灭菌作用。众所周知,紫外线是波长约为5nm-370nm的一种射线。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中都含有紫外线。利用气体放电、火花放电也可以产生较强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有很强的荧光效应和杀菌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表面包覆剂,在室温大气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制备了ZnSMn2+和ZnSMn2+、Pb2+纳米晶.XRD分析表明纳米尺寸的平均直径为2-4 nm,TEM分析表明纳米尺寸均一,用荧光光谱检测到其激发波长(λexc≈410 nm)和发射波长(λem≈510~560 nm)都在可见光范围以内,显示出一种新颖的光致发光性质,并对这一性质作出了适当的解释.这些结果表明共掺杂的纳米晶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8.
马秉成 《甘肃教育》2010,(11):55-56
当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  相似文献   

19.
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用光谱法对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为280 nm,蛋白质在0.517~2.069 mg/mL范围呈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89.0%~94.0%,变异系数为0.54%.,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20.
1.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能够引起人的视觉效应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很小,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波长范围是400~700nm.物体发出(或者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可见光进入人眼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